俪徕精细化工(氧氯化锆)安全管理制度汇编(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管理机构或体制发生重大调整时; 年度风险评价、合规性评价或其它情况下发现有制度缺陷时。 4 当发生以下情况时,应立即组织对安全操作规程进行评审和修订: 1)国家、行业相关技术标准发生变化时; 2)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时; 3)有新、改、扩建项目时; 4)年度风险评价、合规性评价或其它情况下发现安全操作规程有缺陷时。 修订后的安全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要具有可操作性、适用性和有效性,并及时发放到相关岗位和相关人员。 相关记录 《变更申请表》 七、安全培训教育制度 目的与适用范围 为加强公司安全管理,保证从业人员工作能力能够满足安全生产要求,特制定 本制度。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部管理人员、从业人员、新从业人员、特种作业岗位及外来人员的培训、教育管理。 职责 2. 1 公司安全管理门负责企业安全教育的综合管理,负责公司级安全教育、实习人员安全教育、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及外来施工人员、参观、学习、外协等人员的安全培训教育,并负责安全教育档案的管理。 2. 2 各车间负责本单位人员、新从人员的二、三级安全教育、从业人员的日常安全教育。 安全 培训教育 3. 1 各岗位人员的能力要求应从学历、岗位培训、具备的技能和工作经历等方面予以考虑,以确保从事岗位工作的人员是能够胜任的。 3. 2 公司安全管理部门每年一季度根据各部门教育需求和特种作业培训需求,制定当年的培训计划,经分管经理审批后组织实施。 在年度培训计划中应列出培训时间、培训部门、培训对象、培训主要内容等。 安全管理部门应及时制定相应的培训教材,并保持相应的记录。 3. 3如在安全培训教育实施过程中需要进行变更时,由安全管理部门提出申请。 经总经理审批后变更。 特种作业岗位的培训根据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上 级有关部门的要求进行培训,如发生变更不再审批,按规定要求进行外委托培训。 3. 4 相关人员进行安全培训后由培训组织部门对培训人员进行考核,考核分为笔试和现场考核,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安排.对考试不合格的人员经公司研究重新培训、补考或调换岗位。 3. 5 年度安全培训完成后,由安全管理部门进行安全培训效果评价,一般于每年年终时进行安全培训效果评价,对安全培训不符合公司安全生产要求的应于次年重新进行培训。 安全培训教育要求: 4. 1 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参加安监部门组织的有关培训。 初次培训时间不得少于 48 学时; 每年再培训时间不得少于 16 学时。 4. 2新上岗的从业人员安全培训时间不得少于 72 学时,每年接受培训的时间不得少于 20 学时。 新上岗的后勤人员岗前培训时间不得少于 24 学时。 4. 3 特种作业人员经过专门的安全作业培训,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方可上岗作业。 4. 4 从事危险化学品的装卸管理人员,应取得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的上岗资格证,方可上岗作业。 4. 5 新工艺、新技术、新装置、新产品投产前,应组织编制新的安全操作规程,并进行专门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操作。 4. 6 未经安全培训的从业人员,或培训考试不合格者 ,不得上岗。 4. 7 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培训包括以下内容: 1)国家安全生产方针、法律、法规和标准; 2) 安全管理、安全技术、安全生产专业知识; 3)重大危险源管理、重大事故防范、应急管理和救援组织以及事故调查处理的有关规定; 4)职业危害及其预防措施; 5)国内外先进的安全生产管理经验; 6)典型事故和应急救援案例分析; 7)其他需要培训的内容。 4. 8 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培训的内容: 1)国家安全生产方针、政策和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规章及标准; 2)安全生产、安全生产技术、职业卫生等; 3)伤亡事 故统计、报告及职业危害的调查处理方法。 4)应急管理、应急预案编制以及应急处置的内容和要求; 5)国内外先进的安全生产管理经验; 6)典型事故和应急救援案例分析; 7)其他需要培训的内容。 4. 9 三级安全教育 4. 9. 1公司新从业的人员 、实习人员应进行公司级、车间、班组三级安全教育;对于厂内车间、班组、岗位之间调岗和脱离生产岗位 6 个月以上人员应进行车间、班组两级安全培训教育。 4. 9. 2公司级安全教育 公司级职业安全教育由安全管理部门组织,教育时间不少于 24 学时,教育内容如下: l)本单位安全生产情况及安全 生产基本知识; 2)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劳动纪律; 3)从业人员安全生产权利和义务; 4)有关事故案例等; 4. 9. 3车间级安全教育 车间级安全教育、考核由车间主任负责组织。 教育时间不少于 24学时,教育内容如下: l)工作环境及危险因素; 2)所从事工种可能遭受的职业伤害和伤亡事故; 3)所从事工种的安全职责、操作技能及强制性标准; 4)自救互救、急救方法、疏散和现场紧急情况的处理; 5)安全设施设备、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和维护; 6)本车间安全生产状况及规章制度; 7)预防事故和职业危害的措施及应注意的 安全事项; 8)有关事故案例; 9)其他需要培训的内容。 4. 9. 4班组级安全教育 班组级安全教育、考核由班长负责组织,教育时间为 24学时,培训主要内容有: l)岗位安全操作规程; 2)岗位之间工作衔接配合的安全与职业卫生事项; 3)有关事故案例; 4)其他需要培训的内容。 4. 10 日常安全教育 班组在日常生产过程中应开展班组安全活动,做好基本功训练。 安全活动应有针对性、科学性,做到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防止流于形式和走过场。 安全培训活动的形式包括:班前、班后会的安全技术交底、安全活动日、安全生产会议、事 故现场会、操作规程学习、张贴标语等。 班组每月月底前应制定下月的安全活动 计划,并报公司安全管理部门备案。 班组安全活动应有负责人、有计划、有内容、有记录。 企业管理人员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对安全活动记录进行检查、签字。 企业各级管理人员应定期参加班组活动。 企业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应结合班组安全生产实际,制定班组安全计划,规定活动形式、内容和要求。 班组安全活动主要内容包括: l)学习国家和政府的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 2)学习有关的生产文件、安全通报、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安全操作规程及安全技术知识; 3)讨论分析典型事 故案例,总结和吸取事故教训; 4)开展防火、防爆、防中毒及自我保护能力训练,以及异常情况紧急处理和应急预案演练; 5)开展岗位安全技术练兵、比武活动; 6)开展查隐患、反习惯性违章活动; 7)开展安全技术座谈,观看安全教育电影和录像; 8)熟悉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存在的风险、防范措施; 9)其他安全活动。 4. 10 其他人员安全培训教育 4. 10. 1 企业外来参观、学习人员在入厂前,应告知其认真阅读含有公司有关安全规定及安全注意事项的入厂须知。 入厂须知内容应包括: l)有关的法律法规。 2)公司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3)公司主要岗位存在的主要风险及注意事项等。 4. 10. 2 对外来施工单位的作业人员,公司应进行入厂安全培训教育,并经考核合格后方可入厂。 培训的主要内容包括: l)作业场所的有关规定,包括作业许可证办理程序、防火、防爆、防毒等要求; 2)作业岗位存在的主要风险及防范措施; 3)安全注意事项; 4)事故应急处理措施。 5 安全教育档案管理 5. l 职工三级安全教育档案及试卷,由安全管理部门负责指定专人管理;日常教育由各车间部门副职负责存档。 保存期限为五年。 5. 2 培训实习人员进入公司的三级教育,参照 5. l 执行。 5. 安全教育档案(或存入档案试卷等)一律采用钢笔填写,要求字迹清晰、工整。 职工培训档案中应包括培训时间、培训主要内容和考核结果等。 6 相关记录 《年度培训教育计划》 《安全教育卡》 八、特种作业人员管理制度 1 为加强特种作业人员的管理工作,提高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素质,防止伤亡事故,促进安全生产,根据安全生产法、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规定、安全生产培训管理办法、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考核办法、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监督管理办法等国家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定本制度。 2 特种作业人员范围:电工、金属焊接(切割)工、厂内机动车辆驾驶、压力容器操作工、经国家安监局批准的其它作业。 3 特种作业人员应具备的条件: 1)年满 18 周岁; 2)身体健康,无妨碍从事本工种作业的疾病和生理缺陷; 3)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具有相应工种的安全技术知识,参加国家规定的安全技术理论和实际操作考核并成绩合格,并取得特种作业资格证; 4)符合相应工作作业特点需要的其它条件; 4 培训 1)需要从事特种作业的人员,经培训,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证》后,方可上岗操作。 2)从事特种作业的人员,由相关单位 定期统一培训。 3)按国家有关规定及时办理《特种作业操作证》的复审手续。 5 日常管理 1)特种作业人员必须经培训考核合格,持证上岗。 2) 特种作业人员必须在“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规定的本工种作业范围内从事独立作业; 对无证人员从事特种作业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批评教育或处罚。 3)从事特种作业的人员,必须严格按照安全技术操作规程进行施工作业,对违章作业造成事故的特种作业人员,按有关规定处理。 6 相关记录 《 特种作业人员台帐》 九、班组安全活动管理制度 为使班 组安全日活动更有实效,真正达到干部员工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目的,使班组安全活动日制度化,特制定本制度。 各车间必须开展以班组为单位进行安全日活动,每半月一次,每次不少于 1学时;各科室以科室为单位进行安全日活动,每月一次,每次不少于 2 学时。 活动时间由各单位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决定。 安环处 每月制定各科室、各班组的安全日活动计划,规定活动内容、方式和要求。 基层单位领导和安全员要对记录进行检查和签字,并写出评语。 安全管理部门要定期检查。 各科室、各班组要按月度活动计划进行班组安全活动,并做好班组安全活 动记录。 安环处 每月至少一次对各科室、各班组的活动情况进行检查,并在活动记录上签字。 车间领导必须参加班组安全日活动,公司领导要每月参加一次基层班组的安全日活动。 活动内容 6. 1 学习安全生产文件、安全管理制度、安全操作规程及安全技术知识,总结上次活动以来的安全生产情况,提出进一步搞好安全生产的对策和要求。 6. 2 结合上级下发的事故通报,组织分析、讨论事故原因和预防措施,举一反三,吸取教训。 6. 3 根据事故预案和操作规程的要求,进行生产异常情况紧急处理能力的培训和演练,定期开展防火、防爆、防中毒和自我 保护能力的训练。 6. 4 定期进行安全技术操作法等安全知识的学习和考试。 6. 5 进行安全座谈,就安全管理和隐患整改等内容提出合理化建议等。 7 相关记录 《班组安全活动记录》 十、风险评价程序 评价目的:通过识别工程建设、检修、生产过程中的危险、有害因素,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避免或减少人员伤害、财产损失、火灾及其他安全事故、职业病的发生,以预防、降低或消除风险,达到可接受安全的程度,特制定本程序。 评价范围: 1)适用于公司办公室、安全环保处、质检 室 、财务科、国 贸部、 车间 的 如下活动。 2)公司所有产品所涉及的规划、设计和建设、投产、运行等阶段。 3)公司所有产品工艺操作、检维修及各职能部门的日常工作等常规活动。 4)公司每年的大检修、设备的更新、拆除与报废等非常规活动。 5)突然停水、停电或因事故造成的紧急停车及其他潜在的紧急情况。 6)公司职工、供应商、承包商及其他外来施工人员、外来参观学习人员等所有进入作业场所的人员的活动。 7)原材料卸车、储存及使用过程,产品的装车过程。 8)作业场所的生产设施与设备、安全设施与装置、各种工具、车辆、安全防护用品等。 9)原 材料、产品及废物的丢弃、废弃与处置。 10)企业周围环境。 11)飓风、暴雨、地震及其他自然灾害等。 评价准则依据: 1)《安全生产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消防法》、《山东省消防安全责任制实施办法》等有关安全、消防法律、法规、规定及其他要求。 2)《 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储罐区防火堤设计规范》等 相关行业的设计规范,技术标准等。 3)我公司的安全、消防管理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安全规程、操作法等技术标准。 4)与相关方之间签定的。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