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粤教版语文选修第6课边塞战争诗四首2内容摘要:

高适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 李益 蓟中作 高 适 策马自沙漠,长驱登塞垣。 边城何萧条,白日黄云昏。 一到征战处,每愁胡虏翻。 岂无安边书,诸将已承恩。 惆怅孙吴事,归来独闭门。 又名 《 送兵还作 》 作者: 高适 , 字达夫 , 郡望为渤海蓓县。 天宝八载 (749), 得睢阳太守张九皋力荐 , 举有道科 ,授封丘尉。 天宝十二载(753), 辞官往河西哥舒翰幕府 , 任左骁卫兵曹 、 掌书记。 安史乱起 ,帮助哥舒翰守潼关。 广德元年 (763)任西川节度使。 入朝后任刑部侍郎 , 转左散骑常侍 , 封渤海县侯。 后人编有《 高常侍集 》。 抓住文中表现边塞风貌的词,分析本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边塞风光。 策马自 沙漠 , 长驱登 塞垣。 边城 何 萧条 , 白日黄云昏。 表现程度之深,感慨之深 诗人骑马从塞外千里迢迢赶到蓟城 , 登上这座边城的城墙。 只见边塞苦寒之地 ,一片萧条 , 白日当中 , 黯淡无光的景象。 看到边塞如此萧条的景象,作者有何感慨。 一到征战处, 每愁胡虏翻。 岂无安边书, 诸将已承恩。 感慨:诗人看到边塞之地如此萧条,民不聊生,就为胡虏的反复叛乱而担忧。 难道没有安定边境的奏疏上陈吗 ?并不是,而是朝廷偏信某些无能将领,让他们无功受赏,令有志之士扼腕长叹。 哪些词表现了这些感慨。 每愁 已承恩 想到无才无识者巴结讨好朝廷即可尸位素餐,不管边地人民死活,弄得边地狼烟四起,民不聊生;而有才有识者上书言事,却石沉大海,不被重用。 诗人忧心之重, 一腔忧愤尽抒笔端。 暗示讽刺: 玄宗偏听偏信。 “ 惆怅孙吴事 , 归来独闭门。 ” 尽管自己有着孙武和吴起一样的谋略 , 但皇帝不重视也只能空自闭门叹息。 抒发自己报国无门的郁闷之情。 边塞诗主题二:对将帅腐败无 能的嘲讽,表现报国无门,壮 志难酬的苦闷。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 王昌龄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 高适 “苟能制侵凌,岂在多杀伤。 ” 杜甫 作者简介 岑参,祖籍南阳 (今属河南 ),后移居江陵 (今属湖北 )。 天宝三载,中进士,授右内率府兵曹参军。 天宝八载,入安西都护高仙芝幕,任掌书记。 天宝十三载,入安西都护封常清幕,以大理评事兼监察御史,充节度判官、支度副使。 至德二载,至灵武肃宗处,迁右补阙,后历任起居舍人、虢州长史等职。 永泰元年,出任嘉州 (今四川乐山 )刺史。 有 《 岑嘉州集 》。 《 全唐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