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沪科版高中物理必修一41怎样求合力内容摘要:

确的是 ( ) A.几个力的合力就是这几个力的代数和 B.几个力的合力一定大于这几个力的任何一个力 C.几个力的合力可能小于这几个力中最小的力 D.几个力的合力可能大于这几个力中最大的力 解析 :力的合成遵循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所以 A错误,几个力同向时,合力为几个力大小之和,比任何一个力都大,只要几个力的大小和方向合适,合力可以为零,可以比几个力中最小的力还小,所以 B错误, C、 D正确. 答案 : CD 题后反思 : , F F2的夹角变化时, F的大小和方向发生变化. (1)两分力同向时,合力最大, F= F1+ F2. (2)两分力反向时,合力最小, F= |F1- F2|,其方向与较大的一个分力方向相同. (3)合力的取值范围: |F1- F2|≤ F≤ F1+ F2. (4)夹角 θ越大,合力就越小. (5)合力可能大于某一分力,也可能小于某一分力. 2.合力和作用在物体上各分力间的关系,在效果上是和各分力的共同作用等效,而不是与一个分力等效.因此只有同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力才能进行力的合成的运算. 3.力是矢量,力的合成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合力的大小不仅跟分力的大小有关,而且跟分力的方向有关. 4.根据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和数学知识可知,设两个力夹角为 θ(0≤ θ≤ π),它们的合力随 θ增大而减小, θ= 0时,合力最大,为两分力的代数和; θ=180176。 时,合力最小,等于两分力的代数差,所以合力的大小总不会比分力的代数和大. 如图 4- 1- 3所示,用绳系一个物体绕过定滑轮,绳的一端在位置 3时,绳的拉力分别为F F F3,绳对滑轮的压力大小分别为 N N N3,设物体始终静止,则 ( ) A. F1F2F3, N1= N2= N3 B. F1F2F3, N1N2N3 C. F1= F2= F3, N1N2N3 D. F1= F2= F3, N1= N2= N3 图 4- 1- 3 解析 :由于定滑轮只改变力的方向,故 F1= F2= ,由于 F1与物体对绳的拉力的夹角为 0176。 ,因此两力合力最大,即对滑轮压力最大. 答案 : C 1.实验原理 使某个力 F′的作用效果以及 F1与 F2的共同作用效果都是使橡皮条伸长到同一点,所以 F′为 F1和 F2的合力,作出 F′的图示,再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出 F1和F2的合力 F的图示,比较 F、 F′,分析在实验误差允许的范围内是否大小相等、方向相同. 2.实验目的 (1)验证互成角度的两个共点力合成时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探究力的合成规律 (2)通过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培养用图像法处理实验数据并得出结论的能力. 3.实验器材 方木板一块,白纸,弹簧秤两个,橡皮条,细绳和细绳套各两个,三角板,刻度尺,图钉几个,铅笔. 4.实验步骤 (1)在实验桌上平放一块方木板,然后在方木板上铺一张白纸,注意白纸的固定位置,如图 4- 1-4所示,用图钉把白纸固定在方木板上. 图 4- 1- 4 (2)用图钉把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板上的 A点,在橡皮条的另一端系上两条细绳,两条细绳的另一端各系着绳套. (3)用两个弹簧秤分别钩住绳套,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使橡皮条伸长,结点到达某一位置 O. (4)用铅笔记下 O点的位置和两条细绳的方向,读出并记录两个弹簧秤的示数. (5)用铅笔和刻度尺在白纸上从 O点沿着两条细绳的方向画直线,接照一定的标度作出两个力 F1和F2的图示,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合力 F. (6)只用一个弹簧秤,通过细绳把橡皮条的结点拉到同样位置 O,读出并记录弹簧秤的示数,记下细绳的方向,按同一标度作出这个力 F′的图示. (7)比较力 F′与合力 F的大小和方向,看它们在实验误差允许的范围内是否大小相等、方向相同. (8)改变两个分力 F1和 F2的大小和夹角,再做两次实验. 5.注意事项: (1)实验过程中在使用弹簧秤的时候,要注意使弹簧秤与木板平面平行. (2)选用的橡皮条应富有弹性,能发生弹性形变,同一次实验中,橡皮条拉长后的结点的位置必须保持不变. (3)在满足合力不超过弹簧秤的量程及橡皮条形变不超过弹性限度的条件下,应该使拉力尽量大一些,以减小实验中的误差. (4)画力的图示时,应选定恰当的单位长度作为标度;作力的合成图时,应尽量将图画得大一些,但也不要太大而画出纸外,要严格按力的图示要求和几何作图法作出合力. (5)由作图法得到的 F和实际测量得到的 F′不可能完全符合,只要在误差允许的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