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沪科版高中物理必修一22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内容摘要:

解析 : A选项中,竖直向下的运动,有可能受到空气阻力或其他力的影响,下落的加速度不等于 g,这样就不是自由落体运动;选项 B中,物体有可能具有初速度,所以选项 A、 B不对.选项 C中,因自由落体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恒定,由加速度的概念 a= ,可知, Δv= gΔt,所以若时间相等,则速度的变化量相等,选项 D可根据自由落体运动的性质判定是正确的. 答案 : CD ΔvΔt 1.自由落体加速度也叫重力加速度,是由物体受到的重力产生的. 2.符号 g,单位 米 /秒 2( m/s2). 3.特点 (1)重力加速度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2)在同一地点,一切物体在自由落体运动中的加速度都相同,因此,一切物体自由下落的快慢是相同的. 自由落体加速度 平时我们看到轻重不同、形状不同、密度不同的物体下落时快慢不同,是由于它们受到空气阻力的影响不同造成的. (3)在地球上的不同地方,自由落体加速度的大小略有不同.在地球表面上,从赤道到两极,自由落体的加速度逐渐增大,在赤道上最小,为 m/s2;在两极最大,为 m/s2. (4)在地球上同一地方的不同高度上,自由落体加速度的大小也略有不同,随高度的升高,重力加速度逐渐减小,但在高度相差不太大时,不需要考虑重力加速度的微小差异. 【 例 2】 关于自由落体加速度 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质量大的物体 g值大 B.在同一地点,轻、重物体的 g值一样大 C.赤道的 g值大于北极的 g值 D. g值在地球上任何地方都一样大 解析 : g值与物体的质量无关, A错误;在同一地点,一切物体自由下落的加速度都相同, B正确;重力加速度的大小随着纬度的增加而增加,在赤道最小,越往两极越大, C、 D错误. 答案 : B 题后反思 : 2.重力加速度用 g表示,一般情况下 g取 m/s2 3. g与位置有关,在不同的位置 g的大小是不同的. 关于重力加速度,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重力加速度表示自由下落的物体运动的快慢 B.重力加速度表示自由下落的物体运动速度变化的大小 C.重力加速度表示自由下落的物体运动速度变化的快慢 D.轻重不同的物体的重力加速度不同 答案 : C (1)实验方法 ①借助纸带分析,利用逐差法计算得到当地重力加速度. ②借助闪光照片记录自由落体物体在每隔一段时间后的位置 (频闪照相类似于打点计时器打点,但前者也可以用于曲线运动的研究 ),再由 Δs= gT2求出重力加速度. 重力加速度的测定 (2)数据处理方法 ①逐差法 如图 2- 2- 2所示, s s s3…… sn是相邻两计数点间的距离, Δs是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内的位移之差,即 Δs1= s2- s1, Δs2= s3- s2, …… T是两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且 T= s(n为两相邻计数点间的间隔数 ). 图 2- 2- 2 设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时经过计数点 0 时刻的初速度为 v0,加速度为 a ,由位移公式得: s1= v0T+12aT2, s2= v1T +12aT2. 又因为 v1= v0+ aT ,所以 Δ s= s2- s1= aT2. 因为时间 T 是个恒量,物体的加速度 a也是个恒量,因此, Δ s 必然是个恒量.这表明,只要物体做的是匀变速直线运动,它在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内的位移之差就一定相等.根据 s4- s1= ( s4- s3) + ( s3- s2) + ( s2- s1) = 3 a1T2,可得 a1=s4- s13 T2 , ② 图像法 先用平均速度法求出各点的瞬时速度,然后在v—t图像中描点作图,直线的斜率即为重力加速度 g. 同理可得: a 2 =s 5 - s 23 T2 , a 3 =s 6 - s 33 T2 . 加速度的平均值为:a =a 1 + a 2 + a 33=13(s 4 - s 13 T2 +s 5 - s 23 T2 +s 6 - s 33 T2 ) =19 T2 [( s 4 +s 5 + s 6 ) - ( s 1 + s。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