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总结内容摘要:

影响需求的因素都从另一方面影响弹性值的大小,尤其是 替代品的多少、考察弹性的 时间长短 对弹性系数有重要的影响。 供给弹性 与需求弹性一样,可以相应于影响供给量的各个因素分别定义供给的各种弹性。 作为例证,通常以供给弹性表示供给的价格弹性,其数值以弹性系数来表示。 供给弹性系数定义为供给变动的百分比与价格变动的百分比之比。 供给弹性也有点弹性和弧弹性之分。 生产的技术特征,如生产产品所需的机器设备、生产的周期、各种投入的替代性 等,以及 考察供给量变动的时间长短 等对一种产品的供给弹性的大小起决定性影响。 效用 人们消费或拥有某种商品一定数量时所获得的满足程度。 一种商品给消费者所带来的效用 不 同于该商品的使用价值。 效用是消费者给予该商品的评价,它具有主观性。 不同的消费者在相同的时间、地点消费相同数量的商品组合,可以分别获得不同的效用;即使同一个消费者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地点消费同样数量的商品组合,也可以获得不同的效用满足程度。 效用的大小通常由效用函数所表示,它是消费商品数量的函数。 效用值可以基数地,也可以序数地加以度量,这取决于效用理论的假定。 基数效用论 一种消费者行为理论,它以边际效用价值论为基础。 (1)假设。 基数效用论认为消费者消费商品所获得的满足程度,即效用,是可以度量的,可以用 基数 1, 2, 3,„来表示;而且每个消费者可以准确地说出消费各种商品所获得的效用是多少。 因而,只要效用函数可导,就可以求得边际效用值。 边际效用具有递减规律。 (2)消费者的消费决策是对消费所能获得的效用最大化的追求,即在既定的收入约束下追求最大的效用满足。 因而,消费者均衡可以按照以下方法求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均衡条件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由边际效用 MU递减,以及均衡条件,可以推导出 个人需求曲线 MUP=λ向右下方倾斜。 然后将个人需求曲线水平相加,就可以得到市场需求曲线。 1边际效 用递减规律 某消费者在消费某种商品时,随着消费量的增加,新增加的一单位该商品所带给该消费者的效用的增加量,即边际效用将递减。 多数商品具有这一规律,但也有例外。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是基数效用论的一个重要假设。 1序数效用论 一种消费者行为理论,它以边际效用价值论为基础。 (1)假设。 序数效用论认为消费者消费商品所获得的效用只能用序数来表示,它怀疑基数效用论的关于个人之间效用值的比较和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认为消费者所能知道的只是满足程度的排序情况。 关于效用或偏好的特征反映在无差异曲线上,而预算约束则使用预算约束线 来表示。 (2)消费者的消费决策是在既定的收入约束下对消费所能获得的效用最大化的追求。 消费者均衡可以表示为消费者无差异曲线与预算约束线的切点,此时的 均衡条件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任何一种商品价格的变动会引起预算约束线变动,从而使得消费者的均衡点随之变动。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一种商品的价格发生变动使得消费者按效用最大化选择的该商品的消费量也随之变动,得到消费者在这一系列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商品数量,即个人需求曲线 . (4)需求曲线的形状取决于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的大小。 对于正常物品而言,价格下降的替代效应导致的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增加,收入效应导致的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同样也增加。 只有在收入效应为负,并且绝对值超过替代效应时, 才会出现向上倾斜的需求曲线。 (5)由单个消费者的需求曲线沿横向加总可以得到市场需求曲线。 1无差异曲线 表示消费者对某两种商品的组合的偏好情况,其上任意一点都表示相应的商品组合对该消费者而言具有相同的效用水平,是没有差异的。 根据偏好的一些假设,可得出无差异曲线具有以下性质:具有负斜率;位置越高的无差异曲线 表示的效用水平越高;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都不相交;无差异曲线族具有密集性;无差异曲线斜率的相反数即边际替代率 MRS是递减的。 无差异曲线作为消费者偏好的体现,在消费者行为分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1预算约束线 表示消费者进行消费决策的预算约束条件,因为一定时期内消费者的收入是一定的。 预算约束线方程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只消费 x1和 x2 两种商品时,预算约束线的斜率为 P1/P2,其位置取决于两种商品的价格及收入水平。 预算约束线上的点以及预算约束线以内的点都表示消费者的收入所允许的 消费数量,而预算约束线以外的点,消费者则不可能达到。 1消费者均衡 消费者的效用达到最大并维持其不变的一种状态。 在基数效用意义下,当消费者在既定收入约束下实现了效用函数值最大,那么消费者处于均衡,条件为 MU/P=λ,其中λ为货币的边际效用,在序数效用意义下,当无差异曲线与预算约束线相切时消费者处于均衡,条件为 MRS1, 2=P1/P2。 只要消费者面对的商品价格和收入不发生变动,那么由消费者均衡所决定的商品组合的均衡消费量不变。 如果其中某种商品的价格发生变动,那么消费者均衡点将沿价格消费扩展线变动。 如果消费 者的收入发生变动,消费者均衡点将沿收入扩展线变动。 1边际替代率 无差异曲线的斜率的相反数 ,它表示某两种商品对某消费者的替代关系,即一单位商品X可以替代多少单位商品 Y,并且保证所获得的效用水平保持不变。 MRS一般具有递减趋势 (但不排除有例外 ),表示消费者拥有某商品越少,就越不愿意用它来换取另外相对富足的商品。 1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动因收入和相对价格引起的对该商品需求量的变动。 以一种商品价格下降为例,例如第一种商品价格 P1下降,那么,因价格下降使得消费者的收入 相对增加,从而可以购买到的商品组合数量增加,当然价格下降商品的需求量一般而言也会相应地增加。 另外,一种商品价格下降使得该商品相对于其他商品而言变得便宜,从而在保持原有效用水平不变的情况下可以多购买降价商品以代替其他商品的消费,这就是替代效应。 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的结果如 图 : 1吉芬商品 以经济学家吉芬 (Giffen)命名的一种特殊商品,随着价格的上升,市场对它的需求量增加。 对于这种违反需求规律的商品,经济学家利用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给予了解释。 对于收入相当低的消费者来说,一种 在生活中占 重大份额 的商品价格提高所产生的收入下降的效应是非常大的。 这时, 消费者用没有降价的商品替代涨价商品的效应远远小于收入减少而造成的对未涨价商品减少需求的效应 ,从而不得不用尽管涨价但仍比较便宜的商品代替未涨价商品,结果使得涨价商品的需求量增加,即吉芬现象出现在价格上升的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符号相反,并且后者绝对值大于前者的情况。 在现实经济中,吉芬商品是少见的,因而被看成是违反需求规律的特例。 1生产函数 在特定时间范围内和既定的生产技术水平下,一定的生产要素数量组合与其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关系。 生产函数反映了一个生产过程的 生产要素投入与产出之间 的 技术关系 ,它与生产者所选择的生产技术有直接的关系,并随技术水平的变动而变动。 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 由美国数学家科布和经济学家道格拉斯共同设计出来的一种生产函数。 其形式如下:___________________ 式中: A为技术系数; L为劳动的投入量; K为资本的投入量;α和β分别表示劳动 L和资本 K的产出弹性系数,并且 0α,β 1。 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具有许多良好的性质。 例如,它不仅把投入与产出的关系直观地表示出来,而且以技术系数 A反映了技术对生产 的影响;该函数通过对数函数的变换可以转换为线性函数,因而更容易分析和计算;利用α和β的数值的大小,可以判断 生产的规模收益的特性 等等。 所以,这一生产函数形式在经济学理论和实践中被广泛使用。 2边际收益递减规律 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 下,增加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当该生产要素的投入数量增加到一定程度以后,单位生产要素投入增加所带来的产量增加最终会出现递减的一条规律。 技术水平和其他生产要素的投入数量保持不变 是边际收益递减规律成立的前提条件。 在既定的土地上不断增加劳动投入所引起的边际收益递减的例子,经常作为边际收益 递减规律的例证。 2规模收益 所有生产要素的投入数量同时增加或减少相同的比例时,总产量从而总收益的变化情况,反映了企业的生产规律的改变对产量从而对收益的影响。 如果因生产要素同比例增加而引起的收益的增加比例大于要素增加的比例,那么,生产呈现规模收益 递增 ;如果收益增加的比例等于要素增加的比例,那么,生产呈现规模收益 不变 ;如果收益增加的比例小于要素增加的比例,那么生产则是规模收益 递减 的。 2内在经济和外在经济 内在经济指一个厂商在生产规模扩大时由自身内部原因所引起的产量增加。 其原因主要有:使用更先进的机器 设备、实现专业化、提高管理效率、综合利用副产品、取得有利的销售条件等。 相对地,有内在不经济。 外在经济指整个行业生产规模的扩大,给个别厂商所带来的产量和收益的增加。 其原因主要有:更方便的交通、更多更灵通的信息、更多更好的人才等。 相对地,有外在不经济。 2等产量曲线和等成本曲线 等产量曲线是指生产出相同产量的生产要素的各种组合构成的曲线。 等成本曲线是指由成本相等的要素组合所构成的曲线。 正常的等产量曲线具有负斜率,凸向原点,不相交;等成本曲线则为一负斜率的直线。 2技术替代率 等产量曲线斜率的相反数,它 表示两种生产要素之间的技术替代关系,以保持产量不变为前提。 技术替代率是递减的,表示在保持产量不变的前提下,某要素投入量越少,越不容易被另外的要素所替代。 2生产要素投入的经济区域 又称生产要素的合理投入区,指理性的生产者所限定的生产要素投入的数量范围。 2生产要素最优组合 在既定产量下总成本最小,或既定成本下使得总产量最大的生产要素组合。 在图形上,表现为 等产量曲线和等成本曲线切点所对应的要素组合。 这个切点,在微观经济学中叫做 生产者均衡点。 由于等产量曲线的斜率是两种生产要素的技术替代率,等成本曲线的斜 率是两种生产要素的价格比率,所以最优要素组合的边际条件是: RTS=r1/r2,即 两种生产要素的技术替代率等于两种生产要素的价格比率。 又由于两种生产要素的技术替代率等于两种生产要素的边际实物产量的比率,所以,此条件又可表示为: MP1/r1=MP2/r2,即 x1的边际实物产品 /x1的价格 =x2的边际实物产品 /x2的价格。 该公式表示生产者的每一单位成本无论用来购买哪一种生产要素,获得的边际实物产品都相等。 厂商的生产在生产者均衡点上进行,也就是达到了利润最大化。 2利润最大化原则 生产理论认为,对一个厂商而言, 它的原则就是利润最大化。 利润最大化的条件是厂商的边际收益与边际成本相等,即 MR=MC。 这是因为,如果 MRMC,表明还有潜在利润没有得到,厂商增加生产是有利的。 在边际益既定 (至少不增加 )的条件下,厂商增加生产的结果是边际成本增加。 但是,只要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厂商就会增加生产,直到两者相等;反之,如果 MRMC,厂商减少生产有利于利润增加。 只有在 MR=MC时,厂商实现了利润最大化,才会既不增加生产也不减少生产。 2机会成本和经济成本 机会成本是指生产某种产品耗费的资源所能生产的其他商品的价值。 它是对资 源配置效率的一种度量。 资源配置的效率高,则生产的机会成本就低。 经济成本 是指 按照机会成本计算的成本 ,包括 显性成本 (或会计成本 )和隐性成本。 隐性成本是指会计成本中并不计入,但属于机会成本的那部分成本,例如企业所有者自身的工资,由于他的劳动并未通过市场购买得到,所以容易被忽略在成本之外,但它却是企业生产的机会成本。 短期成本和长期成本 短期成本是指在生产者来不及调整某些生产要素数量的情况下,生产一定的产出数量所花费的成本。 短期成本包括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两部分。 长期成本是指生产者在可以调整所有的生产要素数 量的情况下,进行生产所花费的成本。 长期成本只包括可变成本。 它是短期成本中从长期角度看有最低值的那些成本所组成。 长期总成本曲线、平均成本曲线分别是短期总成本曲线、平均成本线的 包络线。 3成本函数 厂商生产一定量的产出与成本之间的对应关系。 成本函数的大小主要取决于以下三个方面。 (1)生产的技术水平 ,即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关系。 在同等条件下,生产的技术水平越高,生产一定数量的产出所花费的生产要素越小,从而成本越低。 (2)生产要素的价格。 要素价格越高,生产等量产出的成本越大。 (3)厂商的行为。 厂商合理安排要素投入组 合对成本起直接的影响。 在理性厂商的假设下,厂商会依照于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来安排生产要素投入数量。 以代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