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绿道规划设计技术导则-赵抖筚-s内容摘要:

、刺状的 植物。 ( 3)植物种类选择应注意季相变化和常绿落叶树种的合理搭配。 ( 4)紧邻绿道慢行道的乔木宜选用高大荫浓的乔木,枝下净空一般不小于。 ( 5) 在景观较 好的区域不宜 过密种植植物,应提供一些视线通廊,确保视野可达绿道周边的人文及自然景观。 ( 6) 营造色彩、层次、空间丰富的植物景观,提升绿道的景观风貌和游赏乐趣。 对于绿廊范围 内 的水体,应避免随意改变河流的自然形态 ; 15 应 采用水质 生态恢复措施,恢复已经遭到污染的水体 ,改善提高水质 ; 应根据不同 河段的功能,保证河流两侧缓冲带的宽度,不得影响 行洪安全 ;水体岸线尽量采用自然生态化处理。 城镇型绿道的总宽度(含绿廊和慢行道)一般不小于 20米,并与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确定的绿线相衔接;乡野型绿道 的总宽度一般不小于 100 米;山地型绿道的总宽度一般不小于 200 米。 慢行道 慢行道按照使用 方式 的不同分为 步行道、自行车道和综合慢行道(即步行、自行车 混行 道路 ) 三种类型。 慢行道 建设 应遵循 因地制宜 和生态最小干预 的原则 , 尽量不开山、不填河、不改变原有道路的线路, 尽量借乡间小路、河堤、公园路、林荫道 、古道 等现有道路 进行 改造 利用。 慢行道严禁设置在易发生滑坡、塌方、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地段, 慢行道 穿越滨水地带应注意防洪安全。 慢行道一般不直接 借用 等级公路和城市道路 ,借 用 时应遵循下列原则: ( 1) 严格限制借用国道、城市快速道,不鼓励借用省道、县道 和城市交通性干道 ,允许合理借用乡村道路 和城市步行商业 16 街。 ( 2)因 绿道 联通 成网 需要 必须借用 国道 、省道 的 ,在借道路段的机动车道应 设置 警示标识 ,同时 在 绿道 慢行道 与机动车道间 设置 安全隔离设施,设置的优先次序为绿化隔离带、隔离墩、护栏。 ( 3) 绿道 借用 县乡道 结合 时 ,应设置 警示标识和其他绿道标识。 ( 4) 受现状条件限制,必须借用城市道路的,宜 借用 有独立非机动车道的城市道路,并设置清晰的绿道标识。 ( 5) 慢行道 借用 省 道 及 以上等级 公路或 无独立非 机动车道的 城市道路的单段长度不宜超过 2km, 借用路段的累计长度不 宜超过绿道总长度的 20%。 慢行道 最小 宽度 宜 遵循表 51 的要求 : 表 51 慢行道宽度控制表 建设要求 分类要求 城镇型 乡野型 山地型 省级 区域级 县级 省级 区域级 县级 省级 区域级 县级 宽 步行道 2m 2m 2m 17 度要求 自行车道 一般情况下总宽度不小于 3m,人流量较少的乡野型绿道不小于。 —— 综合慢行道 4m 3m 3m 3m —— 慢行道 路面 材料应 尽量选用 经济、环保、生态的 地方材料。 慢行道路面材料选择建议见表 52。 表 52 慢行道 路面材料 建议表 路面 材料 选择 城镇型 乡野型 山地型 总体要求 选择能承受较高使用强度且生态环保的硬质铺装。 选择能承受中等使用强度的铺装 ; 与自然环境协调 且 易于维护。 可 选择 承受使用强度相对较低的铺装 ; 现状路面条件较好的,可不铺装 ; 与自然环境协调且易于维护。 材料选择 鼓励使用 石材、 混凝土 泥结砂石 、石材 石材 允 沥青、木材 、泥 沥青、混凝土、木 木材、混凝土 、裸露地 18 许使用 结砂石等 材等 面等 慢行道坡度宜遵循表 53 之规定 表 53 慢行道的坡度 控制表 慢行道类型 纵坡坡度 横坡坡度 步行道 小于 3%为宜 , 大于 8%时,应辅以梯步解决竖向交通。 最大不宜超过 2% 自行车道 小于 3%为宜,最大不宜超过 8% 小于 1%为宜,最大不宜超过 2% 综合慢行道 小于 3%为宜,最大不宜超过 8% 小于 1%为宜,最大不宜超过 2% 驿站 驿站是 绿道 服务设施的主要载体。 绿道的服务设施由管理服务设施、商业设施、休憩 设施、 安全 保障设施、环境卫生设施 、车辆 服务设施及其它基础 设施组成 , 主要的服务 设施集中于驿站。 驿站分为三个等级:一级驿站承担综合服务功能;二级驿 19 站承担 常规服务 功能;三级驿站 承担 最 基本服务 功能。 驿站应尽量 依托绿道范围内或周边现有设施 进行 改造 利用 , 避免重复建设 ; 在 无现状设施可改造利用的情况下,可新建驿站。 驿站的规模 和配置要求 应符合 表 54~ 表 56 之 规定。 表 54城镇型绿道驿站配置 表 服务驿站 一级驿站 二级驿站 三级驿站 设置间距 根据情况设置 510km 23km 设置地点 结合 大型 公园、大型文 化体育设施等 设置 结合公园 绿地设置 结合当地实际灵活设置 建设规模 可根据城镇情况具体决定。 用地面积 500 平方米左右 用地面积 50 平方米左右 游客服务 ● ○ - 医疗点 ○ ○ - 餐饮设施 ● ○ - 小卖部 ● ● ○ 休息设施 ● ● ● 淋浴室 ○ ○ — 休闲 设施 ● ○ — 机动车 停车场 ● ○ — 自行车租借点 ● ● ○ 20 服务驿站 一级驿站 二级驿站 三级驿站 公交站 ● ○ - 公 厕 ● ● ○ 垃圾箱 ● ● ● 给排水 ● ○ ○ 照明设施 ● ● ○ 通讯系统 ● ● ○ 图例:● 应设 ○可设 — 不 作 要求 表 55 乡野型 绿道驿站配置 表 服务驿站 一级驿站 二级驿站 三级驿站 设置间距 2030km 812km 24km 设置地点 结合村镇、农业园区、旅游区等设置 结合村庄、农业园等设置 结合当地实际灵活设置 建设规模 用地面积 800 平方米左右 用地面积 400 平方米左右 用地面积 80 平方米左右 游客服务 ● ○ - 医疗点 ● ○ - 餐饮设施 ● ○ - 小卖部 ● ● ○ 休息设施 ● ● ● 淋浴室 ○ ○ — 休闲 设施 ○ ○ — 21 服务驿站 一级驿站 二级驿站 三级驿站 机 动车 停车场 ● ○ — 自行车租借点 ● ● ○ 公交站 ● ○ - 公 厕 ● ● ● 垃圾箱 ● ● ● 给排水 ● ● ○ 照明设施。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