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新苏教版语文二下第2单元第1课古诗两首ppt课件—咏柳内容摘要:
仿写 : 作者把柳枝比作“绿丝绦” ,你 觉得柳枝还像什么。 请 仿写一个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 细细的柳枝像婀娜的少女在风中翩翩起舞。 阅读方法解密: 认识设问 概念: 设问,是为了强调某部分内容 ,故意 先提出问题,然后回答,即 明知故问 ,自问自答。 作用: 能引人注意,启发思考;有助于层次分明,结构紧凑;可以更好地描写人物的思想活动;突出某些内容,使文章起波澜、有变化。 答题模式: 通过设问形式,强烈地 表达了 作者 „„ 的情感并引起读者的深思。 拓展: 下面 诗句中,描写春天的是( ) A.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B.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A 核心问题 : 《 咏柳 》 表达了作者对柳树、春天和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这首古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描绘的是春天的景色。 串珠 问题: 2.《 咏柳 》 描绘的是什么景色。 表现了春天的什么特点。 《 咏柳 》 写了柳树和春风。 柳树高大、碧绿,枝条长而柔软,叶子细小;春风温暖。 表现了春天生机勃勃和无穷的创造力。 3.《 咏柳 》 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有什么好处。 《 咏柳 》 运用了比喻和设问的修辞方法。 运用比喻的好处:诗人把柳树的枝叶比作碧玉,写出了柳树颜色翠绿、生机勃勃的特点,让人感觉到柳树的颜色很美;把柳枝比作绿丝绦,写出柳枝随风飘拂、轻柔美丽、颜色翠绿的特点,让人感觉柳树的样子很美;把二月春风比作剪刀,把无形的春风写得有形可循,让人感觉到春的勃勃生机和无穷的创造力,表达了诗人对春的喜爱之情。 运用设问的好处:不但写出了柳叶的特点,更主要的是引起读者的思考,巧妙过渡,表达了自己对春的热爱之情。 咏柳 总写:。20xx新苏教版语文二下第2单元第1课古诗两首ppt课件—咏柳
相关推荐
钟 在火车上看运动站台上的钟 9 高速运行的列车上,由车厢底部发出的闪光,对于车上的人来说,闪光是在竖直方向反射的,而车厢外的人认为被接收的反射光是沿斜线传播的. 由光速不变原理便得到不同的时间间隔 10 对于车厢内的人: 对于车厢外的人: cht 20 2224vchth 201 cvtt11 相对速度与 动钟延缓效应 (τ =1s ) V(米 /秒)
α粒子不会有明显偏转,故 C对, D错. 二、对玻尔原子结构的理解 1.氢原子的能级 对氢原子而言,核外的一个电子绕核运行时,若半径不同,则对应的原子能量也不同. 原子各能级的关系为 E n = E 1n 2 ( n = 1 , 2 , 3 „ ) 对于氢原子而言 , 基态能级: E 1 =- 1 3 .6 eV 2.氢原子的能级图 氢原子的能级图如图 1所示. 图 1
三、广义相对论的几个结论 物质的引力使光线发生弯曲 如果飞船做匀速直线运动,船上观察者记录下的光的径迹是一条直线(虚线) 飞船外观察者看到这束光是直线传播的(水平向右) 10 通常物体的引力场都太弱, 20世纪只能观测到太阳引力场引起的光线弯曲. 太阳 由于太阳引力场的作用,我们有可能观测到太阳后面的恒星,最好的观测时间是发生日全食的时候. 1919年 5月 29日,发生日全食
= Em- En低能级 En. 可见,电子如果从一个轨道到另一个轨道,不是以螺旋线的形式改变半径大小的,而是从一个轨道上 “ 跳跃 ” 到另一个轨道上.玻尔将这种现象叫做电子的跃迁. 二 、 氢原子的跃迁与电离及吸收与辐射能量问题 跃迁 : 根据 玻尔理论 , 当原子从低能态向高能态跃迁时 , 必须吸收光子才能实现 . 相反 , 当原子从高能态向低能态跃迁时 ,必须辐射光子才能实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