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幼鸵鸟成活率的因素内容摘要:

2、应是许多疾病发生的主要诱因,多由饲养密度大、环境温度波动、环境条件差、分群、转舍等引起。 这就要求饲养者在管理上要科学,尽可能避免应激现象的出现。 观察了 247 例肌胃阻塞的病例,得出的结论是由频繁转舍造成的幼鸟应激而引起的。 3 孵化孵化技术好坏与幼鸟成活率关系密切,是保证健雏率的重要一环。 在孵化中最重要的因素是温度和湿度,通常孵化温度为 孵化期为 42d。 相对温度的高低,直接影响孵化期的长短,相对湿度的高低影响雏鸟的正常发育,如卵黄吸收不良等。 入孵的种蛋要经过福尔马林一高锰酸钾熏蒸或 酚制剂气雾消毒或 出的短时间紫外线照射消毒法等处理,减少新生雏鸟与细菌的接触机会。 4 传染性疾病包括细菌性、病 3、毒性和寄生虫病。 已公开发表和确诊的细菌性疾病有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巴氏杆菌、假单胞菌、曲霉菌、霉形体等。 病毒性疾病有新城疫病毒、禽痘病毒、腺病毒、禽流感病毒等。 原虫病有囊球菌、球虫、组织滴虫、白细胞孢子虫、疟原虫。 根据不同疾病采取免疫注射,对症药物治疗等方法措施。 5 营养鸵鸟是草食性鸟类,消化系统的解剖特点是没有嗉囊,没有胆囊,大肠很发达。 迄今人们对鸵鸟的营养研究还不全面深入。 但营养不平衡,多导致疾病。 如国外个别鸟场用火鸡料喂鸵鸟导致软腿病。 因此在饲料上通常要求粗蛋白为18%20%,代谢能为 1113MJ/配以适量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添加剂。 6 遗传病目前对遗传病的研究还较少,认识程度不高。 只有在了解和掌握了以上 6个方面主要因素基础上,我们才能在不同阶段、不同方面,采取恰当的饲养管理措施,提高幼雏鸟的成活率。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