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白痢病的防治-昆虫疾病防治内容摘要:

2、靡,羽毛松乱,头翅下垂,嗜热怕冷,聚集扎堆,缩颈颤抖,闭眼昏睡,常常躲于暗处,不愿走动,不思饮食,渴欲增加,排出稀薄黄白色或灰白色糊状恶臭稀痢,有的病雏出现盲眼或肢关节肿胀,有的病雏肛门周围羽毛粘有痢粪,干结后糊堵肛门,凝集成团,肛门发炎疼痛,致使鹧鸪排粪困难,时常发出“吱吱”痛苦尖叫,肛门露在外面一伸一缩。 最后因呼吸困难和心力衰竭死亡。 一般在 23 周龄为发病和死亡高峰,病程为 47 天。 耐过后生长发育不良,成为慢性病鹧鸪或带菌鹧鸪。 成年鹧鸪感染后症状不明显,常表现为产蛋减少,受精率、孵化率下降,偶有成年鹧鸪呈急性感染,出现明显症状,甚至死亡,但感染死亡率不高。 二、诊断依据初生雏鹧鸪大批发病 3、、死亡,下痢,粪便呈黄白色或灰白色并带有恶臭等特点可作出初步诊断。 确诊需作细菌分离和鉴定。 常采用普通营养琼脂和麦康凯琼脂培养分离细菌,并结合生化试验及沙门氏菌因子血清加以鉴定。 慢性感染的成年鹧鸪和健康带菌鹧鸪则采用全血平板凝集试验检验,即无菌取翅静脉血一滴(升),在洁净玻璃板上与等量鸡白痢全血平板凝集试验标准抗原充分混合均匀,并使其散开至直径为 2 厘米,不断摇动玻璃板,若混合淮在 2分钟内出现紫色凝集块或明显的紫色凝集颗粒,则判为阳性,表明被检鹧鸪感染了白痢沙门氏菌,应立即淘汰;若混合液在 2 分钟内不出现凝集,则判为阴性,表明被检鹧鸪没有感染白痢沙门氏菌。 三、防制其原则是净化种鹧鸪群,生产 4、健康雏鹧鸪,杜绝病原传入,消除鹧鸪群内带菌者与慢性患者,严格执行卫生、消毒、隔离制度。 1、挑选健康种鹧鸪、种蛋,建立健康种鹧鸪群,坚持自繁自养,慎重引种:净化鹧鸪场,积极建立和培育不带沙门氏菌种鹧鸪群;定期用全血平板凝集试验检疫鹧鸪群,及时淘汰阳性或可疑鹧鸪,对已发生过白痢病的鹧鸪场,应每隔23 个月检疫一次,对从未发生过白痢病的鹧鸪场,每年检疫一次即可;加强种蛋消毒,防止经蛋传播,入孵前每立方米空间用甲醛溶液 40 毫升加高锰酸钾20 克熏蒸 20 分钟,或用 2来苏儿喷雾消毒,且彻底清洁和严格消毒孵房和用具;加强饲养管理和环境卫生,对笼舍、胳膊具定期清洁、消毒;引进种鹧鸪应隔离、检疫,确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