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马鹿茸产量的技术措施内容摘要:

2、5 天左右开始补饲精料。 配方:豆饼 25%、炒黄豆面 10%、玉米 48%、小麦麸 15%、磷酸氢钙 1%、食盐 添加剂 另加占精料 40%的粉碎胡萝卜。 开始仔鹿每日可采食 斤,到断乳时增加到1 公斤/头,到年末可达 2 公斤/头。 同时,让其自由采食新鲜的柞树叶、杨树叶或优质青草。 对幼龄公鹿采取直线培育,使其快速增重,到 6 月龄时体重可达到 100 公斤,8 月龄时即可长出初角茸。 4、幼龄公鹿适时平茬幼龄公鹿茸长到 35 厘米时,锯下 2 厘米,使其生长出成型的初角再生茸,并促使角基增粗,提高终生产茸量。 5、合理组群、调群按成年公鹿的种类、年龄、性能和体况进行合理、适时分群、组群(群宜小不宜 3、大)和调群,以便给予不同营养水平的日粮。 这样也使各锯龄公鹿收茸集中,拨茸时互不干扰,可保证其正常采食、反刍和休息,以利于鹿茸生长。 6、搞好公鹿的饲养管理生茸前期和生茸期是饲养公鹿最关键的时期,每昼夜至少饲喂 4 次全价饲料。 精料喂量:生茸前期为 公斤/头, 公斤/头。 饲料品种和配方应稳定不变加料时要一点点加,防止加料过急而造成顶料。 应看管好生茸鹿,及时除掉压茸的角盘发现打架、扒咬鹿茸的恶癖鹿,及时挑出单独管理生茸期应禁止生人、小动物、畜禽等进公鹿舍,避免引起炸群伤茸,致使茸早锯减产在生茸期天气炎热时,要给公鹿舍定时喷水降温。 7、合理收茸对壮龄公鹿和种公鹿应收取肥大的四权茸上冲、多头肥大的畸型茸可晚收对茸左右生长不齐,差 3 天以上的,要锯取单支茸。 注意:初角茸的留茬要低于成年鹿头茬茸的留茬,收再生茸的留茬一定要高于头茬茸的留茬。 8、疾病防治平时注意防治佝偻病、跛蹄、风湿症、残肢、撞伤、脓肿、胃肠炎及坏死杆菌、结核、李氏或巴氏杆菌病、寄生虫、氟中毒和添加剂中毒等。 9、鹿群年龄结构要合理即增加上锯公鹿生产利用年限和合理调整老龄公鹿群占上锯公鹿群的比例。 10、固定饲养人员保持公鹿群与其饲养人员和技术人员的相对稳定,确保饲养管理的顺利实施。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