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六年级语文上册《墨梅图题诗》ppt课件(3)内容摘要:

1、北师大版 语文 六年级 上册 第八单元岁寒三友诗堪入画方称妙,画可融诗乃为奇。 作者简介郑燮( 字克柔,号板桥。 生于康熙三十二年(公元 1693年)农历十月二十五日,卒于乾隆三十年(西元 1765年)农历十二月十二日,中国清代画家,书法家,文学家。 江苏兴化人,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 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 为 “ 扬州八怪 ” 之一,其诗、书、画世称 “ 三绝 ” ,擅画兰竹。 赏图画理解图题诗的诗情画意。 习目标字词学习衙 ( 斋 ( 燮 ( 号 ( 寒放赈 ( 救济 ( 遂 (顿:劳累。 思绪:思想的头绪;思路。 救济:用金钱或物资帮助灾区或生活上有困难的人。 赈灾:赈济灾民。 岿然不动:高大独立的 2、样子。 理解词语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清)郑燮墨竹图题诗合作学习:画赏析”第二段,这段主要说了什么。 郑板桥这首诗的背景、原因和被罢官的结局,说明他是一个关心百姓疾苦的好官。 这首诗以“竹”为依托之物运用象征手法,表达了诗画家淡薄名利,以解除百姓之苦为己任的胸襟,以及“任风雨来袭,我自岿然不动”的气概。 说明理由。 1句是实写、第 2句是虚写,第 1句是第 2句发挥联想的基础。 合作探究3 如何理解“一枝一叶总关情”一句。 似是写竹,实则写人。 写诗人对百姓的仁爱之心,体恤之情,令人叹为观止。 文中作者以竹喻人,比喻新颖奇物,把一个铮铮铁骨的文人写得极入情理,表现了 3、他的高标挺立、特立独行、充满爱民之气节。 回顾内容,强化主旨作者笔下的竹子有什么寓意。 竹的象征了 “ 有气节,象征诗人 “ 任而东南西北风 ” 的气概。 画作品。 展延伸“扬州八怪 ” 包括 郑燮、罗聘、李方膺、高翔、金农、李鲩、汪士慎 八位画家。 从康熙末年崛起,到嘉庆四年“ 八怪 ” 中最年轻的画家罗聘去世,前后近百年。 他们绘画作品为数之多,流传之广,无可计量。 “ 扬州八怪 ”生前即声名远播。 李鲩、李方膺等先后分别为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召先试画,后授职。 乾隆八年,弘历见到郑燮所作 樱笋图 ,即印了 “ 乾隆御览之宝 ” 朱文椭圆玺。 乾隆十三年,弘历东巡时,封联燮为 “ 书画“扬州八怪 ” 大胆创新之风,不断为后世画家所传承。 徐悲鸿曾在郑燮的一幅 兰竹 画上题云: “ 板桥先生为中国近三百年最卓越的人物之一。 其思想奇,文奇,书画成奇。 观其诗文及书画,不但想见高致,而其寓悲奇妙,成为古今天才之难得者。 “ 扬州八怪 ” 大胆创新之风,不断为后世画家所传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