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源商住楼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临时设施的搭建 24 围墙 —— 按国家、省、市的有关规定,用硬质材料围挡 高,并双面抹灰扫白;大门设于工地南面,大门宽 ,门扇用金属制作,围墙及大门均设企业 CI 标志,大门内侧设门卫值班室一个。 办公室 —— 配套办公设施,分别设监理办公室、施工单位管理人员办公室和会议室等。 生活区 —— 本工程工程量较大,参与施工的各 类人员较多,故采用集中生活区的方式,以便管理。 生活区为旧楼房。 设食堂、浴室、卫生间等生活配套设施,另外设化粪池 1 座,粪便及厨房废水经化粪池后再排入市政管道。 材料堆放 —— 100 厚 10 砼硬化,砂、石料三边砖围蔽,石灰膏堆场四面砌砖围蔽。 道路 —— 设主要施工道路用素混凝土浇捣,沿拟建物外围设置的施工道路,其底、中面层分别用毛石、碎石、石粉铺筑,均与主施工道路连接。 地坪、排水沟 —— 除道路和堆场外底地坪均作简单的硬底化处理,做法是碎石、石粉铺筑;沿场地四周设砖砌排水沟一道,每50m 设沙井一个;大门内设 长 、宽 洗车槽一条,洗车废水通过二级沉淀处理后排入市政管道。 其它 —— 靠大门侧挂设“五牌一图”及安全文明施工宣传栏;在办公区和生活区适当位置砌筑小型花池,种植一些长绿植物。 6. 施工用水计算 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施工用水连接临时用水管网,本工程用水量 25 包含施工用水、生活用水及消防用水,计算如下: q =K ∑( Q1 N1 K ) /( 8 3600) K1未预见的施工用水系数(取 ) K2用水不均衡系数(取 ) Q2以每立方商品混凝土的日产量(以每 天产 300m3混凝土计)和一个泥工班 8h 内砌筑量(以 80 m3砖砌体) N1每立方混凝土耗水取 500L/ m3,每立方砌体耗水量取 200L/ m3 q1=K1 ∑( Q1 N1 K2) /( 8 3600) =( 500 300+80 200) )( 8 3600) = 生活用水量 q , 现场施工高峰期人数以 200 人计算,每人每天以 80L/人 计算。 q =P1 N3 K4/8 3600 P1施工现场高峰人数(取 2500 人计) N3施工现场 生活用水定额(取 20L/人 计) K4不均衡系数(取 计) q2=P1 N3 K4/8 3600 = 消防用水量取 q3=10 L/s 因为 q + q = q3 26 故取用水量 Q、 供水管径计算 D=( 4Q/ V 1000) 1/ 式中: D—— 配水管管径 Q—— 耗水量 V—— 管网中水流速度取 通过计算, D= 故选取 DN100 的供水管即可满足要求。 6. 施工用电负荷计算 本计算为总体计算,实际架设线路按所 接的施工机械所需进行现场调整。 现场施工机械、用电设备较多,工作面、照明量较大,故设二座配电室,施工临时用电采用三相五线制球形设置。 施工用电主干线全部架空架设。 为防止市政停电影响施工,现场自备 120KVA 柴油发电机一部,以备停电应急使用。 搅拌机、快速提升架和装修电源,均分别从配电室单狡引出,用电缆敷设到位。 电缆穿道路及易受损伤之处均穿钢管保护。 主体电源由外墙柱用电缆引上,随主体升高,其工作面设两上配电箱。 楼层内每层设配电箱一个,电源由装修干线引接,供每层装修及安装之用。 现场设探照灯数 个供现场照明之用,同时,砼搅拌站等关 27 键部位均设镝灯照明。 一、 现场施工高峰主要用电设备统计: 序号 名称 型号 容量(KW) 数量 总 容 量(KW) 1 高速卷扬机 JJGW20 6 3 18 2 混凝土搅拌机 HJ11 2 15 3 砂浆搅拌机 UZJ200 2 11 4 钢筋对焊机 BX6302 7 1 7 5 交流弧焊机 AX320 2 4 8 6 圆盘锯 Ф400 3 9 7 插式震捣器 ZX50 10 11 8 平板震捣器 ZW5 6 9 钢筋调查机 1 10 钢筋切断机 QJ401 1 11 钢筋弯曲机 GW40C1 3 1 3 12 切割机 J3GQ400 2 13 潜水泵 QY 6 9 14 夯实机 HSH66 4 15 其它机 10 16 现场照明、生活用电(按机械用电量的 10%计算) 合计 电机额定功率 28 焊机额定功率 15 照明功率 二、施工临时总用 电量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P=( K1·∑P1/cosQ+K2∑P2/+K3∑P3) 式中 P:供电设备总需要容量( KVA) P1:施工机械电动机定额功率,为 = P2:施工电焊机定额功率,为 15KW P3:施工中照明用电量,为 COSQ:电动机的平均功率系数,取 COSQ=, K1取 , K取 , K3取 ,则计算得出 P=( + 15+ ) = 第七章 关键施工技术、工艺及工程实施的重 点、难点分析 和解决方案 本工程的主要分部分项工程有放线、独立柱基础、模板工程、钢筋工程、混凝土工程、砌体工程、楼地面工程、内外装饰工程、门窗工程、屋面工程及脚手架工程,其中列为实施重点、难点有施工放线、混凝土工程、电渣压力焊及防水工程,具体施工方法及技术措施如下: 7. 1 施工放线 7. 1. 1 建筑物定位及标定 一、定位放线 建筑物的定位放线是确定建筑物平面位置和开挖基础的关键环节。 施测中必须保证精度,杜绝错误,认真熟识建筑图和结构图。 29 由建筑总平面图、桩位总平面图提供的设计坐标计算十字形控制线的交叉点的位置 ,经纬仪设在该位置。 用后方交汇法测出交叉点的现场实际坐标,与设计坐标比较。 在现场对初步测出设计坐标位置。 为检查测量结果的准确性,把仪器设于这个经过归化的坐标点,对其两个施工坐标点进行观测。 测出的夹角与理论的误差在规范的要求范围内,即满足要求。 角度交汇法:已知条件: A、 B、 C、坐标及要求坐标,计算出现场测设数据β γ β γ 2 角值。 然后将经纬仪分别安置在 A、 B、 C 三个标点,测设β1、γ1、β2、γ2、各角,方向线 AP\BP\CP 交点即为所求 P、点。 当误差三角形的边长不超过精度要求范围,取三角形重心 作为 P 点的点位。 平面控制法与主轴线的桩位是定位放线的重要依据。 控制桩点应设在稳固(不产生下沉和位移)且易保存的地方,在施工过程中由施工员负责保护,专职测量负责定期复核。 平面控制点标桩的埋设方法:如是永久性的标桩则用直径30mm 以上的钢筋,将上端磨平,在上面刻十字作为标点,下端弯成钩,将其浇灌于砼之中,埋置深度不低于 ;如果是临时性的控制标桩则用木桩,木桩直径应在 100mm 以上,打入土中的深度根据现场的土质而定,一般不小于 80cm,木桩打入土中后,应将桩顶锯平,为保证其在使用期间不下沉和移位,可 将桩四周浮土挖去,用砼或水泥砂浆围护。 当控制网测定并经自检合格后提请有关主管领导和有关技术部 30 门,通知甲方验线在收到验线合格通知后,方可使用。 二、基槽灰线的撒设 根据建筑物各控制桩或轴线桩,按基础图撒好基槽灰线。 这项工作精度要求很高,但要防止差错。 在经自检合格后,要提请有关部门和建设单位验线。 验线合格才可正式开挖。 三、建筑物基础放线 基础放线 当基础垫层浇筑完成,根据平面控制网,检测各主轴线控制桩位,确实没有碰动和位移后,用经纬仪向基础垫层投测主轴线。 经校核心后,以主轴骊为准,用墨线弹出基础工中所需 要的中线、边界线、墙宽线、柱位线、积水坑线等。 验线 基础验线允许偏差如下: 长度 L≤30m 允许偏差 177。 5mm 30L≤60m 允许偏差 177。 10mm 60L≤90m 允许偏差 177。 15mm 90mL 允许偏差 177。 20mm 基础放线经有关部门和建设单位验线后方可正式交付施工。 7. 1. 2 建筑物的测量控制 一、建筑物轴线的垂直引测 (一)基础施工阶段,依据控制线在建筑物的内部设置控制坐标,然后按照设计图纸利用电子经仪和钢卷尺进行轴线传递。 ( 1)基础施工完成后,将控制线引到 楼面上,设立内部控制点,依据内部控制点进行轴线传递。 31 ( 2)对投测到施工层的轴线控制网,应先进行校核,确认无误后,主要轴线用经纬仪放线,细部用钢卷配合经纬留仪进行施测放线。 二、高程测量 依据建设单位提供的水准点将高程引测到相邻轴线控制网点上,并将单位工程的 177。 引测到附近的固定位置永久标记加以保护,便于高程放样。 引测采用闭合路线,按二等水准观测要求进行,仪器使用 DS3 型水准仪。 竖向标高的引测传递采用吊钢尺垂直向上引测标高。 7. 1. 3 建筑物沉观测 本工程在每一施工阶级及过程中均应对建筑物做沉 降观测记录。 主体施工每层施工完毕一次,主体封体后每月观测一次,竣工验收后,观测一次,以后每半年观测一次,直到下沉稳定为止。 观测中一定保证:“三定”(定人、定仪、定时)。 同时确保每次观测前对使用仪器进行检核,以免影响观测结果。 各观测日期、数据均记录完整,并绘成图表存档,观测中如发现异常情况时,立即通知设计单位。 观测的对照不得少于两个,并采用闭合法,测量精度采用二级水准。 对观测点要严加保护,不得损坏。 观测布置、做法按照设计图中标记准确埋设沉降观测。 测量精度采用二级水准,仪器使用 SI 水准仪;观测方法采用一等水准测量,往返较差、附和环线闭合差 √ n mm (n 为测站数 )。 7. 1. 4 测量质量控制 32 ( 1)安排专职人员负责测量放线,中间不得随意换人。 ( 2)每次测量坚持自校,达到测量闭合,并定期进行检查校对。 ( 3)建筑物的主要轴骊的控制高必须由测量员直接施测。 工程细部须经测量员复核签字后才可施工。 ( 4)建筑物的轴线、标高、预埋件、预留孔位置,必须经测量员检查填写误差记录,经质检员复核认可才可浇砼,测量成果入档。 ( 5)每次测量均应做好测量记录,并及时整理,主要资料按规定入档。 7. 2.施工工艺 7. 2. 1 土方工程 ( 1)本工程基础土方拟采用挖掘机开挖,场地余土以汽车外运,外运距离依实际卸土位置而定。 地梁土方采用人工开挖。 土方工程施工工艺如下框图所示: 施工准备 测量放线 机械开挖至标高以上 300 ㎜ 人工挖土 清理、验槽 其它工作 其它工作 其它工作 其它工作 33 ( 2)本工程场地土方采用人工搬运、回填、平整的作业方法。 在挖基坑(槽)土方时,根据本工程施工的特点,拟采用满堂红开挖,边坡坡度宜为 1: 1。 在开挖过程中须注意边坡稳定,如因土层流动性过大而无法顺利开挖时,可采取堆填砂包等应急措施。 ( 3)基坑开挖应遵循时空效应原理,根据地质条件采取应的开挖方式,分层开挖、 不 得 比规定的尺寸超宽或超深,发生超挖者,须报请监理,提出处理方案,经批准后方可继续施工。 所有开挖基坑(槽)的底面必须修平,清除松散落土,控制标高,并夯实、取样、试验,使之达到密实度要求。 当基底夯实处理后,需报请甲方及监理验收,经其检查认可后方可开始下步施工。 ( 4)在挖土过程中,由专人作检查、观测,发生异常情况应立即查清原因,采取技术措施。 承台、地梁土方开挖后,视现场地质情况,采取何种有效支护,防止塌方,确保施工安全和施工进度。 每个承台挖至设计标高后,四周设两个集水井,以便排除积水。 7. 2. 2 基坑工程现场监测 a、现场监测是指在基坑开挖及地下工程施工过程中,对基坑岩土特状、支护结构变位和周围环境的变化,进行各种观测及分析工作,并对观测结果及时反馈,以指导设计与施工。 b、现场监测的对象:基坑底部及周围土体、支护结构、地下水位、周围建筑物、周围水管、排污管、电缆、煤气管等;周围城市道路路面。 34 C、支护结构顶部的水平移位和垂直位移观测点应沿基坑周围布置,一般在每边的中部和端部均应布置观测点,且观测点间距不宜大于 20M。 d、对于与基坑周边距离不超过 3H( H 为基坑开挖深度)的建(构)筑物,应观测其变位。 必要时尚应被测 与基坑周边距离超时髦 H 的建(构)筑的变位。 e、基坑周围地表裂缝、建筑物裂缝和支护结构裂缝的观测应是全方位的,并选取其中裂缝宽度较大,有代表性的部位重点观测,记录其裂缝宽度、长度和走向。 f、现场监测的准备工作应在基坑开挖前完成。 从基坑开挖直至土方回填完毕均应观测工作。 主要监测项目时间间隔应作出规定。 如发现栾位速率较大,支护结构开裂等情况,应进一步加强观测,缩短监测时间间隔,并及时向监理、设计和施工人员报告监测结果。 7. 2. 3 桩基础工程 1.清理完毕基坑后,将坑底原土夯实,留设积、排水沟。 保证基坑底无各水 ,无积水后方可进行下一步螺旋钻孔灌注螺旋桩。 2. 螺旋钻孔灌注桩施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