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秋蚕饲养要点(秋季)内容摘要:

2、。 从 3 龄起蚕开始,每天添食每公斤 500 毫克的氯霉素,防止细菌病和病毒病发生。 每次除沙后用含 1%有效氯的漂白粉液喷洒地面和墙壁四周,进行补湿流水线,以杜绝蚕病传染的途径。 2、调节蚕室小气候,改善饲育环境。 一要调节好室内温度、湿度。 1蚕温度要保持在 27,相对湿度保持在 85以后每增加 1 龄,温度下降 1度,湿度降低 5%,到 5 龄蚕时温度应标称在 24,相对湿度应保持在70%;二要注意蚕室通风换气,特别是大蚕期更要注意蚕室通风。 3、精心饲养,增强蚕儿体质。 (1)、适时收蚁。 蚕种拿回立即倒出平铺在垫纸的蚕簸内,其上盖蚕簸遮光,次日天亮揭开盖簸,使蚕卵感光孵化。 待大量蚁蚕孵出时其收好, 3、消毒蚁体后即可喂桑叶。 蚁蚕须在早上 8 点前收完,防止损伤蚁蚕和打倒蚕卵。 (2)、选叶采叶。 从桑枝顶往下数,收蚁用第 2叶;1 龄用第 3叶,叶色绿中带黄;2 龄用第 4叶,叶色嫩绿;3 龄用第 5叶,叶色浓绿;4 龄开始从三枝下部往上采叶。 各龄蚕用桑要求新鲜偏嫩,采桑以早上露水刚干时采全天用叶量的 70%;其余 30%在傍晚叶尖微见露滴时采叶,不能在中午高温时采叶。 随采随运,防止桑叶凋萎。 (3)、勤喂桑叶。 饲养晚秋蚕要增加给桑次数,减少每次给桑量,尤其在大蚕期每昼夜至少要喂 6 次,这样极有利于保持桑叶新鲜。 补给桑的重点在减食期和盛食期。 由于晚秋蚕眠性快,减食期不补给三易造成部分蚕儿饿眠。 在 4、蚕行将就眠时,除选用新鲜嫩叶外,头二眠应增加眠前飘叶,大眠掌握吃完三分之二再给薄层叶,以确保饱食就眠。 (4)、勤除蚕沙。 一般第 1 龄眠前除 1 次;第 2 龄起蚕和眠前各除 1 次;第 3龄起蚕、饲养中和眠前各除 1 次;第 4 龄和第 5 龄必须每天除 1 次,如 5 龄期遇到阴雨天气,每天最好除 2 次。 除沙时不损伤蚕子,蚕沙不要乱堆乱放。 4、防鼠防蝇,确保全蚕头数。 养蚕期中采取养猫、放药等措施防止老鼠吃蚕子。 蝇蛆病是晚秋藏的常见病,应注意防治。 一是用 500 倍的灭蚕蝇(1 毫升药剂兑水 斤)水溶液均匀喷洒在桑叶上,在第 4 龄盛食期填食 1 次,第 5 龄第 2 天起,隔天添食 1 6、)制作折簇营茧,茧色洁白,上茧率高。 其制作规格和方法基本与草折卒相同,材料是包装带、芦柴秸、塑料线。 将每片塑料带剪成 4 条,每条宽约 米,芦柴秸作边筐,每结一蔟峰,预先将横、斜塑料条用烙铁烫接,以利固定,尔后用塑料线牵连。 该蔟具每条成本不足 1 元,但可连用 8,轻巧耐用,上蔟简便,采茧省工,同时还便于消毒。 2、改常规喂桑提蚕为采用自制眼网膜提茧。 将聚乙烯薄膜剪成蚕匾大小,用空心铁冲子在薄膜上打孔,小蚕孔径和孔距约为 5米,大蚕 15 毫米左右,只要略大于蚕体直径就行。 给桑前,先放眼网膜,然后给桑,蚕即从眼孔中爬到桑叶上,下次给桑前,将眼网连同蚕拾到另一蚕匾中,蚕与蚕沙、残桑分离,这样换桑叶 7、省工省力。 3、该常规投桑收蚁为采用窗纱覆盖收蚁。 先将洗净消毒过的窗纱覆盖在蚁蚕体上,然后给桑,蚁蚕爬到桑叶上后,将纱拾到另一处饲育,蚁蚕即与卵壳分离。 未孵化的卵可继续保温保湿,次日收蚁。 4、改常规缸贮桑为采用塑膜筒藏桑叶。 料将长 2 米的聚乙烯塑料薄膜筒一头扎紧,将桑叶抖松放入筒内,不压,袋口张开,防止桑叶发热变质。 可代替稚蚕缸贮,节约成本,轻巧方便,利于消毒和保持桑叶新鲜。 5、改常规用干湿计为自制湿度计。 取两只相同的湿度计,一只自然放置称干球,另一只水银部位绑上纱布,纱布的另一端浸入水中,称湿球。 干球和湿球温差为干湿差,利用干湿差查湿度表即可查出相对湿度。 6、改常规喷水补湿法为盘水自然调湿法。 蚕中孵化和蚕儿打眠(蜕皮)期,经常需要补湿,尤其眠期,没有适宜的湿度会影响蚕蜕皮。 传统方法都是在地面喷水补湿,这中方法在喷水时干湿差过大,对蚕有应激弊端。 若采用水盘盛水,在盘中放毛巾或者纱布,并使毛巾(纱布)一部分露出水面,这样蒸发快,补湿效果好,且通过增减毛巾(纱布)露出水面部分的多少,调节蒸发量。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