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秋语文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1课诗词五首ppt课件2内容摘要:

人认为赤壁之功出于侥幸,若非东风之便,则国破家亡。 借“铜雀春深锁二乔”说来,便觉风华蕴藏,增人百感,此正诗人巧于立言处。 《 赤壁 》 开头为什么从一把很不起眼的折戟写起,这样写有何作用 ? 发现原来是“前朝” —— 三国赤壁之战时的遗物。 从而为下文铺垫。 课文讲解 全诗最精彩的是久为人们传诵的末二句,这二句议论感慨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二句曲折地反映出他的抑郁不平和豪爽胸襟。 诗人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是因为他自己生不逢时,有政治军事才能而不得一展。 它似乎还有一层意思: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所作为,显示出一种逼人的英气。 诗人是怎样评价赤壁之战的。 赤壁之战周瑜的胜利,是借助东风而已,有很大的偶然性,否则就是相反的结果。 诗人不以成败论英雄。 过零丁洋 文天祥 文天祥 ( 1236—— 1282) 字宋瑞,二字履善,号文山,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 理宗宝佑四年( 1256)举进士第一。 恭帝德佑元年( 1275),元兵长驱东下,于家乡起兵抗元。 作者简介 1275年,临安被围,文天祥任右丞相兼枢密使,奉命往敌营议和,因坚决抗争被拘,后得以脱逃,转战于赣、闽、岭等地,兵败被俘,坚贞不屈,就义于大都(今北京)。 能诗,前期受江湖派影响,诗风平庸,后期多表现爱国精神之作。 存词不多,笔触有力,感情强烈,表现了作者威武不屈的英勇气概,震憾人心。 有《文山先生全集》。 背景介绍 首联:写诗人寒窗苦读考上功名,进入仕途;还写了诗人起兵抗元的经历。 整体感知 颔联:写国家命运惨淡,危在旦夕;自己家破人亡,孤苦伶仃。 颈联: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的担忧和对自身处境的忧虑。 尾联:表现他宁死不屈,宁为玉碎, 不为瓦全的民族英雄的气节。 这首七言律诗首联写了个人和国家的哪几件大事。 一是在他 21岁时,因科举走人仕途; 二是在国家危急存亡的关头,起兵勤王抗元。 课文讲解 颔联上下两句有何联系 ?都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 上句写国家山河破碎,形势危急;下句写个人历经艰辛危苦,说明了国家命运命运和个人的安危紧密相联。 比喻。 颈联中的“惶恐”“零丁”有双层含义,请谈谈有哪两层含义。 上句写追忆当年兵败福建时忧念国事的心情,下句写目前不幸被俘的孤独处境。 诗中巧妙地运用两个地名,一语双关地写出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及他人生的两次经历。 尾联是千古传诵的名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明了作者以死明志的决心和强烈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志。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导入新课 jǐ h224。 i 己 亥杂诗 gōng (清)龚自珍 xi225。 浩荡 \离愁 \白日斜,吟鞭 \东指 \即天涯。 落红 \不是 \无情物,化作 \春泥 \更护花。 一 、 读诗韵 浩荡 :广大无边。 指离别京都的愁思浩如水波,也指作者心潮不平,形容愁思无穷无尽。 吟鞭 :指诗人马鞭。 落红 :落花,诗人自喻,这里用来比喻自己离开官场。 二、 读诗意 吟边东指即天涯 :离开北京,马鞭向东一挥,感觉就是人在天涯一般。 浩浩荡荡的离别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