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雏鹧鸪成活率的有效方法内容摘要:
2、百毒杀以及2%氢氧化钠。 然后待地板干燥后,铺上垫料或垫布并把育雏用具放入舍内,密封门窗。 根据禽舍的体积,按每立方米 7 克高锰酸钾、14 毫升福尔马林熏蒸消毒,封闭至饲养前 24 小时,打开门窗、驱除异味、气体后再将门窗关闭备用。 创造良好环境、温度温度是育雏成败的重要因素,给雏鸪提供适宜的温度,能有效地提高成活率,加速生长发育,不当的高低温是导致疾病发生的应激因素,各龄雏鹧鸪对温度的要求见下表。 雏鸪体小,消化机能较弱,吃料少,产热不多,而单位体表面积大,散热多,容易受外界影响。 因此应该经常巡舍,观察鸪群的动态,判断温度是否合适。 如温度适当时,雏鸪表现活泼,分散在育雏器内,食欲旺盛;温度过高时, 3、雏鸪远离热源、采食量减少、饮水量增多、张口呼吸、粪便稀;温度过低时,雏鸪互相挤压、缩颈、食欲减退、堆集在热源下。 、湿度育雏时环境湿度对雏鸪生长很重要,如湿度过大则体表散热困难、食欲不振、易患病;湿度过低雏鸪羽毛干、易有啄毛、啄肛及啄趾现象。 适宜的湿度是 1周龄内 60%70%,一周后 55%60%。 、通风换气雏鸪生长快、代谢旺盛,舍内应有足够的新鲜空气,才能使雏鸪生长快。 在保证一定温度的前提下,适当打开门窗换气,但又不要使雏鸪受凉。 、密度各日龄鹧鸪的饲养密度是:110 日龄每平方米 80100 只,10 日龄4 周龄每平方米 5060 只,413 周龄每平方米 3035 只。 、光照出壳一周内雏。提高雏鹧鸪成活率的有效方法
相关推荐
10月平均臭氧含量减少 50%左右,并出现了巨大 的臭氧空洞。 臭氧层的破坏 1991年,美国科学家进行了一个耗资巨大规模空前的 “生物圈 2号”实验。 “生物圈 2号”是一个巨大的封闭的生 态系统,位于美国亚利桑拿州,大约有两个足球场大小。 从外观看,它很像科幻片里建在月球上的空间站。 依照设 计,这个封闭生态系统尽可能模拟自然的生态体系,有土 壤、水、空气与动植物,甚至还有森林、湖泊河流和海
各别上一个曲别针,然后把两端分别放入两个罐子里,毛线的中间部分自然地垂下来。 两边的溶液会沿着毛线向上流动,然后在线中间聚合,最后滴落在盘中。 3:几天后,你会看到毛线中间形成了很小的钟乳石,盘子里有石笋。 我们要发现的是什么 我们要模拟的条件和环境是什么 我们用什么来模拟 我
2、 3 只雏鸽。 二、提高受精率的方法。 定时定量给种鸽喂食,要求日粮多元化,最好 3品种混合,既给种鸽充足的营养,又避免种鸽饲料单一、浪费。 保健砂要求现配现用,保存时间以不超过 1 个月为宜。 经验表明,保健砂最好是在下午喂料之前添加,让种鸽先吃砂再吃饲料,这样更能获得足够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即使在哺雏鸽期间的种鸽体质也不会下降,从而保障下一窝蛋的受精率。 个别公鸽性欲不旺,可肌注睾丸素
2、势干燥通风及排水良好的地方作圈址。 圈的面积要因地制宜,根据饲养量来确定。 圈的周围要建 3 米高的围墙,墙周围可栽植一些杏、桑、核桃、苹果树木,以供麝采食和遮阳。 同时圈内还要盖避雨棚,在圈的一侧或两侧要建造单圈,单圈门要与大圈门相通,单圈要求能避风挡雨、阴暗,用于母麝产崽、哺乳及病麝隔离等。 大圈主要用于平时群养母麝,配种期公母可以合群。 圈内要设食槽、水槽。 麝不仅可以圈养,也可以笼养
2、殖性能好的优秀种兔参加配种计划,适当多选留青、壮年公兔,以备配种之需。 公母比例按 124 为宜,本着优秀配优秀和没有近亲血缘的选配原则,对不符合种用要求的种公兔一律淘汰。 种兔剪毛催情。 在秋配前 35 天把养毛期在 50 天以上、参加配种计划的种兔进行剪毛,促使种兔提高机体代谢水平,达到催情的目的。 早秋前早配。 在立秋前 10 天左右开始配种,多数母兔发情较明显且相对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