鸵鸟育雏期的饲养管理内容摘要:

2、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采用育雏伞或红外线灯来育雏。 育雏伞一般采用大型号的折叠式电热育雏伞,伞顶装有电子控温器,伞内用陶瓷远红外线加热板或 U 型红外铁管加热,功率 1000 瓦。 入雏前对育雏伞或育雏箱进行彻底消毒。 开启育雏伞上的温控器或育雏箱上的红外线灯,温度调至 3436。 在伞和育雏箱四周加置防护网。 食槽要求光滑平整,雏鸵鸟吃食方便,便于清洗和消毒。 食槽要固定好,否则被雏鸟踩翻,既浪费饲料又可能压伤雏鸟。 水槽一般使用水盆,使用前要进行清洗和消毒。 鸵鸟饮水的特点是嘴向前耍水,然后头向上抬。 因此,要用宽阔的盆子盛水。 2雏鸵鸟的饲养管理(1)入雏雏鸟出壳后在出雏器内停留 24 小时,再转入育雏室内饲养 3、。 初生雏鸟的饲养密度为每平方米 56 只,随日龄的增加逐渐降低密度,到 3 月龄时雏鸵鸟每只最少 2 平方米。 按雏鸟周龄的增长而逐渐分群。 (2)温度调节育雏第一周温度控制在 3436,以后每周降低 2,至第七周达到 2122即可。 1 周龄雏鸟抵抗力低,温度骤变、风吹或雨淋等,都会使雏鸟引起感冒、肺炎而死亡。 要经常观察雏鸟,根据雏鸟的活动状态来调整温度。 温度低时,雏鸟就会靠近热源,挤在一起,发出震颤的吱吱叫声,易造成挤压伤或压死。 尤其在晚上或停电时更要注意。 温度高时,雏鸟张口呼吸,饮水增加。 如果温度适中,雏鸟活泼好动,食欲旺盛,羽毛有光泽,休息和睡眠安静。 2 月龄时可以脱离人工保温,遇寒冷季节可 4、适当推迟。 (3)开食与饲喂刚出壳的雏鸟并不饥饿,其腹内的卵黄提供的营养足以满足4872 小时的营养需要。 开食过早会使卵黄吸收不完全,损伤消化器官,对以后的生长发育不利。 因此,雏鸟出壳后 72 小时开食为好。 开食前应先给饮水,水中加 001的高锰酸钾。 饮水后 2 小时再喂给混合精饲料,精饲料以粉状拌湿喂给,也可用嫩绿的菜叶、多汁的青草、煮熟切碎的鸡蛋作为开食料。 在这期间不能在育雏伞、育雏箱内使用垫草和其他垫料,因为此时雏鸟分不清什么东西可食与不可食,只要能吞咽进去的东西就吃,往往造成肠梗阻。 1 周龄雏鸟的饲料以少喂勤添为原则,每隔 3 小时投喂 1 次,以后逐渐减少到 4 小时喂 1 次。 每次先 6、大棚运动场。 通风换气的目的是排出室内污浊的空气,换入新鲜空气,同时也调节室内的温湿度。 在炎热的夏季,育雏舍应打开窗户通风。 冬季通风要避免对流,要使雏鸟远离风口,防止感冒。 一般通风以闻不到氨味为准。 如果鸵鸟饲养密度较大,室内排泄物多,产生的氨就多,会直接影响鸵鸟的生长发育。 (5)综合防疫措施雏鸟机体抵抗力较差,容易患病,所以要采取综合防疫措施。 除饲料要保证营养外,主要应加强卫生和消毒,饮水要保证清洁,饲料要保证新鲜不变质。 尤其是夏季喂给雏鸟的草和菜,切碎后应尽快喂,不要存放时间过长,否则极易腐烂和产生亚硝酸盐。 环境卫生尤为重要,雏鸟有些疾病与环境卫生和饲养用具被污染有很大关系。 如脐炎、卵黄囊感染、痢疾等,都是雏鸟常见病。 主要是由于雏鸟脐部消毒不严或育雏室湿度太高,霉菌繁殖造成感染所致。 运动场要经常清扫,不应存有树枝、砂砾、碎玻璃、铁丝或塑料袋等杂物,如果被鸵鸟吞食,就会导致消化不良、腺胃阻塞或创伤性胃炎。 为预防疾病发生,对育雏舍、用具、工作服、鞋帽及周围环境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消毒。 2 月龄时,根据疫情,对雏鸟进行新城疫、支气管炎和大肠杆菌病的预防注射。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