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锋煤业生产技术科管理制度汇编(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字,开展反三违活动,发现三违现象立即制止,正班长主抓本班的安全工作,副班长主抓本班的生产工作。 支柱不得打在浮煤上,底板松软时必须穿“木鞋”;底板硬而光滑时,应掏柱窝。 支架迎山有力,迎 山角符合作业规程规定。 采面做到三直一平两畅通,液压枪管子必须随用随挂,不得乱扔乱放。 坚持二次注液,保证支柱初撑力符合要求,采面倾角超过 25176。 时,必须坚持使用防倒链。 采面放炮前、后应对放炮地点的支架、煤壁、瓦斯、拒爆、残爆等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炮眼必须用炮泥充填,严禁用煤粉等其它物品充填炮眼。 采面发现三用阀丢失、漏液、变形、弯曲,柱芯表面锈蚀,顶盖缺少柱爪,手柄损坏的单体柱时必须运出采面,并及时补充新柱。 采煤工作面初采时,应制定初采初放安全技术措施,在措施中应明 确规定每班的跟班干部,跟班干部对本班的安全生产负全面责任。 十三 、掘进工作面作业规程管理制度 掘进工作面作业规程的编制在总工程师的指导下由施工队技术人员(技术科)负责在开工前 10 天编制完成。 在编制过程中要征求本队干部、工人的意见。 编制后经队长(科长)和技术科负责人签字上报。 掘进工作面作业规程必须按采区设计要求编制,并符合《煤矿安全规程》、《操作规程》、工种安全生产责任制的有关规定。 ( 1)《规程》及责任制中明文要求在作业规程中规定的内容,都必须在掘进作业规程中明确规定。 ( 2)《规程》及责任制中明 文规定,且又属于掘进作业中必须执行的条文,可在掘进作业规程中标明该条的条款,在贯彻掘进作业规程时,必须贯彻其条文内容。 ( 3)凡《安全规程》、操作规程及工种安全生产责任制中无明文规定,而在作业规程中必须明确规定的内容,必须在作业规程或安全技术措施中明确规定。 ( 4)掘进工作面作业规程的编制采用统一格式、统一图例、统一计量单位,结合实际,不得漏项。 如不按标准化编制如:字体潦草、模糊不清、图例不规范不清晰,内容不全,使用计量不标准,专业技术术 语不规范,编制内容不结合实际等,均视为不合格作业规程,应重新进行编制。 使用不合格作业规程指导的开拓掘进工程均按不合格品处理。 ( 5)地质条件变化、硐室掘进或改变施工工艺和作业方法等,都必须及时编写补充措施,并履行审批程序。 ( 6)作业规程编制完毕后由矿调度室、通风科、技术科、安检科、机电科及有关部门,各副职矿长、总工程师、矿长等参加作业规程审批签字。 ( 7)作业规程经总工程师批准生效后,开工前 3 天向施工队人员贯彻 十四 、掘进工作面现场管理制度 班长组织本班全体人员学习贯彻执行“三大规程”和上级有关安全生产的指示精神,《作业规程》学习后应由参加学习的全体人员签字,正班长主抓 本班的安全工作,副班长主抓本班的生产工作。 工程质量符合要求,支架必须架正架牢,不得前倾后仰,左右扭斜;棚梁接口严密,不楞口支口,严禁空帮空顶。 做到巷道“高、宽、平、直、净”水沟畅通,无积水,管线吊挂整齐,材料码放整齐。 当局扇停止运转时应立即撤出人员,切断电源。 坚持敲帮问顶制度,防止矸煤突然冒落伤人。 5.掘进工作面必须采用超前支护,空顶高度超过规定时,必须在支架上打木垛接顶。 6.放炮前必须加固工作面临近的棚子,放炮后必须及时检查放炮地点的支架,崩坏的支架应立即修复。 7.炮眼必须用炮泥充 填,严禁用煤粉等其它物品充填炮眼,放炮母线长度符合要求。 8.施工前必须先标定好中线、腰线,严格控制巷道方向坡度,保证工程质量。 9.巷道需要维修时,应坚持先外后里、斜巷先上后下的原则。 十五 、质量达标制度 1.达标项目的单位正职对本单位达标工作负主要责任。 2.计划内要求达标的项目工程质量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向生产科申请达标验收。 3.已达标验收的项目及工程质量,必须设专人负责管理维护,保证该工程项目稳定完好。 4.凡达标项目及工程,由于管理不善造成质量下降而被退标的,除追究该单位主要领导及有关人员责任外,该单位标准化奖金全部取消,负责该项目的科室标准化奖金下浮 50%。 5.质量达标验收单位,要严谨细致地对工程项目进行验收,不符合达标要求的,一律不得达标。 6.达标项目经验收后填入达标台帐,项目齐全,内容完善。 7.不达标的项目及工程经整改后,必须进行重新审定验收,方可视作有效达标项目,逾期不达者,该单位除取消标准化奖金外,安全奖下浮 50%,对主管科室的标准化奖金全部取消。 8.每月安全办公会达标办对质量达标、不达 标情况进行通报。 9.各 科室 建立台帐做到自查自纠。 十六 、探煤制度 1.各采掘地点的探煤工作由各地点的工程技术员负责。 2.各采掘地点的探煤钻杆由各采掘队保管,各采掘地点的工程技术员做好探煤钻杆的统计,谁丢失谁赔偿。 3.回采工作面每旬探煤一次,各掘进地点由开口起每 30m 探煤一次。 4.可临时改变探煤日期,保证完成我矿交给的临时探煤任务。 十七 、采煤工作面 采空区 管理制度 根据煤矿采煤工作面 采空区 管理的现状,经矿委各级领导提议,为彻底改善我矿采煤工作面 采空区 管理的局面,对采煤工作 采空区 管理提出如下规定: 1. 加强 采空区 管理,每班班组长必须指定专人负责采煤工作 采空区 工程质量的管理工作。 2.采煤工作面 采空区 在每次放顶结束前,必须用椽子背紧。 每根单体柱手把以上的裸露部分,必须用荆芭堵严,荆芭规格不得小于 100 80,并至少用椽子背紧。 3.采煤工作面每格之间老塘内岩石外露部分不得超出单体柱外沿3cm 以上。 4.放顶线应设挡矸帘,并挂严,对压扭的支柱要及时修复调整。 5.采煤工作面每次放顶前,必须及时清理 采空区 浮煤,保证 采空区 高度及断面符合作业规程要求。 6.在 采空区 内堆放碴块和物料时,要做到高低一致,整齐有序,堆碴 高度不得高于单体柱手把位置。 7.本规定贯彻学习范围包括安全员、采煤队班组长、技术员和采煤队全体职工。 不执行本规定的单位、或个人,根据责任分析,对单位或个人从严从重处罚,安监科、调度室负责监督本规定的贯彻执行情况。 8.本规定作为补充措施装订在采煤工作面作业规程采面支护一节。 十八 、巷道维修管理制度 矿井成立巷道维修管理小组,矿工程师负责巷修技术管理,安全矿长负责巷修安全管理。 生产矿长负责巷修具体施工管理。 所有通车巷道必须保证设计断面及规格尺寸。 ( 1)通架线机车巷道,架线距轨面不小于 2 米,井底车场至候车室架线距轨面不小于 米,架线距巷道顶板或棚梁不小于 米。 ( 2)通蓄电池机车巷道高度不小于 米,人力推车巷道高度不小于 米。 ( 3)通车巷道宽度按矿车、机车最突出部分计算,非行人侧大于 米,行人侧大于 米,人车顶角距巷道帮、距管路、电缆均大于 米,其它车距管路大于 米。 维修巷道必须报施工措施,严格按标准施工,出现偏差必须返工。 矿每月至少对全矿井巷道失修情况检查一次,对失修巷道及时维修,矿井失修量增加,要追究矿长责任。 对危险巷道、无风、微风巷道 要设置栅栏、警标或及时封闭。 矿必须安排足够的维修人员,根据失修情况,按千米巷道 35人配备,由矿长负责。 全矿巷道失修率不准超过 7%,严重失修率不准超过 3%。 每年 11 月末对矿井巷道普查一次,普查内容包括巷道长度,支护形式、失修状况等。 矿井大修工程必须按计划施工,不准随意更改,如确需要更改应报总工程师批准。 十九 、 设计管理 制度 设计工作应包括:矿井开拓延深工程设计,采区设计,采煤工作面设计,技术改造设计,与采掘工程配套的机电运输、 一通三防 设计,重要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井 下、地面规划设计,地面建构物的单位工程设计,构配件加工图的设计。 设计部门必须根据矿井的大中小接续安排,作出设计计划并组织实施。 设计部门所需设计资料必须事先联系,提交委托书,并经总工程师签字。 ( 1) 采区设计所需地质资料理应提前半年提交委托书,回采工作面所需地质资料提前三 个 月提交委托书,掘进所需地质资料提前一月提交委托书。 ( 2) 机电运输设计提前一 个 月提交委托书,所需机电运输资料提前一周提交委托书。 ( 3) 所需通风资料提前一周提交委托书。 地测大队必须在原有勘探部门提交的矿井精(粗) 查地质报告的基础上,根据矿井 实际 的地质资料,按工程的不同要求,编制生产地质报告或说明书、地质素描。 经总工程师批准后,提交设计部门使用 业务职能部门(专业职能管理的工区)承担专业管理范围内的设计。 采区设计、采煤工作面设计系统构建要有利于 一通三防 管理,优化采、掘、机、运、通各系统。 至少提出两套以上方案进行技术经济效果比较,在分管副总工程师和有关业务部门广泛讨论的基础上,报总工程师审定。 煤巷、半煤巷掘进应积极采用机械化运输作业线,优先采用先进的支护技术。 施工过程 中遇条件变化需要更改设计时,由业务部门提出更改方案,报总工程师批准后执行。 经总工程师批准的设计任何人无权私自变更和修改。 对完成设计工作成绩优异者给予奖励,不按时完成设计任务延误施工,按有关规定对责任人进处罚。 设计工作(任务)可以采用内部承包形式实施,由总工程师组织有关业务及考核部门将设计任务委托给部门或个人,签定内部协议,明确有关责任及其报酬等事宜。 二十 、图纸、资料借阅和保管制度 公司和矿办公室、生产技术科、安检科、通风科、调度室、机电科必须设专职或兼职档案管理人员。 制定图纸资料借阅制度,借阅图纸资料应履行借阅手续,阅后及时归档,不得损坏和丢失。 重要图纸和资料在资料室要有备份,计算机上的公用资料必须在资料室另有备份,不得随意改动和删除,并定期更新备份资料。 矿井技术资料要按规定严格保密。 有关技术资料只能提交行业主管部门调阅,不经有关领导批准不得随意转借;矿内部借阅技术资料时必须登记,按期归还;由矿总工程师批准外阅的技术资料和地质资料只能在指定地点阅读,不得记录、复印、翻拍等。 二十一 、工程技术例会制度 为了加强全矿技术人员管理,提高工程技术人员的管理水 平并及时准确解决井下生产中存在的技术问题,随着机械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充分发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不断提高工程技术人员的水平业务能力,特制定本制度。 (一)、宗旨 加强工程技术人员沟通,实现技术共享,提高技术水平,促进工程技术人员的进步和发展。 (二)、参加人员 总工程师、科长、副科长、科室主管技术员、 科室 工程技术人员。 (三)、会议时间 每月第一周、周五下午 2: 004: 00,特殊情况另行通知。 (四)、会议内容 主要讨论井下存在的技术问题,讨论本月有关项目的设计、技术论证、进 展和技术问题、项目安排等技术问题,具体事项: 井下存在的技术问题。 技术工作项目计划。 项目技术论证、实施安排、分工明确、项目进展以及项目进行中的重大技术问题讨论。 技术交流。 其他内容。 (五)、会议记录 科技管理领导小组负责人负责技术人员工作例会的会议记录工作,并对出勤情况进行考核。 二十二 、。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