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鸵鸟皮肤型禽痘防治内容摘要:

2、眼缝完全闭合,如有细菌感染,初期呈卡他性结膜炎进而出现大量的浓性或纤维蛋白性渗出物。 在腿、翅内侧和肛门等无羽毛部位也会出现痘痂,但病变不太明显。 单纯皮肤型禽痘,全身症状很轻,如病变范围大表现精神沉郁,食欲不佳,体温升高,病程 1540 天。 防治措施:加强饲养管理,保持良好的环境卫生,定期做好育雏舍和用具的清洁消毒,及时扑灭,驱赶蚊、蠓等吸血昆虫,可取得较好的预防效果。 对病鸟的治疗,无特效药物,只能采取对症疗法。 用消毒的镊子剥离痂皮后用 锰酸钾清洗 12 次,然后用 2%碘酊消毒创面,如有眼睑肿胀鸟,用 理盐水冲洗,然后再涂红 膏,2次/月,连用 3 至 5 天,同时饲料拌 霉素。 接种疫苗预防禽痘,实践证明有效,采用翼翅刺种法进行免疫,对鸵鸟(46 周龄)进行免疫接种,现无鸵鸟专用痘苗,采用鸡痘疫苗,用量是鸡的 25 倍,效果较好,接种 710 天观察有无“出痘”现象,以确定免疫效果,一般接种后 1014 天产生免疫力。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