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蜂群产蜜量的技术措施内容摘要:
2、能力为依据。 在选择能满足育种要求的蜂王过程中,要不断注意本蜂场及其它蜂场中一贯表现突出的蜂群。 生产中培育蜂王,尽可能利用良种,注意选择繁殖力强、采集力强、性情温驯、抗病害的蜂群作为种用蜂群,培育出优质的种用雄蜂及处女王进行育种才能够达到优质蜂王的培育目的。 2 养强群,保证饲料充足“蜜足群强出高产”这句话概括了采蜜时蜂群强壮、饲料优足的重要意义。 在蜜源及气候条件满足生产需求的情况下,只有保证工蜂的数量和质量,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蜂群的产蜜量。 如果哺育蜂儿所需要的营养来源于优质而充足的饲料,蜜蜂长期生活在具有充足饲料的环境里,不仅蜂王积极产卵,工蜂积极育虫,而且还能使蜜蜂一代一代从发育期就得到丰富的 3、营养物质,从而增强了蜜蜂个体和群体的生活力,为提高蜂蜜产量奠定蜂群基础。 但保证饲料充足并非越多越好,甚至该取蜜也不取,准备采集蜂时,边角蜜,每群蜂 12 张花粉脾;流蜜前期不要一扫光摇蜜,要保留大面积子脾上的边角蜜,后期要保留全部子脾和粉脾上的边角蜜,以恢复繁殖期的饲料标准。 育适龄采集蜂一般在流蜜盛期开始前 50d 左右到结束前 35d 左右,蜂群所哺育的蜂儿才算真正的采集适龄蜂。 有些蜂场在流蜜期蜂数甚多,但产量却很低,这就是因为在较短的流蜜期中采集适龄蜂较少,流蜜期过后采集蜂才大量出现,虽然当时看来蜂数足够,但并没有适龄。 主要流蜜期的时间是有限的,而其盛期的时间更短,如果再受天气影响,容易错 5、群旺盛的哺育力,在增殖采集蜂之前组成双王群,繁殖出大批的采集适龄蜂,培育成采蜜强群。 流蜜期到来前适当控制蜂王产卵,特别是双王群更要及早统一为采蜜群,准确掌握繁殖采集适龄蜂的时间。 避免此时蜂王仍继续大量产卵,以至造成流蜜期大批工蜂哺育蜂儿的内勤负担。 中蛹脾组织采蜜群在接近流蜜期之前,蜂群的自身繁殖因某种因素未能达到采蜜群的群势标准,这时若不进行相应的措施组织采蜜群,仍然以原群群势进入流蜜期,其采集效率比较低。 对于这种蜂群应当有计划地在流蜜期前以 23 个群组成一个采蜜群投入生产,其它群缩小群势继续繁殖。 方法是:在这样的蜂群中选择群势基础和蜂王质量较好的蜂群,作为采蜜群,其它群作为繁殖群分批撤出蛹 6、脾加强采蜜群,每次加强 23 张为宜(不可突然增加过多蛹脾,以免工蜂护不过脾来,影响蜂儿发育),直到群势接近采蜜群标准为止。 这一工作必须在流蜜期前10d 完成,出房的工蜂不适龄,就发挥不了作用。 中外勤蜂组织采蜜群在流蜜期开始以后,集中外勤蜂组成采集群,适合在流蜜期不长情况下,或者在较长流蜜期中的盛期阶段;并且当时蜂群较弱,达不到采蜜群的标准。 集中外勤蜂组成的采蜜群,所增加的工蜂都是成年蜂,其寿命不长,仅能够在短时间的采集工作中发挥作用。 因此强调,组织采蜜群的时间一定要在流蜜期已经开始,即将进入流蜜的高峰阶段。 集中外勤蜂组织采蜜群的方法是:在流蜜期以前,要有计划地准备好集中外勤蜂组织采蜜群的蜂群 7、,根据不同的群势每24 群平放在一起为一组,并把作为采蜜群基础的蜂群放于中间。 进入流蜜期之后,选择一个天气晴朗,工蜂忙于飞翔采集的上午,首先给准备作为采蜜群的蜂群加上继箱,放入空脾,然后把它两侧的蜂群搬走,放到 10m 以外的新位置上,使两侧蜂群的外勤蜂采蜜归巢时都进入一个蜂群。 这个蜂群集中了 24个群的外勤蜂,群势突然增强,成为一个理想的采蜜群。 整蜂巢,留有充足的空巢脾和巢内空间接近流蜜期时,传统的蜂巢调整方法是:把新蛹、虫、卵脾及蜂王限制在巢箱,共放 9 张脾。 继箱中放老蛹脾及空脾,供蜂群贮存花蜜,蜂数超过 1718 框时要加第二继箱,以便适应强群贮蜜的需要。 要是蜂数不足 14 框,可在巢 8、箱放 6张脾,继箱放 8 张脾,有利于用隔王板控制蜂王产卵,增加采蜜量。 作者近几年采用将蜂王限制在巢箱两张脾处,效果较好。 具体做法是:巢箱用立式隔王板隔成大、小两区,巢、继箱间用横式隔王板,将无王区巢继箱间的隔王板部分用锯条锯通,同时无王区放大蜂路,便于蜜蜂采蜜。 有王区蜂路不变,只放一张卵虫脾和一张空脾,巢门贴近无王区,巢箱内靠近有王区一侧的无王区,放空脾或少量粉脾,以满足蜂群采粉及育虫需要。 流蜜期的蜂路,有王区910王区 1215练蜜蜂在主要蜜源开花时,有些蜜蜂往往还是采访蜜量不大的辅助蜜源,根据蜜蜂具有共同利用某一蜜源的特点,对蜜蜂进行人工训练,使之采访目标蜜源植物,能够达到增产的目的。 训 10、,又能减少采蜜群的内勤负担从而增加采蜜量。 也可利用双王群进行分担哺育。 但流蜜期每一个采蜜群都要保留 12 张卵虫脾,这样,一方面调整均匀了内勤负担,另一方面能防止万一蜂群失王而成为“孤儿群”,影响工作情绪。 荫、通风,减少其它方面的劳动量流蜜时,如果外界环境燥热,就会有大批蜜蜂采水进行巢内温湿度的调整,以保证蜂儿的正常发育,若此时加强蔗荫,注意蜂群通风,则不但可以减少蜂群其它方面的劳动量,而且可以大大提高蜂群采蜜量。 阳光对蜜蜂出勤有较好的刺激作用,保持蜂箱巢门朝南,对增产有利。 3 防、利用分蜂热群在分蜂情绪严重的蜂群,工蜂们对采集舞蹈并不感兴趣,采集舞蹈没有多大的鼓动作用,工蜂们依然消极怠工,只 11、有当蜂群处于正常的积极情绪时,采集舞蹈才能发挥其积极作用。 不同质量的蜂王、不同饲养条件、不同的工蜂积累数和不同的蜂儿日龄等都能表现出不同强度的分蜂情绪。 发生分蜂热时,蜂王产卵力降低甚至停止,工蜂工作情绪低落,外勤蜂减少,采集力明显减退,出现巢内“搭挂”、箱前挂“蜂须”的怠工现象。 分蜂热对蜂群的采蜜量影响较大,因此,在流蜜期以前,要以预防分蜂热的发生为主,一旦进入流蜜期,对产生分蜂热群就要以利用为主,以促成蜂群采蜜的高效情绪,达到最终高产的目的。 育优王饲养分蜂性低,维持大群,采集力强的优良品种,是控制分蜂热的主要措施之一,同时还要培育出能够维持 10 张子脾以上的优质蜂王。 养双王利用当年春季培育 12、出来的产卵新王,组织双王群,能够提高蜂群产卵效率,给蜂群增加内勤哺育负担,预防分蜂热的同时又加速了蜂群的繁殖,使蜂群尽早成为采蜜强群。 工分群在蜂群发生分蜂热以前,适当进行人工分群,当新王产卵后再以新分群的卵虫脾同原群的蛹脾相互调换。 这样,有计划地以原群过剩的幼蜂组成和加强新分群,不但预防了原群产生分蜂热,而且还有计划地分出了较强的新蜂群。 造产卵条件进入增殖期以后,要注意发挥蜂王的产卵力和工蜂的哺育力,及时扩大蜂巢,增加蜂群里的哺育负担,使产卵力和哺育力相互适应的时间能够稳定一个时期。 加哺育负担抓住外界气候和蜜源的有利时机,适时修造新脾,并且及早生产王浆,让过剩的幼蜂参与造脾和泌浆等工作,能使蜂 14、担,尽管分蜂热解除了,但产蜜量不会提高。 解决的方法是把有严重分蜂热的采蜜群与较弱的新分群对换位置,让部分飞翔蜂进入新分群,新分群再适当加脾,成为采蜜群。 变蜂群环境法把产生分蜂热蜂群的蜂群巢箱调换 180 度,使巢门向后,在继箱的前面开一个小巢口。 然后在巢箱的门前放一块踏板,把全群的蜜蜂抖落在踏板上,并将蜂王放在“蜂流”中,使工蜂和蜂王从巢门爬入,有飞回前部原巢门的工蜂,逐渐从继箱小门进入。 同时,此群的大部分蛹脾要暂时提到其它蜂群,日后再逐批还回。 空余位置补加空脾或巢础。 这样,箱内箱外的环境发生了变化,给蜂造成错觉,分蜂情绪即可消除。 回原群法已经分蜂的蜂群,如果自然分蜂群不强大或已经进入流蜜期, 15、没有繁殖采集蜂的机会,要设法将蜜蜂还给原群,以保证该群的生产能力。 方法是:在原群的继箱和巢箱之间用铁纱隔开,继箱里放 12 张虫蛹脾和适量的空脾、巢础。 继箱和巢箱的巢门成相反的方向,把蜂团和蜂王抖落在继箱巢门前的踏板上,使其进入继箱。 这样分蜂热自然解除,并很快恢复工作情绪。 巢箱里暂时无王,分 23 批与继箱合并,仍然是一个强壮的采蜜群。 切不可直接将收捕回来的分蜂团还回原群,直接还回原群尽管削除了全部自然王台,但不能解除蜂群的分蜂热,延长了分蜂热的时间,是一种消极的做法。 用新王采蜜的优势在流蜜期较长(20d 以上),流蜜期过后还有一段繁殖期,特别是在不连续采第二个主要蜜源的前提下,适合利用新王采蜜群生产蜂蜜。 新王采蜜群的特点是,内勤负担轻,外勤蜂日益增多,越是到了流蜜盛期,越是没有哺育蜂儿的负担。 而这时处女王已经开始产卵,蜂群的工作情绪高涨,采集力强大而集中。 但是,新王采蜜群的这种优越性只有处女王在流蜜盛期之前开始产卵才能明显地表现出来;如果产卵时间过早或过晚就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 用新王采蜜的方法组织新王采蜜群,应选择后备力量强大,具有 12 张子脾以上的。提高蜂群产蜜量的技术措施
相关推荐
2、与白羽蛋鹤鹑的杂交种。 三、 周温度保持在 36第 2 周保持在 33第 3 周保持在 28第 4保持在 17指雌鹌鹑和作种用的雄鹌鹑,阉割的雄鹌鹑的生长温度要保持在 28。 照度为 5 勒克斯。 照明时间第 1 周为每天 24 小时,第2每天保持 16时(指雌鹌鹑和作种用的雄鹌鹑,阉割的雄鹌鹑每天光照以 4时为宜)。 四、加喂饲料添加剂生理调控型饲料添加剂提高鹌鹑的饲料采食量
则孝 ,出则悌,谨而信 , 泛爱众 ,而亲仁。 — 《 论语 .学而 》 译文: 孝、悌 谨、信、爱众、亲仁 对天下苍生的仁爱 血亲之爱 子曰: “ 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 五者备矣,然后能
2、殖 3,繁殖速度很慢。 如果饲养管理条件较好,可实行频密繁殖或半频密繁殖,以提高其繁殖密度。 频密繁殖因配种时间距分娩产仔时间较短,故这种配种俗称“血配”,就是在母兔产后 13 天内进行配种,可使繁殖间隔缩短 20,每年可繁殖产仔 810 胎;半频密繁殖是指母兔在产后 1215天内配种,可使繁殖间隔缩短 8,每年可增加繁殖胎次 34 胎。 应当指出的是,母兔血配后,由于哺乳和妊娠同时进行
2、香鼠安全越冬、提高体质的重要措施,直接影响着繁殖能力。 由于越冬期保温不好,有的过冬后体质极度消瘦,甚至将尾巴。 趾蹼冻坏,入春后很难恢复正常体况,迟迟不能投入繁殖。 夏季防暑也很重要,否则种鼠圈内闷热,会使种鼠产生性抑制,降低性欲或发情迟滞,从而影响其繁殖。 4、加强管理,讲究卫生麝香鼠是很爱清洁的动物,虽有自洁能力,但人为创造的环境过脏,麝香鼠本身是难于适应的。 当窝室或水池的浴水不洁时
2、饲养 2龄母藏獒会保持较高的发情率和繁殖率。 相反,如果培育条件不足,饲养管理不善,1 岁龄的初情母犬在年底之前多不发情,6 岁龄以上母犬的发情率或繁殖性能已开始下降,也难以保证及时怀孕。 尽管影响母犬受胎率的因素很多,但年龄依然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6 岁龄母犬受胎率已明显下降,应酌情使用。 (二)保持母犬的健康体况母犬身体健康无病,机能正常,肥瘦适度,是犬只发情的基础。 俗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