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建筑防排烟技术规程内容摘要:
隔墙和 的楼板及甲级防火门与其它部位隔开。 当条件受到限制时,可设置在专用空间内,空间四周的围护结构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 的不燃烧体,风机两侧应有 600mm以上的空间。 当必须与其他风机合用机房时,应符合下列条件: 1 机房内应设有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2 机房内不得设有用于机械加压送风的风机与管道; 3 排烟风机与排烟管道上不得设有软接管。 排烟管道必须采用不燃材料制作,当采用金属管道时, 管道内风速 不宜大于 20m/s;当采用内表面光滑的混凝土等非金属材料管道时,不宜大于 15m/s。 当吊顶内有可燃物时,吊顶内的排烟管道应采用不燃烧材料进行隔热,并应与可燃物保持不小于 150mm 的距离。 当火灾确认后,同一排烟系统中着火防烟分区的排烟口或自动排烟阀应呈开启状态, 其他防烟分区的排烟阀或排烟口应呈关闭状态。 排烟系统与通风、空气调节系统宜分开设置。 当合用时,应符合下列条件: 1 系统的风口、风道、风机等应满 足排烟系统的要求; 2 当火灾被确认后,应能开启排烟区域的排烟口和排烟风机,并在 15s 内自动关闭与 排烟无关的通风、空调系统。 排烟井道应采用耐火极限不小于 1h 的隔墙与相邻区域分隔;当墙上必须设置检修门时,应采用丙级防火门;水平排烟管道穿越防火墙时,应设排烟防火阀;当穿越两个及两个以上防火分区或排烟管道在走道的吊顶内时,其管道的耐火极限不应小于 1h;排烟管道不应穿越前室或楼梯间,如确有困难必须穿越时,其耐火极限不应小于 2h。 排烟口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排烟口应设在储烟仓内; 2 火 灾时由火灾自动报警装置联动开启排烟区域的排烟口或自动排烟阀,且在现场设置手动开启装置; 3 排烟口的设置宜使烟流方向与人员疏散方向相反,排烟口与安全出口的距离不应小 于 (尽量远离安全出口 ); 4 排烟口的风速不宜大于 10m/s。 利用吊顶空间进行间接排烟时,封闭式吊顶其吊平顶上设置的烟气流入口的颈部烟气速度不宜大于 ,且吊顶应采用不燃烧材料;房间的排烟口设在格栅吊顶内时,吊顶的开孔率不应小于吊顶净面积的 25%。 注:采用格栅吊顶的房间的隔 墙 应隔到 上层 楼板 底 部。 排烟区域 排烟时所需的补风要求 补风量不应小于排烟量的 50%,空气应直接从室外引入,且机械送风口或自然补风口应设在储烟仓以下。 机械送风口的风速不宜大于 10m/s,公共聚集场所不宜大于 5m/s,自然补风口的风速不宜大于 3m/s。 设有机械排烟的走道或小于 500m2 的房间,可不设补风 系统。 排烟区域所需的补风系统应与排烟系统联动开启,送风口位置宜设在同一空间内相邻的防烟分区且远离排烟口,两者距离不应小于 5m。 5 防排烟系统设计计算 防烟系统设计计算 前室或楼梯间的机械加压送风量应按以下公式计算 L=L1+L2+L3 () 式中 L—— 加压送风系统的总送风量 (m3/s) L1=△ P1/n N1 () 式中 L1—— 保持加压部位一定的正压值所需的送风量 (m3/s); A—— 每层电梯门及疏散门的总有效漏风面积 (m2); 门缝宽度:疏散门, ~ ; 电梯门, ~ △ P—— 压力差 (Pa);楼梯间取 40~ 50Pa,前室取 25~ 30Pa; n—— 指数 (一般取 2); —— 不严密处附加系数; N1—— 漏风门的数量; 当采用常开风口时:取楼层数 当采用常闭风口时:取 1 L2=FvN2 () 式中 L2—— 开启着火层疏散门时为保持门洞处风速所需的送 风量 (m3/s); F—— 每层开启门的总断面积 (m2); v—— 门洞断面风速 (m/s)取 ~ ; N2—— 开启门的数量; 当采用常开 风口时: 20 层及以下取 2, 20 层以上取 3 当采用常闭风口时:取 1 L3= () 式中 L3—— 送风阀门的总漏风量 (m3/s); AF—— 每层送风阀门的总面积 (m2); —— 阀门单位面积的漏风量 (m3/s m2); N3—— 漏风阀门的数量; 当采用常用风口时:取 0 当采用常闭风口时:取楼层数 电梯井的机械加压送风量应按以下公式计算: 当有前室时: Ld= F4 (C2 a4+A4) ( ) 当无前室时: Ld=F4 ( C1 f d4+ C2 a4) ( ) 式中 Ld—— 电梯井的机械加压送风量( m3/s); F4—— 电梯井的机械加压送风量系数,由图 查得; C1――取值 1;当电梯门的缝隙采用密封措施时,取值 ; f —— 每扇电梯门的缝隙长度( m); d4—— 开向电梯井的门的总数; C2—— 取值 1;当电梯井围护墙三面采用混凝土墙体,另一面为砖石砌筑,或全 部采用混凝土墙体时,取值 ; a4—— 电梯井的围护墙面积 (m2); A4—— 前室的围护墙面积( m2)。 图 电梯井机械加压送风量系数(原图) 机械加压送风系统最大压力差应按以下公式计算 P=2(F′ Fdc)(W1d)/(W1A1) () 式中 A1—— 门的面积 (m2); d—— 门的把手到门闩的距离 (m); F′ —— 门的总推力 (N),一般取 110N; Fdc—— 门把手处克服闭门器所需的力 (N); W1—— 单扇门的宽度 (m)。 排烟系统设计计算 最小清晰高度应按以下公式计算: Hq =+ () 式中 Hq—— 最小清晰高度 (m) H—— 排烟空间的建筑 净 高度 (m) 火灾热释放量应按以下公式计算 Q=at2 () 式中 Q—— 火灾热释放量 (kW); t—— 排烟系统启动时间; a—— 火灾增长系数 (按表 取值 ) 表 火灾增长系数 火情 典型材料 火灾增长系数 慢 中等 棉花 /聚酯海绵 快 满装邮袋 /泡沫塑料 /叠起的木箱 特快 含甲醇酒精的火 /速燃的软包家具 烟缕质量流量应按以下公式计算: 1 轴对称型烟缕 当 Z> Z 1 Mρ =+ () Z≤Z1 Mρ =() Z1=() 式中 Qc—— 热释放量的对流部分,一般取值为 (kW) Z—— 燃料面到烟层底部的高度 (m)(取值应大于等于最小清晰高度) Z1—— 火焰极限高度 (m) Mρ —— 烟缕质量流量 (kg/s) 2 阳台 溢出 型烟缕 Mρ =(QW2)1/3(ZB + H1)[ 1+(ZB +)/W] 2/3 () 式中 H1—— 燃料至阳台的高度 (m); ZB—— 阳台之上的高度 (m); W—— 烟缕扩散宽度 (m); W=w+b w—— 火源区域的开口宽度 (m) b—— 从开口至阳台边沿的距离 (m) 当 ZB≥ 13W,阳台型烟缕的质量流量可使用公式 ()。 3 窗口型烟缕 Mρ =(AwHw1/2)1/3(Zw+α w)5/3+() α w=() 式中 Aw—— 窗口开口的面积 (m2) Hw—— 窗口开口的高度 (m) Zw—— 开口的顶部到烟层的高度 (m) α w—— 窗口烟缕型的修正系数 4 墙型烟缕 当 Z> Z1 Mρ =( 2QC) 1/3Z5/3+ () Z=Z1 Mρ = () Z< Z1 Mρ =( 2QC) 3/5Z () 式中 Qc—— 热释放量的对流部分,一般取值为 (kW) Z—— 燃料面到烟层底部的高度 (m) Z1—— 火焰极限高度 (m) Mρ —— 烟缕质量流量 (kg/s) 5 角型烟缕 当 Z> Z1 Mρ =( 4QC) 1/3Z5/3+ 8QC () Z=Z1 Mρ = () Z< Z1 Mρ =( 4QC) 3/5Z () 式中 Qc—— 热释放量的对流部分,一般取值 为 (kW) Z—— 燃料面到烟层底部的高度 (m) Z1—— 火焰极限高度 (m) Mρ —— 烟缕质量流量 (kg/s) 烟气平均温度与环境温度的差 应按以下公式计算或查表 : △ T=Qc/Mρ Cp () 式中△ T—— 烟气平均温度与环境温度的差 (℃ ) ; Cp—— 空气的定压比热,一般取 (kJ/kg K)。 表 火灾烟气速查表(原表) 排烟量应按以下 公式计算或查表 : V=Mρ T/ρ 0T0 () 式中 V—— 排烟量 (m3/s); ρ 0—— 环境温度下气体的密度 (kg/m3) 通常 t0=20℃,ρ 0=(kg/m3); T0—— 环境的绝对温度 (K); T—— 烟气的绝对温度 (K), T=T0+△ T。 机械排烟系统中,每个排烟口的排烟量不应大于临界排烟量 Vcrit, Vcrit 按以下公式计算,且 db/D 不宜小于 2。 Vcrit= db5/2(△ TT0)1/2 () 式中 Vcrit—— 临界排烟量 (m3/s); β —— 无因次系数,当排烟口设于吊顶并且其最近的边离墙小于 米或排烟口 设于侧墙并且其最近的边离吊顶小于 米时,β取。 当排烟口设于吊 顶并且其最近的边离墙大于 米时,β取。 db—— 排烟口下烟气的厚度 (m); T0—— 环境的绝对温度 (K); △ T —— 烟层平均温度与环境温度之差 (K); D—— 排烟口的当量直径 (m),当排烟口为矩形时, D=2ab1/(a+b1); a, b1—— 排烟口的长和宽 (m); 采用自然排烟方式所需通风面积的计算 1/2 Mρ T2+[AVCV/A0C0]2TT0 AVCV= () ρ 0 2gdb△ TT0 式中 AV—— 排烟口的截面积 (m2); A0—— 所有进气口的总面积 (m2); CV—— 排烟口流量系数 (通常选定在 ~ 之间 ); C0—— 进气口的流量系数 (通常约为 ); ρ 0—— 环境温度下气体的密度 (kg/m3); g—— 重力加速度 (m/s2); db—— 排烟窗下烟气的厚度 (m); T—— 烟气的绝对温度 (K), T=△ T+T0; T0—— 环境的绝对温度 (K)。 注:公式中 AVCV在计算时应采用试算法 6 防排烟系统施工 一般规定 防排烟系统必须按批准的设计图纸施工,修改设计应有设计单位的变更通知或认可。 防排烟系统的使用的主要材料、设备等产品应具有出厂检验合格证和由国家质量监 督检验中心出具的检验 报告。 防排烟系统施工、调试除应符合本规程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规 定。 防排烟系统的设备安装,应符合其产品说明书的有关要求。 送风、排烟管道施工 送风、排烟管道可采用镀锌钢板等金属材料,或采用混凝土砌块等非金属材料制成。 金属送风、排烟管道的制作和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1 金属送风、排烟管道的最小壁厚应按表 中选用: 表 金属送风、排烟管道的最小壁厚( mm) 类别 风管直径 或长边尺寸 B (mm)。上海建筑防排烟技术规程
相关推荐
激白石老师,同时又自惭不已。 此后,张大千每每告诫他的学生们务必牢记“求真的精神比什么都重要。 ” 1934年,张大千在北平时曾画了一幅 《 绿柳鸣蝉图 》 • 一次张大千画了一幅 《 绿柳鸣蝉图 》 送给了“吉林三杰”之一的著名收藏家徐鼐林。 画上画的是一只大蝉卧在柳枝上,头朝下、做欲飞状。 蝉的神态和柳枝的飘摇格外生动逼真。 徐鼐林得此画,很是珍爱,特意拿去找齐白石,想请他在画上提首诗
2、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采用育雏伞或红外线灯来育雏。 育雏伞一般采用大型号的折叠式电热育雏伞,伞顶装有电子控温器,伞内用陶瓷远红外线加热板或 U 型红外铁管加热,功率 1000 瓦。 入雏前对育雏伞或育雏箱进行彻底消毒。 开启育雏伞上的温控器或育雏箱上的红外线灯,温度调至 3436。 在伞和育雏箱四周加置防护网。 食槽要求光滑平整,雏鸵鸟吃食方便,便于清洗和消毒。 食槽要固定好,否则被雏鸟踩翻
2、b2、b6、冷酸、叶酸、生物素、烟酸和胆碱。 以上维生素的原料,均应购买单项维生素制品,购买时一定要注意质量,如有效成份的含量、有效期、剂型,批准文号和生产厂家等,以保证维生素预混剂安全有效。 ?二、设计维生素预混剂应遵循的原则:a、不稳定,易受到温度、湿度、阳光、贮存时间等因素的影响而降低活性,因此维生素 a、给量比需要量应增加 13 倍。 ?e 的供给量应增加 1 倍。
2、猪品种,若母猪多为长白血统,可引进约克品种的公猪,若母猪含长白、约克血统,则可引进杜洛克品种,进一步提高杂交优势。 2 所引种猪必须能适应本地的饲养环境种猪的生产性能除与遗传因素有关外,还同时受外界温度、湿度、饲料、管理等条件的制约。 只有后天的饲养管理和环境条件达到要求,才能充分反映种猪的优良特性。 3 选择质量好、信誉高的大型种猪场选择此类种猪场可保证质量,避免品种不纯及引进染病猪等问题
,并兼具收藏的价值。 代表品牌的形象。 手提袋在生活中有哪些用途 ? 再左侧折一条 2厘米的折线。 右侧边缘线向左侧折现对齐折。 在右侧折一条 6厘米宽的折线。 把右侧折线对齐中间折线,再沿着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