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氏杆菌感染的诊治内容摘要:

2、发现数只发病,并表现神经症状和下痢,最后死亡以后发病数量逐渐增多,每天都有数只甚至几十只死亡。 发病后立即进行治疗,曾用青霉素、庆大霉素和大青叶等治疗,但收效不大,不能制止死亡,随来我院求医。 2 临床症状发病前临床症状不明显,往往不易察觉,突然发病。 发病后有的精神委顿,羽毛蓬松无光,下痢,肛门周围羽毛沾有黄绿色稀便有的呼吸困难,口流黏液,食欲下降,饮水减少病鸪严重脱水,腹部膨大,皮肤呈暗紫色,迅速死亡部分病鸪表现神经症状,无目的地乱跑乱撞,倒地侧卧,两肢不停地划动或痉挛,头颈歪斜或后仰,呈现角弓反张姿势,不久即发生死亡,病程一般 26 天。 3 病理变化对死亡的 15 只鹧鸪进行剖检,其变化如下: 3、心冠脂肪出血,心外膜有出血点,心肌有小坏死灶,心脏内充满血凝块脾脏、肾肿大肝肿大、质脆、土黄色,表面有许多大小不一的出血点和坏死小点肺瘀血和灶性炎症脑膜和脑实质血管充血水肿,有出血灶,脑脊髓液增多、混浊,脑干变软腺胃、肌胃出血,黏膜脱落,肠道弥漫性出血胸肌出血、小灶坏死。 组织学检查,发现脑实质毛细血管充血明显,部分有出血灶,血管周围有中等量炎症细胞浸润,血管上皮细胞变性、肿大肝实质瘀血明显,各小叶的窦状隙充满红细胞,肝细胞变性浊肿,汇管区有中量炎症细胞浸润脾髓瘀血,有大量红细胞形成片状红染,脾小梁变性,脾小结缩小,界限明显。 4 检无菌操作取病死鹧鸪的肝、脾、血、脑脊髓液及脑桥等病料,分别进行涂 4、片、革兰氏染色,油镜下观察,发现革兰氏阳性、两端钝圆的短小杆菌,多单在,有的排列呈V字形或平行排列的,肝脏、脑组织中含菌量较多。 原菌分离培养无菌操作取新鲜病死鹧鸪脑脊髓液病料划线接种于 萄糖羊血清琼脂平板,于含 5%10%的二氧化碳低氧环境中 37培养观察1824h,可见圆形、湿润、光滑的小菌落,反光观察菌落呈现淡蓝色培养 48落增大,其色灰暗,在菌落周围有溶血环。 菌落形成后移植到 碲酸钾血清琼脂培养基上培养,形成圆形、隆起、湿润、直径约为 黑色菌落在肉浸液中培养呈均匀浑浊生长,表面有薄膜形成在半固体培养基中,于 3724h 后生长物沿穿刺线以云雾状向四周蔓延,在培养基表面下 35形成宛如伞状 6、物接种试验取小鼠 4 只,每只腹腔接种 汤培养物,接种鼠全部在 34 天内死亡。 剖检发现,肝、脾有小坏死灶,细菌涂片检查、分离培养均与上述病样中病原特征相同。 同时用细菌的肉汤培养物给家兔点眼,24h 出现结膜炎,很快死亡。 根据以上诊断,可确诊本次疾病为鹧鸪的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氏杆菌感染。 5 饲料病原检验据介绍,鹧鸪场内外常有四肢运动失调和死亡的老鼠,而且场内为安全起见也未用化学灭鼠药品。 我们到饲料仓库检查发现,所用玉米、豆饼等部分饲料被老鼠粪尿污染,在多处分别取被老鼠污染的饲料各 10g,制成浸液接种于肉汤培养基中 4下增菌培养后,取 养液接种于 10氰化钾胰胨肉汤中,24下培养 48h,然后用 7、血液琼脂进行分离培养,3724h 后形成圆形、光滑、半透明的 溶血的露滴样菌落,纯培养物进行各项生物学特征鉴定,均与上述病料中病原相同。 说明本次疾病由老鼠粪便污染饲料造成传播所致。 6 药敏试验对分离菌用常规纸片法进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对磺胺嘧啶钠、氨苄青霉素、红霉素敏感,其抑菌圈在 15上对青霉素、氯霉素等有一定程度的耐药性。 7 取紧急措施,防止疾病传播加强鹧鸪的饲养管理,立即更换饲料,搞好清洁卫生,饲槽内剩料及时清理做好紧急灭鼠工作做好消毒工作,用 3%5%来苏儿和 毒灭交替对鹧鸪舍环境进行消毒,每天 1 次,2 周后,改为 1 周2 次对被污染的粪尿及病死蛋鹧鸪作无害化处理,以防止疾病继续 8、传播对场内所有鹧鸪群用磺胺嘧啶钠饮水预防 3 天。 疗对发病鹧鸪采用磺胺嘧啶钠按 肉注射,首量加倍,每天早晚两次,连续治疗 25 天。 并根据病情可以配合选用碳酸氢钠、维生素 C、可的松、葡萄糖和镇静药物冬眠灵等进行辅助治疗,饮水中加入红霉素 13 天。 配合中药治疗:金银花 100g、菊花 100g、柴胡 100g、茵陈 60g、黄芩 60g、茯苓 60g、远志 60g、生地 60g、木通 60、车前草 60g、琥珀 10g 等混合水煎供100200 只鹧鸪 1 天内服(饮水、拌料),连用 35 天。 经过采取以上综合防治措施,3 天后症状明显好转,除严重病例不能制止死亡外,1 周后发病蛋鹧鸪恢复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