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传染病防治技术 兔巴氏杆菌病内容摘要:

2、氏杆菌而传染易感兔,这是引起本病流行的主要原因,由于饲料和环境因素使家兔机体抵抗力下降,则本身带有巴氏杆菌乘虚而入引起发病,此外病菌可随病兔口水、鼻汁、脓汁、粪便等排出。 病菌经消化道、呼吸道或皮肤、黏膜伤口感染。 3临床症状潜伏期数小时至 5 天或更长。 据病型不同,其症状和病理变化也不相同。 (1)全身败血症:其特征为群体发病,发病急,死亡率较高,病兔死亡迅速,通常不见临床症状,与其他病型(鼻炎和肺炎)联合发生则可看到相应的临床症状。 急性死亡者,剖检病理变化不太明显。 胸、腹腔脏器可能有充血,浆膜和皮下可能有出血。 心内外膜有出血点,肝变性有灰白色坏死小点,脾脏和淋巴结大片出血,胃肠有出血点,胸、腹腔 3、有淡黄色液体,与其他型并发可出现其他病型病变。 (2)传染性鼻炎:本型是兔场经常发生的一种病型。 其特征是从鼻腔流出浆液性、黏液性至黏脓性分泌物,同时并发副鼻窦炎,病兔不断地打喷嚏、咳嗽,用爪擦鼻部,鼻腔周围及前爪部被毛湿润,缠结,鼻孔以至上唇皮肤发红。 随病情发展,鼻涕在鼻孔周围形成结痂,通过喷嚏喷出脓块,最后衰竭而死亡。 剖检为病变部充血,并有不同性质的鼻涕。 (3)地方流行性肺炎:特征多为纤维素性化脓性肺炎和胸膜炎,造成败血性感染而死亡。 多发于成年兔。 病兔体温升高,呼吸困难,发病后不久死亡。 剖检变化为肺实质化脓,整个肺脏高度肿胀,切开流出大量黄色黏稠脓汁。 肺表面覆盖有纤维素性脓块,心脏、肺常与胸腔 4、粘连,胸腔内积有许多量淡黄色液体,其内有纤维素性化脓块。 (4)中耳炎:单纯的中耳炎多无明显症状,如由中耳炎波及内耳及脑部,则有斜颈症状,故又称“科颈症”,病兔头颈常向一侧倾斜或扭转。 如炎症扩散到脑膜和脑,则出现运动失调和其他神经症状。 病兔采食困难。 部检,中耳有白色或灰白色奶油状脓性惨出物,听道皮肤红肿有溃疡,有时鼓膜破裂,细菌扩到脑部时则出现脑膜炎的变化。 (5)结膜炎:以幼兔多见,眼睑水肿、结膜发红,有多量的浆液性,黏液脓性分泌物,多见眼睑粘连,眼睛闭合。 当炎症转为慢性时,红肿消退,但流泪经久不止。 (6)生殖器官感染:往往由交配引起。 公兔发生睾丸炎,阴囊肿大,触之敏感,热而发硬。 母兔表现为子宫 6、例为局部组织器官的化脓性炎症。 病科涂片镜检,可检出两极浓染的巴氏杆菌。 5防治(1)预防:建立无多杀性巴氏杆菌种兔群是预防本病的最好方法:选择无鼻炎临床症状兔子,并对其鼻腔连续进行细菌学检查,阴性者留作种用。 兔场应自繁自养,严禁随便引进兔子。 新引进兔子必须隔离观察一个月,并进行细菌学检查和血清检查,健康者方可引进兔场。 应用菌苗定期预防:对患有此病的兔场可应用巴氏杆菌氢氧化铝菌苗或禽巴氏杆菌苗定期预防注射,均有一定的效果。 可应用抗生素和磺胺类药物预防。 (2)治疗:对病兔严格隔离治疗,及时采用菌苗紧急预防接种。 每千克体重青霉素 2 万单位、链霉素 1 万单位,肌肉注射,幼兔剂量酌减,连用 5 天。 磺胺嘧啶每千克体重 ,每日 2 次,连用 5 天。 氯霉素、红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四环素等抗生素,其他磺胺类药物、抗菌增效剂,都有较高疗效。 当出现抗药菌株时应立即改用其他药物,有条件可通过药敏试验选择药物。 全身用药的同时,结合局部用药。 急性病例可用抗巴氏杆菌病多价血清,每千克体重 6 毫升皮下注射,810 小时再复注 1 次,疗效较好。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