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粤教版语文选修第8课杜牧诗三首6内容摘要:

汉文帝史称明君,贾宜更是一代贤才。 文帝把谪居长沙的贾宜召回京城,在宣室接见他,君臣晤谈,直至夜半。 尽管文帝求贤若渴,可惜,他殷殷垂询的不是安民之策,虚心听取的只是鬼神之事,虽然听得入神,甚至移膝前席,又有何用。 这是一首咏叹贾生故事的七言绝句。 诗中的贾宜,正有作者自己的影子,慨叹贾生的不遇明主,实际是感喟自己的生不逢时,抒发诗人怀才不遇的深沉感慨。 欲抑先扬,以古讽今,笔锋犀利而含蓄。 对下面一首唐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贾 生 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A.这是诗人想象的情景:汉文帝求贤,召见被流放的贾谊。 贾谊非常兴奋,大谈安邦治国之道,言谈高雅,无人可比。 B.这是诗人向往的情景:汉文帝求贤若渴,贾谊连夜献策。 鬼神也被当作贤臣询问。 C.第三句继续蓄势,为最后一句揭开谜底再铺垫,写汉文帝挪动坐处,靠近贾谊,竭力刻画君主虚心纳下的姿态。 D.第四句揭开谜底:原来汉文帝并不关心百姓,而是向贾谊询问关于鬼神的事。 强烈地讽刺了汉文帝求贤不用贤,崇佛媚道的本来面目。 贾生 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贾生 王安石 一时谋议路施行,谁道君王薄贾生。 爵位自高言尽废,古来何啻万公卿。 ( 1)这两首诗都是对汉代贾谊的评述,但见解不同 李商隐认为: 贾生治国安邦的才学得不到施展 王安石认为: 贾生并未受到君王的薄待 贾生 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贾生 王安石 一时谋议路施行,谁道君王薄贾生。 爵位自高言尽废,古来何啻万公卿。 ( 2) ‚ 爵位自高言尽废,古来何啻万公卿 ‛ 一句是作者借贾生事发的议论,其寓意是: . 自古以来,不知有多少达官贵人,尽管他们的官爵职位很高,但其言论都被君王废弃了。 弦外之音是贾谊比那些达官贵人更为幸运。 慨叹自己居庙堂之高而不能被重用。 前者欲抑先扬,以古讽今,笔锋犀利而含蓄;后者褒贬分明,对比强烈。 长沙过贾谊宅 刘长卿 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律诗) (首联) (颔联) (颈联) (尾联) 长沙过贾谊宅 刘长卿 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刘长卿第一次迁谪在唐肃宗至德三年( 758)春天,由苏州长洲县尉被贬为潘州南巴(今广东茂名南)县尉; 第二次在唐代宗大历八年( 773)至十二年间的一个深秋,因被诬陷,由淮西鄂岳转运留后被贬为睦州(浙江建德)司马。 从这首诗所描写的深秋景象来看,诗当作于第二次迁谪来到长沙的时候。 这首怀古诗写诗人 被贬途中,寻访长沙贾谊旧宅,想到贾谊的遭遇联想自己的身世, 抒发诗人怀才不遇的愤懑情怀。 诗人善于把自己的身世际遇、悲愁感兴,巧妙地结合到诗歌的形象中去,吊古伤今,借景抒情。 语句含蓄蕴藉,感情哀楚动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