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养品种牛蛙内容摘要:

2、本低,价值高,具有很高的经济效益。 一、牛蛙的生物学特性(一)形态特征牛蛙躯体可分为头、躯干、四肢三部分。 背部两侧和腿部的皮肤颜色随栖息环境和个体年龄而变化,通常为深褐色或黄绿色,有深浅不一虎斑状横纹。 个体重可达 上,最大可达 部宽扁,呈三角形;口端位;眼位于头部最高处,呈椭圆形,双眼略凸;头部背面有小鼻孔一对,与口腔相通,起呼吸和嗅觉作用;颈部不明显;牛蛙的前肢较短,有四指,指间无蹼,四指中的内侧第一指最发达,雄性还有灰黑色肉瘤?婚姻瘤;后肢一对,后肢有五趾,趾间有蹼相连,直达趾端(有别于其他蛙类),以利于游泳。 臀部肌肉发达,跳跃有力。 腹部为灰白色,有不规则的暗褐色的斑蚊和斑点。 牛蛙幼体不易区 3、别雌雄,到 250g 左右的成蛙,则雌雄各具其特征(表3 3蛙雌雄鉴别部位雌蛙雄蛙鼓膜与眼径大小相似比其眼径大一倍前肢无婚姻瘤具发达的婚姻瘤咽喉部灰白色,无声囊黄色,有声囊鸣声鸣声小鸣声似牛叫体色生长稍慢,体型略小生长迅速,体型较大(二)生活习性1、栖息环境牛蛙水陆两栖,喜居于江河、池塘、沼泽及岸边草丛。 白天常将身体漂浮于水面,或躲在潮湿阴凉的水边草丛中、洞穴内,一遇惊扰即潜入水中。 夜间四处活动,寻找食物。 夏天高温季节,常栖息于阴凉的洞穴、浓密草丛、农作物地里;严冬钻入 1040的不冻土层或 1m 左右深的洞穴、6右水深的淤泥中,待翌年开春后破土而出。 2、结伴群居牛蛙喜欢结伴群居,往往几只或几 4、千只共栖一处。 对环境条件一经适应便定居下来,一般不轻易迁移。 当栖息环境恶化,如水域干涸、食物断绝、炎热难耐,无法继续生存下去时,牛蛙即会集群迁移到别的适宜环境中。 每到繁殖季节,牛蛙常集体迁移到池塘、河沟、沼泽地等环境优良的场所,互相嬉戏,抱对繁衍子代。 3、环境温度牛蛙是便温动物。 生长的最适温度为 2532,繁殖最适温度为2030,低于 20、高于 30一般不产卵。 当温度降至 15时,食量很小;温度降到 14以下,基本停食;再下降到 10以下,则停食冬眠。 牛蛙致死高温阈值为 3940。 3436时急剧跳跃挣扎、窜游;3739身体失去平衡,很快死亡,而且受热致死不可逆转。 4、善于跳跃牛蛙后肢十分粗壮 6、产生沼气或硫化氢等气体也会危害蝌蚪,有的化肥残留物则可直接刺激蝌蚪,并导致死亡。 6、贪图安静牛蛙生性贪图安静,喜欢栖息在江河、湖泊、溪沟、沼泽、池塘等岸边草丛中,惧怕惊吓干扰。 白天,牛蛙或用前肢抓住漂浮物将身体悬浮于水中,仅露出一个三角形头部呼吸;或躲在阴凉潮湿的草丛、洞穴里休息。 一旦遇到惊扰,大多即刻潜入水中,逃之夭夭。 晚间,在没有干扰的情况下则四处活动、寻食。 倘若生态环境喧嚣嘈杂,噪声严重,牛蛙即会迁居他方,寻找安静新居。 若人为设栏,使它无法迁居时,牛蛙则表现焦躁不安,跳跳不停,寻洞欲逃,或者深藏洞穴、草丛中不食不动。 因此,人工养殖牛蛙时,蛙场一定要建在环境安静的地方。 7、湿度由于牛蛙的皮 7、肤是辅助呼吸器官,不具备防止体内水分蒸发的组织。 因此,它所栖息的周围环境要有水域,还要有较高的湿度。 蝌蚪不能在干燥的陆地上生存。 可见,环境湿度是牛蛙生存的又一决定因素。 牛蛙对于湿度的耐受力与温度有关。 一般情况下,温度升高,湿度要求也增高。 如果将牛蛙放在 50的干燥空气中超过 3h,而体温却维持在 35,在强烈蒸发下牛蛙很快死去。 幼蛙在干燥和日晒环境下,30晒死;暴露在干燥空气中 20h,同样不能存活。 温度在 0左右,牛蛙肾脏停止排水。 但生活在潮湿环境的冬眠蛙,通过皮肤吸收水分,使各器官含水量有增无减。 泡椒牛蛙(二)牛蛙的食性牛蛙的食物构成以动物性饲料为主,尤其喜食活饵。 在不同的发育阶段,食性也 8、不尽相同。 蝌蚪可喂以蛋黄、血粉、角粉等,也可用豆浆、麸皮、面粉等。 幼蛙及成蛙的食物范围包括:环节动物,如蚯蚓;节肢动物,如甲壳类虾;软体动物,如螺、蚌;鱼类、两栖类、爬行类的幼体及哺乳类的内脏等。 牛蛙生性贪婪,生长季节食量较大。 用饵料盘喂食时,成群争抢上盘,体弱、个小的往往被挤出盘外。 牛蛙的最大胃容可达空胃容的。 68 月是摄食旺季,每月每只平均摄食 工饲料。 平均每天食 5 克为宜。 牛蛙生性凶残,经常发生大蛙吃小蛙的现象。 囚此,人工养殖牛蛙要大小分养,尽量避免其同类相残。 牛蛙能吃也耐饥。 在食物极度缺乏时,牛蛙的新陈代谢水平会自然降低。 在低温冬眠期,牛蛙可以承受 4 个月至 1 年的饥饿,体重大 10、为一部分消化吸收的养分要供给生殖细胞生长。 此时,牛蛙大多在 2 龄,体重大多在 350g 以上。 成蛙的生长受温度和食物的制约。 水温低于 10或高于34,牛蛙基本不吃食。 水温处于 2328最适生长阶段,如果食物不充足,牛蛙生长减慢。 冬季温度降到 10以下,牛蛙大多停止生长处于休眠状态,但如果将它们移养人工温室或塑料大棚内,气温和水温处于 2030,牛蛙恢复吃食,生长快速,平均月增重可达 30g 以上,无冬眠现象。 大蒜牛蛙(五)牛蛙的繁殖特性牛蛙雌雄异体。 性成熟年龄一般需要 89 个月。 从体重看,雌蛙重 350g 以上,雄蛙 310g 以上已达性成熟。 但牛蛙性成熟时间随着地域、温度、饵料、野放或圈 11、养等的差异而变化。 牛蛙一年只产卵一次,繁殖季节在长江流域为 59 月,长江流域以南繁殖季节会提早,北方地区则会延迟。 牛蛙实行体外受精。 在生殖季节,雌雄牛蛙在水中实行抱对,并将卵和精子分别排出体外,在水中精卵结合受精,受精卵经胚胎发育,几天内就成为蝌蚪行水中生活。 蝌蚪经发育变态,成为幼蛙,完成由水生到陆生的转变。 幼蛙经生长发育达到性成熟,又可产卵、排精繁殖后代。 性成熟的牛蛙,不论雌雄,均会发情。 雄蛙发情时其前肢的婚姻瘤格外明显,呈肉红色。 发情初时为鸣叫,并叫得频繁,还有追逐行为,表明雌雄蛙急于求偶。 雌蛙发情时,不摄食,向雄蛙叫声处跳跃或游动,有时有“卡”声应和雄蛙的叫声,表明雌蛙的求偶愿望。 牛蛙 12、发情时摄食很少,雄蛙更为显著。 产卵后即大量进食尤其是雌蛙。 当发情达到高潮时,雄蛙频频鸣叫追逐,拥抱十分激烈。 一般雌蛙比雄蛙发情迟,雌蛙没有求偶要求时,雄蛙虽屡次追逐,均被丢开。 一旦雌蛙有求偶要求时,会徘徊在浅水中,并依恋在雄蛙左右不离,寻求拥抱。 此时,雄蛙爬上雌蛙背部,用前肢夹住雌蛙,婚姻瘤抵住雌蛙腋下,这就是抱对。 抱对行为是为了激雌雄蛙分泌性激素,引起产卵排精,抱对时间一般在下半夜进行,拥抱时间一般要 l2 天,有时长达 3 天。 当抱对行为将结束时,雌蛙就会产出卵子。 产卵的过程较长,可持续1020产卵的同时,雄蛙亦将精子排人水中,等精子排完,雄蛙即从雌蛙背上下来离开雌蛙,抱对结束。 精子和卵子 13、在水中完成受精。 因为牛蛙没有外生殖器,不能在雌蛙体内受精,只能在体外受精。 党参煲牛蛙牛蛙在抱对产卵排精时喜安静,人不要惊动,以免停止产卵。 牛蛙产卵的时间大都在早晨 4 时左右,也有稍迟或中午。 雨天一般不产卵,上一天下雨,接着是晴天,往往是产卵高峰。 牛蛙的卵量较多,一般每冰排卵量1 万2 万粒,多的可达 3 万。 牛蛙的卵一般产在水草较多的水池中有树阴的地方。 人工养殖时要为产卵创造这种条件。 牛蛙的卵呈球形,卵径为 外包胶质膜。 当卵产出落入水中,质膜吸水膨胀,众多卵膜互相黏连成卵块(团)。 卵块浮于水面带着密密麻麻的黑点。 黑点就是卵子,其上半部色素颗粒多,呈黑色,称动物极,下半部由于卵黄多,呈乳白色,称植物极。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