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秋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期末复习课件ppt下载1内容摘要:

例 教育科学版 A. 图片 A所示的实验表明,真空不能传声 B. 图片 B所示的实验表明,频率越高,音调越低 C. 图片 C所示的实验表明,噪声可以在人耳处减弱 D. 图片 D中的蝙蝠利用发出的电磁波导航 [解析 ] A项实验表明真空不能传声 , B项实验表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 C项实验表明音调与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 , D项中蝙蝠利用的是回声定位 , 故 A正确。 [点评 ]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是生活中常用的知识 , 这也是历届中考必考的知识点 , 以填空 、 实验等多种方式考查 ,考查时往往还要涉及声速 、 声波等知识点 , 并且与电磁波对比考查。 │ 归类示例 教育科学版 例 2 晚上 , 小吴在家中欣赏着音响里传出的交响乐 ,忽然停电了。 他将蜡烛点燃后放在音响前面。 过了一会儿通电了 , 交响乐又响起来。 小吴从挂在墙上的镜子里发现音响前面的烛焰在摇曳 , 仔细观察还发现当音响音量突然变大时 ,烛焰摇曳得更明显。 (1)烛焰在空内不受风的影响 , 进一步探究 , 发现烛焰越靠近音响 , 烛焰摇曳得明显。 由此可以确定烛焰的摇曳是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影响所致。 (2)上述现象中 , 除与响度知识有关外 , 相关的声的知识还有 (写出两例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声波 (或交响乐音或音响 )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等 ) │ 归类示例 教育科学版 [解析 ] 本题为情景题 , 题目中给出了以下几个情景:交响乐响起来 , 从镜子里发现音响前面的烛焰在摇曳;烛焰越靠近音响 , 烛焰摇曳得越明显 , 认真分析情景 ,结合所提出的问题 , 就容易找出问题的答案。 [点评 ] 本题是考查声音的传播也是能量的传播 , 响度能反映能量的大小 , 而响度的大小又与振幅的大小 、 距离的远近有关。 │ 归类示例 教育科学版 ► 类型二 声音的特性 例 3 [2020日照 ] 一阵低沉的闷雷震得人心里发慌;远处好像有人在拉胡琴;一声刺耳的尖叫声使喧闹的人们陡然安静下来。 上述三种声现象中所强调的声音的特点依次是 ________、 ________和 ________。 响度 音色 音调 [解析 ] 闷雷震得人心慌 , 是因为响度大 , 能量大;人能分辨出胡琴声是因为不同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刺耳尖叫声说明声音的音调高。 [点评 ] 声音的特性有三个 , 以考查三个特性的区别及应用为主;更细致地考查还涉及频率 、 超声波和次声波等。 │ 归类示例 教育科学版 例 4 如图 3- 2所示 , 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 , 一端伸出桌面适当的长度 , 拨动钢尺 , 就可听到钢尺振动发出的声音。 逐渐增加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 , 用大小相同的力拨动钢尺 , 钢尺振动发出声音的音调会逐渐变________。 当钢尺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 , 虽然用同样 的 力 拨 动 钢 尺 , 却 听 不 到 声 音 , 这 是 由 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低 钢尺振动的频率小于 20Hz │ 归类示例 教育科学版 [解析 ] 发声体振动频率与发声体的长短 、 粗细 、 松紧程度有关 , 发声体越短 、 越细 、 越紧 , 其振动频率越高 , 音调越高。 当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超过一定范围时频率会低于 20Hz, 这种声音的频率不在人的听觉范围之内 , 所以听不到。 [点评 ] 这是用实验来验证:发声体振动频率越高 , 音调越高。 这一题很多学生会误以为是跟响度有关的实验。 │ 归类示例 教育科学版 ► 类型 三 噪声的危害与控制 例 5 [2020潍坊 ] 噪声污染已成为危害人们生活的三大污染之一 , 控制噪声污染应防止噪声产生 、 阻断噪声传播和防止噪声进入人耳三方面着手 , 下事例中属于阻断噪声传播的是 ( ) B │ 归类示例 教育科学版 [解析 ] A、 C是防止噪声产生; D是防止噪声进入人耳。 B的窗户用双层玻璃 , 把双层玻璃中的空气抽掉 , 阻断噪声传播。 [点评 ] 控制噪声从三个方面着手 , 即防止噪声的产生—— 阻断噪声的传播 —— 防止噪声进入耳朵。 控制噪声是有关环保的热门话题 , 也是近几年中考考查的热点 , 学习过程中要注意搜集生活中有关环保的知识 , 拓宽知识面 ,增强环保意识。 教育科学版 2020/12/24 1 . 回声测距 声波在传播过程中,碰到大的障碍物 ( 如高山、建筑物的墙壁等 ) 要发生反射,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回声。 人耳能辨别出回声的条件是:回声具有足够大的声强,并且与原声到达人耳的时差要大于 s。 声音在空气 ( 15 ℃ ) 中的传播速度为 340 m/s ,因此要能辨别出回声,人离障碍物的距离不得小于 17 m ( 利用 s =v t2计算得出 ) ,若小于 17 m ,则只能是感觉原声加强了,歌剧院、音乐厅等都要考虑回声。 │ 归类示例 教育科学版 2. 转化法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中的应用 探究声音的产生中所用到的方法是转换法或者叫转换放大法。 如判断咽喉发声时 , 可以用手触摸咽喉 ,这是将不易看到的振动转化为可以触摸的触觉 , 还可将发声的音叉放入水中可以看到水面溅起水花 , 或者让音叉与轻质的小球接触可以看到小球摆动 , 这都是转化放大法的应用。 教育科学版 教育科学版 考点聚焦 考点 1 温度及其测量 概念 温度表示物体的 ________程度 常用单位 摄氏 度;符 号: ℃ 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 ____℃ ,沸水的温度为 ____℃ ,它们之间分成 100等份,每一等份代表 ____℃。 某地气温- ℃ 读做: ____________或 ____________。 测量工具 温度 计 (常 用液 体温 度计 ) 原理 液体的热胀冷缩 量程 测量范围 分度值 一个小格代表的值 使用口诀 使用之前先观察,明了量程分度值; 泡全浸入被测液,不碰容器底和壁; 进入液体要等候,示数稳定再读数; 读数泡留被测液,视线与柱上面平。 冷热 0 100 1 负 零下 教育科学版 考点 2 熔化和凝固 晶体 非晶体 不同点 形态 有规则的几何外形 没有规则的几 何外形 熔化 温度不变 温度升高 凝固 温度不变 温度降低 熔点、 凝固点 有熔点、凝固点,同种 晶体熔点和凝固点 ____ 没有熔点和凝固点 相同点 熔化过程中 ________热 凝固过程中 ________热 1.晶体和非晶体 相同 放 吸 教育科学版 (1)常见晶体物质:海波 、 冰 、 石英 、 水晶 、 食盐 、 明矾 、萘 、 各种金属。 (2)常见非晶体物质:松香 、 石蜡 、 玻璃 、 沥青 、 蜂蜡等。 [注意 ] (1)晶体熔化的条件: ① 温度达到 ______(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 ② 继续吸热。 这是晶体熔化的两个必要条件 , 缺一不可。 (2)晶体凝固的条件: ① 温度达到 ________; ② 继续放热。 必须同时满足以上两个条件 , 液体才能凝固。 (3) 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不一定升高 , 放出热量温度不一定降低 (例如:晶体在熔化或凝固 、 液体在沸腾时 , 温度保持不变 )。 熔点 凝固点 教育科学版 2.固体熔化和凝固的四个图像 (如图 7- 1所示 ) 教育科学版 考点 3 汽化和液化 1. 汽化: 物质从 ________态变为 ________态叫做汽化。 汽化包括 ________和 ________两种方式。 液 气 蒸发 沸腾 教育科学版 蒸发 沸腾 不同点 发生部位 液体 ________ 液体 ____________同时 发生 温度条件 在任何温度下 在沸点下 剧烈程度 缓慢汽化 剧烈汽化 温度变化 液体本身或周围 环境温度下降 液体温度不变 影响因素 ① 液体温度的高低; ② 液体表面积的大小; ③ 液体表面空气流动 的快慢 液面上气压的大小影响沸点。 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 共同点 ① 都是由液态变为气态,属于 ________现象 ② 都需要 ____热 蒸发与沸腾的比较: 表面 表面和内部 汽化 吸 教育科学版 [注意 ] (1)蒸发吸热 , 有 ________作用。 (2)沸腾的条件: ① 温度达到 ________; ② 继续吸热。 两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 (3) 沸腾曲线中水平线段所对应的温度是液体的________。 2. 液化: 物质从 ________态变为 ________态叫做液化。 液化有两种方法: __________和 __________。 3. 汽化时要吸热 , 液化时要放热。 制冷 沸点 沸点 气 液 降低温度 压缩体积 教育科学版 考点 4 升华和凝华 1. 升华: 物质从 ________态直接变成 ________态叫做升华。 2. 凝华: 物质从 ________态直接变成 ________态叫做凝华。 3. 升华时要吸热 , 凝华时要放热。 [注意 ] 碘 、 干冰 (固态二氧化碳 )等受热后直接升华 ,没有液化过程;放热后会直接凝华 , 没有凝固过程。 固 气 气 固 教育科学版 2020/12/24 物态变化 —— 三态六变图 (记忆秘诀 ) 教育科学版 [说明 ] (1)晶体熔化 、 凝固及液体沸腾时 , 都必须具备对应的两个条件:一是温度 (温度达到熔点 、 凝固点 、 沸点 ),二是热量 (继续吸收或放出热量 ); (2)六种物态变化中三种 (熔化 、 汽化 、 升华 )吸热 , 三种 (凝固 、 液化 、 凝华 )放热。 (3)在熔点温度时 , 物质的状态有三个可能:固态 、 固液共存 、 液态。 教育科学版 归类示例 ► 类型一 温度和温度计的使用 例 1 [2020重庆 ] 图 7- 3是温度计的测量情形 , 其中体温计的读数为 ________℃。 教育科学版 [解析 ] 体温计的最小分度值是 ℃ , 读数准确到最小分度值 , 并估读下一位数字。 [点评 ] 日常应用的不同温度计使用方法及构造区别是此部分考查的热点 , 同时 , 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也是考查的重点。 教育科学版 ► 类型二 生活现象中的物态变化 例 2 [2020济宁 ] 下列现象中的物态变化属于升华的是 ( ) C 教育科学版 [解析 ] A是蒸发现象 , 要吸热有致冷作用; B是水蒸气的液化现象; D也是蒸发现象。 [点评 ] 对于生活中各种物态变化的区分及解释形成原因是考查的重点 , 生活中的物态变化主要有:云 、 雨 、 雾 、雪 、 霜 、 露 、 雹等。 教育科学版 ► 类型三 物 态变 化中的吸 热 、放 热 例 3 [2020衡阳 ] 下列物态变化中 , 需要吸热的是 ( ) A. 凝固 B. 液化 C. 熔化 D. 凝华 C [解析 ] ABD都是物态变化中会放出热量的。 六种物态变化中 , 熔化 、 汽化 、 升华要吸收热量;凝固 、 液化 、凝华要放出热量。 [点评 ] 对于选择题目中的一些实例及其涉及的知识点 ,正确的要加强记忆 , 不正确的要知道错误的原因 , 并改正过来 , 同样可以当作知识点来掌握 , 这样长期累积 , 就可以拓宽学习物理的知识面 , 使视野更开阔 , 遇到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 教育科学版 ► 类型四 物态变化的探究实验 例 4 [2020河南 ] 小聪在 “ 探究晶体的熔化规律 ” 实验中 , 所用装置如图 7- 5所示。 下表为他记录的实验数据 ,请根据装置图和表中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教育科学版 时间 /min 0 1 2 3 4 5 6 7 温度 /℃ - 4 - 2 0。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