俊逸危化品运输公司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制度(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工工作情况反馈信息单。 安全生产责任书、师徒关系责任书、员工工作情况反馈信息单定于每月 5 日上交安全环保科。 外来实习和代培人员培训教育 由教育部门负责管理,并通知本厂安全管理部门进行四级安全教育,经考核合格后,签订《外来实习人员安全环保承诺书》后,方可在有关部门派专人带领下,按指定路线进入生产现场。 “转岗”“复工”“四新”安全培训教育。 员工调整工作岗位(转岗)或离岗 30 天以上,重新上岗(复岗)时,应实行相应的厂级、车间级、班组级安全教育 培训后,方可上岗。 离岗 30天以下 ,试其情况 ,应进行车间级、班组级安全教育培训。 非本厂职工调入,无论是否改变工种,应按新工人进行安全教育。 使用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在投产以前,应及时制定安全操作规程和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并对岗位职工进行有针对性的安全教育培训。 掌握一定操作技能后,方可上岗作业。 车间级安全教育由车间主任及车间安全员负责并实施。 教育内容是车间生产特点和生产流程及设备配置情况;车间安全规章制度和安全生产技术规程;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存在的危险因素,防范措施 及事故应急措施;事故案例等。 班组(岗位)安全教育由班组长负责,班组安全员组织实施,教育内容是:本岗位安全操作规程;班组生产流程及设备配置情况;生产设备;安全装置、劳动防护用品(用具)的性能及正确使用方法;事故案例等。 特种作业人员安全培训教育 从事电工、行车工、起重工、司炉工、电(气)焊工、机动车辆等特种作业人员,必须经过专门的安全知识学习与安全技能培训并经考试,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证(定期复审)方可上岗操作,严禁无证上岗。 特种作业人员的取证,复审培训工作根据上级主管部门 的要求由公司负责统一开展工作,各单位要认真组织、积极配合参加培训。 特种作业人员按计划参加学习、培训、和复审,未按期参加复审教育考试者原操作证作废。 临时工安全培训教育 按照 “ 谁使用,谁负责 ” 的原则,凡在我厂使用的外来人员、临时工、农民工等均由使用单位造册报生产科和安全环保科备案, 各部门临时用工超过 5 日的,按岗位非全日制用工培训程序进行三**************** 安全标准化 编号: YH/AB07 标题 安全培训教育管理制度 版次: A/1 26 级培训。 临时用工不超过 5 日的,在进行三级培训时,可适当缩短培训时间,培训内容应重点针对安全。 各劳务输出公司派往 用工部门的临时用工人员,必须先签订劳动合同方可上岗。 对从事特种作业的无证人员一律不得使用。 外来施工人员安全培训教育 凡外单位来厂承包工程,检修检测的人员必须经公司相关部门审查其资质后 ,由公司相关部门介绍到分厂。 分厂安全部门应对外来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 ,并签定《外来施工单位安全环保协 议 》,培训中应告知其本厂的的安全管理制度及有关的各项安全规定。 非全日制用工安全培训教育 非全日制用工(包括:岗位民工、打杂民工、驾驶员)进厂后,到相应车间开具请求培训介绍 单,并持介绍单到安全环保科进行登记,由安全环保科组织厂级安全教育和培训。 车间在为新入厂民工开请求培训介绍单时,应注明岗位、所属劳务公司。 . 3 安全环保科在培训前严格按用工条件进行把关,凡不符合用工条件的不予培训。 特殊情况,应由介绍人或劳务公司报生产科长后,并报厂级领导同意并签字确认后方可参加培训。 凡有以下情形之一的不得录用: 未满 18 周岁 ,女性超过 50 周岁或男性超过 60 周岁;文盲;智障等。 非全日制用工经厂级培训考核合格后,由安全环保科组织与相应劳务队签订劳动用工合同,并开具 培训合格介绍单,非全日制用工持介绍单和合同方可在车间登记并进行车间级培训。 车间培训合格后分配到班组及岗位,指定带领师傅,签订师徒关系责任书,上岗一段时间后,填写员工工作情况反馈信息单。 非全日制用工培训开课时间为每周星期一、星期三。 日常性安全培训教育 各车间要根据本车间安全生产特点,对在岗的员工进行经常性安全教育培训,并将培训情况和成绩记入安全教育档案或安全操作证中。 各单位每年必须进行一次各工种规程考试,不及格者待岗学习,合格后方可上岗。 在进行 设备大修和危险性作业之前,检修和施工单位必须事先制定好书面安全技术措施,并上报安全环保科,同时要对作业人员进行作业前安全教育,落实安全监护制度。 班组要坚持每天的班前会和每周一的班组安全活动,安全活动要有布置,有要求,有内容,有记录,有检查,讲实效。 各车间要经常利用班前会,黑板报,标语等形式宣传安全文化安全法律法规和政策,总结安全生产经验。 车间主任每月要对职工进行一次安全讲话。 车间领导每周一要分头参加班组安全活动。 **************** 安全标准化 编号: YH/AB08 标题 职业卫生工作管理制度 版次: A/1 28 职业卫生工作管理制度 为确保化工厂员工的身体健康,杜绝职业 病的发生,特制定本制度。 本制度适用于化工厂内所有员工,包括非全日制用工,合同工,合同制工。 安全部门制定并落实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职业卫生档案管理制度。 各单位具体实施 4 工作程序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有关规定,设置职业卫生管理机构并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的职业卫生管理人员,负责我厂的职业卫生管理工作。 建立详细的职业卫生档案 ,其应包括 : 厂企基本情况 :单位简史、生产工艺流程图、存在有毒有害的种类和工序、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及评价、有毒有害 作业群体分布及其健康评定和职业性四种人 (职业病、疑似职业病、观察对象及职业禁忌症 )情况等。 职业健康情况 :劳动者基本情况 (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藉贯、婚姻状况、出入厂时间、劳动合同时限、健康状况、工种调动、工资发放及出勤情况等 )、职业史、危害因素接触剂量、劳动保护、现病史、职业性健康检查结果及其健康评价等。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监测、检测情况 :包括危害因素种类、监测或检测时间、地点、浓度(强度)、国家允许标准及评价结论等。 做好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工作 ,并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 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内容包括:单位基本情况,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浓度或强度,产生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生产技术、工艺、材料、防护措施和应急救援设施等。 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应当在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后 30 日内申报,生产技术、工艺、材料等发生变更后 30 日内申报变更内容。 必须做好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及其相关卫生知识的培训工作 ,并 形成 制度长抓不懈。 单位负责人和安全技术部门、工会组织及车间的兼职职业卫生管理人员应定期接受地方卫生行政部门组织的职业卫生培训。 车间工人必须参加结合本单 位职业病危害的特点而设的上岗前职业卫生培训和在岗期间的定期职业卫生培训。 建立健全的有毒有害作业场所防护设施定期检修保养制度。 确保防护措施正常运转,是有效控制职业病危害的重要保证。 产生有毒有害及其它有害因素的生产场所应采用密封、通风、吸尘、净化等防护措施,并与生产设备同步运行。 确立负责检修保养部门和人员,制定各类防护设施的检修保养周期,记录检修情况及时间,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和做好应急处理等。 建立健全的个人防护用品发放制度 ,严格把好个人防护用品的购置关,根据各工序职业病危害 因素的种类,制定个人防护用品的发放标准表,合理发放个人防护用品,做好发放个人防护用品的登记和管理。 **************** 安全标准化 编号: YH/AB08 标题 职业卫生工作管理制度 版次: A/1 30 建立健全的有毒有害原材料的选购、运输、贮存、使用及销售管理制度 ,选购原材料应以无毒无害或者低毒低害为原则。 提供、运输、贮存、使用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化学品、放射性同位素和含放射性物质的原材料,应当有中文说明书并载明产品特性、主要成份、存在的有害因素、可能产生危害后果、安全使用注意事项、产品成份检验报告、职业病防护以及应急救治措施等内容。 贮存有毒有害原材料的场所应当在规定的部位设置 危险物品标识或者放射性警告标识。 建立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监测及定期检测制度 ,对极度危害、高度危害的化学品和产生高危害物质的工艺或场所应设置监测系统自动报警装置,并应由专人负责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监测和登记管理,确保监测系统处于正常运行状态。 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定期组织对工作场所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评价。 检测、评价结果存入职业卫生档案,定期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向劳动者公布。 如发现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不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时,应当立即采取相应治理措施。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由依法设立的取得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资质认证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进行。 建立急性职业病危害事故的应急救援处理预案和职业病报告制度。 按照《职业病危害事故调查处理办法》的规定,结合实际情况制 定“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发生职业病危害事故,应当立即向卫生行政部门、劳动安全监督部门、工会组织及上级主管部门报告。 职业病危害事故报告要及时、准确,内容包括事故时间、地点、发病情况、患者去向、死亡人数、可能发生事故的原因、己采取措施和发展趋 势等。 一旦发现职业病或者疑似职业病病人时,应当按国家职业病报告规定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确诊为职业病的,用人单位应向当地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报告。 建立职业病危害告知制度。 在醒目位置设置公告栏,公布有关职业病防治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化学毒物预防知识、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措施和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等。 建立女工职业卫生保障制度。 不得安排怀孕期、哺乳期的女职工从事对本人和胎儿、婴幼儿有害的作业。 建立招工及劳动合同管理制度。 招工过程严格把关,防止冒名顶替或招收童工( 未满 16 周岁),同时把好岗前体检关,杜绝职业禁忌症患者进入禁忌岗位; 订立劳动合同时,应将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及其后果、职业病防护措施和待遇等如实告知劳动者。 在己订立劳动合同期间因工作岗位或者内容变更,从事与所订立劳动合同中未告知的有存在职业病危害的作业时,应当如实告知。 建立防暑降温和健康保健卫生管理制度。 落实各项防暑降温措施,暑天高温期间控制加班加点,合理调整作息时间;改进落后的高温作业工艺,增添必要的通风降温设备;供应清凉饮料及提供充足的开水,保证工人身体**************** 安全标准化 编号: YH/AB08 标题 职业卫生工作管理制度 版次: A/1 32 水盐代 谢;高温作业禁忌症患者应及时调离高温作业岗位,作妥善安置。 生产作业场所危害因素监测制度 为了正确评价生产环境中尘毒、噪声等对职工健康的危害程度并进行监护,鉴定各部门安全卫生工作的成效,必须对生产环境中的尘毒、噪声进行定点、定期监测。 适用于全公司各生产环境。 氯气、尘毒、噪声 安全部负责生产环境尘毒、噪声监测点的定点和定期监测。 各部门单位负责不符合纠正措施的落实。 尘毒监测点、噪声监测点由安全部会同各单位依据下 列原则和标准确定。 根据尘毒物质经常逸散和产生噪声的范围,工人经常停留或持续操作的地带,能反映工人实际接触尘毒、噪声的地点作为监测点。 凡属同种物质存在同一厂房,不应以作业岗位确定监测点,应按实际情况确定监测点。 在同一地点有两种毒物存在时,应分别按实际存在的毒物的种类,确定若干个监测点。 在同一个地点有混合性粉尘存在时,只确定一个粉尘监测点。 **************** 安全标准化 编号: YH/AB09 标题 生产作业场所危害因素监测制度 版次: A/1 34 尘毒监测点及噪声监测点一经确定,既应作为固定的监测点,并建立监测记录。 尘毒、噪声监测点不得随意增减和变动, 因故需要增减或变动时,必须由安全部审批。 尘毒、噪声监测由安全部负责监测,每周一次,并认真记录。 安全部负责对动火、设备内等特殊作业场所进行有毒、有害气体检测,并依据结果判定合格与否。 劳动防护用品管理制度 为了切实加强对职工劳动防护用品和保健发放的管理,保障职工的安全与健康,特制定本制度。 适用于本公司各部门劳动防护用品的发放和管理。 安全环保科负责劳保用品发放标准的制定,并监督检查职工的佩戴情况。 生产科负责劳保用品的发放。 供应科负责 劳保用品的采购。 各部门具体实施。 劳保用品管理 职工个人要按照劳动防护用品的使用和防护要求,认真正确使用,并妥善保管,部分公用劳保用品可由车间或班组统一保管。 职工劳动防护用品的发放标准,由安全环保科统一制定,劳动防护用品的领取,保管发放由。俊逸危化品运输公司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制度(编辑修改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