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大蟾蜍的生物学特性及养殖技术内容摘要:

2、有圆形鼓膜,头顶部两侧有大而长的耳后腺 1个。 躯体粗而宽。 在繁殖季节,雄蟾蜍背面多为黑绿色,体侧有浅色斑纹;雌蟾背面斑纹较浅,瘰疣乳黄色,有棕色或黑色的细花斑。 四肢粗壮,前肢短、后肢长,趾端无蹼,步行缓慢。 雄蟾前肢内侧3指(趾)有黑色婚垫,无声囊。 湿、喜暗、喜暖。 白天栖息于河边、草丛、砖石孔等阴暗潮湿的地方,傍晚到清晨常在塘边、沟沿、河岸、田边、菜园、路旁或房屋周围觅食,夜间和雨后最为活跃,主要以蜗牛、蛞蝓、蚂蚁、蚊子、孓孓、蝗虫、土蚕、金龟子、蝼蛄、蝇明及多种有趋光性的蛾蝶为食。 气温下降以 10以下,钻入砖石洞、土穴中或潜入水底冬眠。 气温回升到 10以上结束冬眠,在水池朝阳面的浅水区或岸边活 3、动。 外受精,变态前在水中生活,变态后主要在陆地生活。 繁殖季节大多在春天,当水温达 12以上,在静水或流动不大的溪边水草间交配产卵。 卵呈黑色,双行排列于的卵袋里。 2、灌方便,向阳安静的地方建池。 大规模养殖应建产卵池、蝌蚪池、成蟾池。 产卵池是供蟾蜍产卵时的场所,其面积占整个养殖场面积的1/301/20,每个产卵池的面积 1020,长方形,水深 3040栽植些水草。 蝌蚪培育池面积为 2030,水深 30?50蟾池面积 1000左右,空隙地和水面的比例为 2深 80比 1:2,池周筑高 80使用其他材料制成防逃设施;池子上面搭遮阳棚,或在四周栽种丝瓜、佛手瓜、葡萄、扁豆等蔓类植物;墙内平地上垒大小不等 5、养殖单位购买优良亲蟾或在野外采捕优良亲蟾,人工催产孵化。 亲蟾每平方米放 23 只。 刚孵出的小蝌蚪,常吸附在卵壳或水草上,靠自身卵黄囊供给营养。 23 天后,小蝌蚪可吃水中藻类或其他料。 养殖池提前 1周施入少量发酵的猪、牛粪,繁殖浮游生物。 蝌蚪入池后不能再泼洒粪尿,以免伤害应逐渐加深。 水质太瘦可投喂些菜叶、鱼肠和猪牛血及淘米水或酵母粉,每天 12 次。 经半个月培育,体长达 3种:一是利用水沟、池塘精养,每平方米水面放幼蟾 4050只;二是在玉米田、棉花田、稻田及菜地粗养,以自行捕食为主,不另投饵,每 1000放幼蟾 8001000 只;三是在果园、花卉、苗圃园中每 1000放功蟾10001200 6、只。 蟾蜍喜食蜗牛、蚂蚁、蜘蛛、蝗虫、蝼蛄、蚊虫、叶蝉、金龟子、蜻蜓、隐翅虫等及螺、小虾等水生动物与藻类。 幼蟾生长快,食量大,食物来源;一是在养殖场上空装黑光灯,晚上开灯诱虫;二是将畜禽粪堆积在养殖池陆地上一角,让其自行诱集与孳生虫子,供蟾蜍捕食;三是寻挖蚯蚓或配套养殖蚯蚓;四是在无家药处理过的厕所里捞取蝇蛆,冲洗干净消毒后投喂。 五是在果园或花卉苗圃中,将杂草与粪便堆积在树下,繁衍虫类供食用。 如果饵料仍不足时,可用 30%饼粕类,40%的屠宰下脚料,25%的麸皮,5%大豆粉做成含蛋白质 30%以上的配合饲料驯食投喂。 夏秋季池塘应根据水色变化及时灌住新水,保持水质清爽。 果园里或旱作物田内挖 2的坑 7、若干个,保持水深 1520蟾沐浴。 作物收获时,将蟾一同捕起,放在池内养殖待售或者取酥加工。 霜降后,气温降到 10以下,蟾蜍隐蔽在土中或钻入洞穴中,也有的在池塘深水处集群冬眠。 越冬期间,池塘要保持一定水位;陆地上洞穴要覆盖柴草保温。 次年惊蛰水温回升到 10以上时,蟾蜍开始醒眠、活动、觅食,这时应抓紧投喂。 3、采集蟾酥养殖蟾蜍的主要目的是采集蟾酥。 67 月是刮浆高峰期,每 2周可采 1次。 先准备好铜制或铝制的夹钳、竹片、大口瓶或小瓷盆、竹篓等工具,后将蟾蜍身上的污渍用清水洗去。 左手握信蟾蜍的后腹部,使耳后腺充满浆液,用夹钳适当用力夹裂耳后腺,将流出的白浆装入容器中。 背上疣粒用竹片刮浆。 刮浆时忌用铁器接触,否则浆液变黑。 刮过浆的蟾蜍不要放在水中,要放在潮湿的地上,防止伤口感染。 刮出的浆液在 12小时内用 6080 目尼龙筛绢或铜筛过滤除杂,过滤后的浆液放在通风处阴干或晒至七成干,然后放在铜或瓷盆中晒干制成团酥,也可放在60恒温箱中烘干。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