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鹌鹑基础知识内容摘要:

2、备工作A、场地的准备:鹌鹑的场舍一般可采用和改造原有民房,最好设顶棚,以水泥地面为好,大型鹑场要设计与论证。 B、设施的准备:养殖鹌鹑主要设备为笼具,目前尚无定型产品,可按照不同生长阶段自制笼具:1、雏鹑笼:主要供 03 周龄的雏鹑使用,笼壁和笼顶可用木板或塑料制作,正面设玻璃小窗,笼底由 6 毫米6 毫米或 10 毫米10 毫米金属编织网制成。 热源可采用白炽灯、电热丝(300 瓦、串联、均匀分布)、电热管(板)。 配置专用食槽与水槽。 小型育雏笼的规格一般为 100 厘米60 厘米30 厘米,设23 个笼门,可叠 45 层,每层下设一承粪板。 2、仔鹑笼:供 46 周龄(种用)仔鹑用(含育肥用),可 3、与雏鹑套用,与成鹑笼结构相同。 也可采用雏鸡的育雏笼,于笼外架设食槽与水槽。 3、成鹑笼:可分为重叠式、全阶梯式、半阶梯式和整箱式、拼箱式几类。 重叠式多以双列、45 层配置,每层长 100 厘米、宽 60 厘米、中高 24 厘米,两侧高 28 厘米。 笼壁棚条间距 米,底网网眼以 20 毫米20 毫米或 20 毫米15 毫米为好。 笼前景挂食槽与水槽。 顶网用塑料网。 每层设 4 个单元,每单元养种公鹑 2 只和母鹑 56 只,或产蛋鹑 10 只。 产蛋鹑也可采用 68 层密饲式笼C、技术的准备:可通过书本报刊杂志进行自学,也可到本网网校电子刊物养鸽技术文荟等栏目学习,不断提高、丰富饲养养技术。 D、饲料的准 5、 34 克,5 日龄 57 克,7 日龄 911 克,11 日龄 1315 克,15 日龄1618 克。 2)日常管理:04 日龄常表现出逃窜的野性,加料、喂水要当心。 饲料与饮水保证供应。 防止饲料被扒食溅失,防止饮水沾湿绒毛。 勤于检查与调整室内温度、湿度、通风、光照。 勤于观察雏鹑的动态和排粪情况,检查并调整好密度,防止啄癖发生。 做好防鼠害、兽害和防煤气中毒工作。 定期称测体重与检查羽毛生长情况。 做好各项记录和统计报B、饲养管理育成期鹌鹑指 1535 日龄(蛋用鹑)或 40 日龄(肉用鹑)仔鹑的饲养管理。 种用仔鹑均实行限制饲喂。 肉用仔鹑(含淘汰的种用仔鹑)至育成期结果(有时经育肥)时上市。 公鹑性成熟 6、早于母鹑 1014 天,但体重低于母鹑,至 40 日龄左右便有求偶与交配行为,其标志还表现在泄殖腔腺已发达并分泌泡沫状物。 种用仔鹑多在 56 周龄进行选种,编号登记后转入种鹑舍。 肉用鹑基本上采用蛋用鹑的管理原则,只是其饲养标准较高,有些单位采用雏火鸡的饲粮,效果尚可。 欧美国家采用“平笼”结合方法,即前期平养,20日龄后笼育,也有的于 25 日龄后再转入育肥笼育肥。 其笼高 12 厘米,80 只/米 2,暗光照,笼顶采用纱布或塑料网。 饲粮中可适当掺加能量与油脂饲料。 在管理上应注意保暖和保持安静,严防各种应激而致惊群,公母鹑应分笼饲养。 定期饲喂,喂后遮暗,为此可采用间歇光照制,即 1 小时照明、3 7、小时黑暗,可获得较高活重、成活率,降低料肉比。 适时上市可获较低的料肉比。 同时应选择高产良种,完善饲粮配方与管理,提高成活率,增加活重,降低料耗,方能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C、饲养管理产蛋期鹌鹑种鹑及商品产蛋鹑的饲养管理原则基本相似。 而蛋用型与肉用型种鹑的饲养管理则有各有特点。 1)转群:育成母鹑至 3540 日龄,约有 2左右已开产时应予转群,以熟悉新环境。 最好在夜间进行转群,及时供应饮水和种鹑饲料,保持安静。 在转群的同时,按种鹑要求再进行一次严格选择。 2)产蛋规律与利用年限:产蛋鹑每天产蛋的时间主要集中于午后至晚上 8 点前,而以下午 3 点、4 点为最多。 在笼养情况下,种母鹑利用年限为 12。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