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鹿繁殖力的技术措施内容摘要:
2、来选择鹿种。 一般情况下,南方高温潮湿,水草丰富,应选择马鹿;在高原气候地区,如四川西部、甘肃的南部和青藏高原,可饲养白唇鹿;在内地可饲养适应性强,鹿茸产品受欢迎的天山马鹿和梅马鹿。 特别是梅花鹿。 因其鹿价格比天山马鹿低,且好饲养,深受养鹿者青睐。 (二)种鹿的选择标准应根据本品种的优良特性及基本特性,选择双亲生产性能高、体型大、体质强健、体型优美、耐粗饲、适应性强、抗病力强的后代作为种鹿,并结合其后裔测定选定。 种鹿的年龄,一般雄鹿在 37岁,雌 49 岁。 雄鹿要求头轮廓优美,线条清晰,头大额宽,草椿粗圆,花盘鼓豆整齐,呈平环连珠状。 前驱发达,结构良好。 肩宽,腰背平直,肌肉丰满,胸宽而深,腹围适中。 3、四肢发达,粗状有力,蹄紧实规正。 睾丸左右对称,发育良好。 已配种的种雄鹿性欲旺盛,受孕率高。 产茸量比同龄生产群高20%30%。 雌鹿要求性情温顺,母性强,泌乳量大,繁殖力高,无恶癖,体型健美,被毛光滑,体躯长,后躯发达,乳房及乳头发育良好,背腰平直,四肢粗壮,蹄坚实,皮肤紧凑。 (三)雌雄种鹿选配应根据雌性鹿的个体或等级群的综合特征,选择适当的雄性种鹿进行配种。 一方面可着重考虑交配双方的品质,选择具有相同生产特性和优点的雌雄鹿进行配种(同质选配);也可选择具有不同优点的雌雄鹿进行配种,希望其后代能结合双亲的优点(异质选配)。 另一方面,可着重考虑交配双方的血缘关系进行配种,但应避免近亲交配,防止生产性 4、能退化。 二、提高雄鹿的配种能力(一)选择适宜的繁殖年龄在一般的饲养条件下,梅花鹿雄鹿,生后 36月龄即满 3周岁,2 锯雄鹿即可参加配种,最好是3锯时配种。 马鹿正常配种年龄相应地比梅花鹿推迟 1年。 (二)控制混群时间一般在北方 8月底至 9月初,雌雄鹿群开始配种繁殖,但实际发情配种要晚半个月左右,梅花鹿比马鹿要晚 10天左右,而育成鹿或初配鹿还要晚 10天左右。 (三)加强调教,控制试情配种放对时间为充分发挥种雄鹿的配种能力,加速鹿群的改良速度,提高繁殖力,种雄鹿从 1岁初配时开始就要加强调教。 一般于8月下旬锯完再生茸以后,从雄鹿有性行为表现时起,按照放对试情配种的次数和时间,由专人给予固定的口 5、令或喊声,驯练和控制其不良行为,引导其有益于配种放对的行为和条件的建立,保证放对配种的顺利进行。 (四)定时放对配种在种鹿配种旺盛时期,每天要保证 4次试情配种,每次放对时间不少于30配种前期和末期,应保证上、下午都有放对时间。 交配结束后再把种雄鹿拨出来。 如同时有几只雌鹿发情,可用几只不同的种雄鹿配种。 配种时要保持环境安静,严防惊吓刺激。 (五)采用人工授精有条件的鹿场对发情雌鹿可采取人工授精。 目前主要采取试情法(常采用试情布法)来鉴定雌鹿是否发情。 一般在雌鹿发情后 8行输精,总受胎率可达 75%以上。 三、提高雌鹿的配种能力(一)建立育种核心雌鹿群从母鹿群中选择最优秀的个体建立育种核心新编特种养殖 7、构,老幼鹿比例过高,甚至连续几年没有 26 岁较佳繁殖年龄的雌鹿,不仅会直接影响雌鹿群的繁殖力,而且对育种影响更大。 因此,应根据系谱选留繁殖力强、乳房大、历年产仔早的保姆鹿、双胎雌鹿后裔和产雄鹿多的雌鹿留作种用。 (四)合理的营养水平雌鹿过肥、过瘦均会影。 向其繁殖力,一般在 7月份至断奶前一周,应给予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及无机盐类饲料,直到 11月中旬的发情配种期间,保持梅花鹿有中上等膘情,马鹿有上等膘情即可。 (五)充分利用杂交优势引进种雄鹿或精液,与本场雌鹿进行种间或前系类型间杂交,采用现代繁殖技术手段,如人工授精技术、同期发情技术和相应的查漏补配技术等,做好雌鹿保胎产仔的各种工作,有可效地提高繁殖率、成活率、双胎率、产雄仔率。 专利查询。提高鹿繁殖力的技术措施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