水貂冬毛生长期饲养管理及调控内容摘要:

2、活周期化分为以下不同饲养管理时期:准备配种期,12 月 11 日至 3 月 4 日;配种期,3 月 5 日至 3 月 20 日;妊娠期,3 月 21 日至 4 月 20 日:产仔泌乳期,4 月 21 日至 6 月 20 巳老兽恢复期,公兽3 月 21 日至 9 月 20 日,母兽 6 月 21 日至 9 月 20 日;幼兽育成期,6 月 21 日至 9 月 20 日;冬毛生长期,9 月 21 日至 11 月 15 已取皮期,11 月 16 日至 12月 10 日。 水貂的饲养管理工作是分阶段进行的,但各时期都不是独立的,而是密切相关互相影响的,每一个时期都是以前一个时期为基础的,各个时期都是有机 3、联系一环紧扣一环的,只有重视每一个时期的各项日常管理工作及关键时期的重点管理工作,水貂生产才能获得成功,其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失误,都将给生产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 二、冬毛生长期饲养管理重要性及主要任务水貂冬毛生长期是全年生产管理中一个十分关键的时期,换毛期饲养管理的重要性不亚于甚至高于繁殖期的饲养管理。 毛皮动物讲的是货卖一张皮,水貂繁殖期饲养工作搞得好与坏,主要决定当年产品数量的多少,而冬毛生长期的饲养管理工作搞的好与坏,直接决定产品质量的优劣,关系到皮张卖价的高低,企业经济效益的好坏。 在生产实践有很多饲养场因为忽视长毛期的饲养管理,而导致丰产不丰收,致使全年的生产管理工作前功尽弃,毁于一旦。 4、水貂是一种经济价值很高的小型食肉性毛皮动物,每年繁殖一次,换毛两次,夏毛无利用价值,冬毛具有很高的利用价值。 人工饲养水貂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多产仔,获得数量多、质量好的毛皮。 要达到这个目的,就必须根据水貂的生物学特性和生理需要,全面科学地做好水貂繁殖及各期饲养管理工作,创造一个有利于水貂繁殖和换毛的饲料条件和自然环境条件。 冬毛生长期饲养管理的主要任务就是满足换毛期的营养需要,创造一个有利于水貂换毛的饲养管理条件,促进冬毛正常生长发育,并获得质量好等级高尺码大的毛皮。 三、水貂皮肤的概念及冬毛生长发育规律(一)毛和皮肤水貂的皮肤由表皮和真皮构成,皮肤的主要衍生物是毛。 毛皮是毛和皮肤的统称。 水貂的被毛主 6、季换毛比春季换毛快。 换毛顺序与春季换毛顺序正好相反,先从尾部开始,经臀部、躯干向头部扩展。 由于前部毛被短,生长期也短:臀、尾部毛被长,生长期也长,因此,毛皮还是前部先成熟,臀、尾部最后成熟。 (三)幼貂冬毛生长发育规律分窝后的 50 至 60 天内,幼貂的食欲非常旺盛,生长发育最迅速,这个时期是决定水貂体型大 4、的关键时期。 分窝后的110180 天幼貂开始脱夏毛长冬毛、此期是决定毛皮质量的关键时期。 仔貂从出生到冬毛成熟,其毛软兑换要经历 3 次,即胎毛换成初期毛绒,初期毛绒换成夏毛,夏毛换成冬毛。 其冬毛的生派发育同于成年貂,但时间较成年貂稍晚一些。 (四)成貂冬毛生长规律水貂是季节性换毛的动物, 7、成年貂每年换毛两次,一次是脱冬毛换夏毛,一次是脱夏毛换冬毛。 这种季节性脱换毛的实现,是以光周期的变化为条件的。 脱冬毛换夏毛是在长日照条件下进行的,脱夏毛换冬毛是在短日照条件下进行的。 夏至后,日照逐渐缩短,当日照缩短到 13 个小时左右,即夏至后的 70 天左右,皮肤内开始形成冬季“胚胎毛”随着“胚胎毛”的生长发育,皮肤颜色从尾部到头部逐渐变黑,当日照逐渐缩短到 小时,即秋分之后,冬毛长出,夏毛脱落,此时的皮肤颜色最深。 当日照缩短到 小时,即秋分后的 30 天左右,除头部外,全身冬毛长齐。 当日照缩短到 小时左右,即从冬季“胚胎毛”形成开始约经 90 天左右,全身冬毛长齐,皮肤颜色变成淡粉红色,冬 8、季毛皮达到成熟。 冬毛的生长发育速度,在满足水貂营养需要的前提下,以光周期变化的影响为最大。 水貂的毛一经长出皮肤,其形状就是一定的,直到脱落,不再变化。 因此,从冬毛生长发育开始,就加强饲养管理,才能提高毛皮质量。 影响水貂换毛长绒的主要因素水貂的繁殖和换毛呈现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影响水貂繁殖和换毛的主要因素是光照条件,四季分明的光周期变化规律,有利于水貂的繁殖和换毛,其次是营养、气温等饲养和环境因素。 (一)光照条件一永貂是季节性繁殖的哺乳动物,又是一年两次季节性换毛的毛皮兽。 这种季节性的生殖和换毛是由于水貂祖先生活在北纬 45 度以上的地区,长期适应这种高纬度地区的环境条件,经自然选择并通过遗传固定 9、下来的一种适应性,而成为水貂的一个突出的种族特征。 由于水貂祖先长期生活在高纬度地区,它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生殖和换毛等生理活动与高纬度地区周期变化规律建立了密切的联系,尤其成为实现水貂生殖与换毛周期的触发信号和必要条件。 在生殖周期与换毛周期之间也存在着相互依存和制约的密切联系。 秋分后,生殖器官开始缓慢发育,同时,夏毛脱落,冬毛长出。 在这里,秋分信号似乎起着“板机”作用。 此后,随着日照时间的缩短,经过大约 7080 天,冬毛发育成熟,这表明脱夏毛长冬毛是一个短日照反应。 春分后,日照时间继续增加,白昼开始长于黑夜。 冬毛脱落,夏毛长出。 在这里,春分信号似乎也起着“板机”作用。 春分后,夏毛开始长出直 11、果。 水貂冬毛的成熟一般是在 11 月中下旬到 12 月上旬。 己证明,只要夏毛长出,无论是否发育成熟,人工给予秋分信号,随之逐渐缩短每日的日照时间,经8090 天,冬毛即可发育成熟。 因此,通过控光养貂或埋植褪黑激素可使冬毛提前成熟、提前取皮。 (二)营养水平水貂进行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繁殖和换毛等生命活动所必需的基本物质,称为营养物质。 它包括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和水分等。 饲养水貂所用的饲料,种类繁多,所含各种营养物质也不相同,饲料品质的优劣也有差异。 这些都直接影响着水貂的生长发育,繁殖和换毛,采用不同的饲料和饲喂制度,可产生不同的生产效果,因此,饲料营养与水貂的生产效果是密切相 12、关的。 充分了解各种营养物质的生理功能、各种饲料所含各种营养物质的量及其营养价值,就可以科学地、经济地制定水貂的日粮,以便充分发挥水貂的生产性能,达到饲养水貂的预期目的。 水貂换毛期营养不良会造成夏毛脱落不净,冬毛长不全,白底绒、食毛、自咬等情况的出现,严重影响毛皮质量。 (三)气候条件气温的高低会影响针绒毛的密度,光照强度会影响毛色深浅,恶劣的气候条件会影响针毛的长度和平齐度。 (四)品种类型和个体差异不同品种类型的水貂其毛绒品质是有很大区别的,只有优良品种的水貂才能产生优质的毛皮,不同颜色类型的水貂其冬毛成熟期的早晚也是有区别的,一般的情况下是颜色越浅成熟越早。 不同个体的水貂换毛早晚和成熟的早晚也 13、是有区别的,一般情况下是母貂比公貂成熟早、成龄貂比幼龄貂成熟早。 健康状况较好的貂冬毛成熟也较早。 一般情况下影响水貂换毛起步早晚的主要因素是光周期变化规律,而影响水貂换毛速度毛绒品质、皮张等级尺码的主要因素则取决于饲养管理水平。 五、影响水貂毛皮质量的主要因素(一)先天的遗传因素在同样的饲养管理条件下,不同品种类型的水貂其主要经济性状的表现是不一样的。 其内在的遗传因素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例如质量。 胜状中的毛色遗传,标准貂和彩貂后代的毛色表现是有很大差异的,不同颜色类型的彩貂后代的毛色表现也是有很大差异的。 数量性状中的体重、体长、毛绒品质均属于高遗传力性状,不同品种类型水貂的后代性状表现也是有很大差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