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通用)高考物理应考策略专题点睛 (1)力与物体的直线运动内容摘要:
1、专题 1 应考 策略 方法技巧(1)质点是指有质量 、 没有形状和大小的点 , 是理想化的物理模型 .(2)研究同一物体的运动可以选取不同的参考系 , 结果可以不同 (一般选大地为参考系 )考点 1 质点 、 参考系 和坐标系 ( )一、力与物体的直线运动考点 3 匀变速直线运动 、 自由落体运动 ( )(1)匀变速是指: 直线是指轨迹是直线 .(2) 基本公式: v v 0 x v 0 t 12 , v 2 v 20 2 x v t v v 02 t , v v 0 x . (3)图象如图 1所示图 1考点 4 静摩擦力 、 滑动摩擦 力 、 摩擦力 、 动摩擦因数 ( )(1)滑动摩擦力是 2、发生在两个相对滑动的物体之间 , 其效果是阻碍两物体间的相对滑动 , 大小为 方向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跟物体的材料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2)静摩擦力是阻碍物体间相对运动趋势的力 , 其方向与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 作用效果是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趋势 , 而不是阻碍物体的运动 (3) 反向或成任意夹角 , 也可以做动力 、阻力或不做功 形变 和 弹力 、 胡克定律 ( )(1)物体形状或体积的改变称为形变 , 发生形变的物体能够恢复原状的形变称为弹性形变 .(2)弹力是指作用在两个接触面上使物体发生形变的力 ,弹力方向与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 轻绳只能产生拉力 ,方向沿绳子且指向绳子收缩 3、的方向; 轻杆产生的弹力 ,既可以是压力 , 也可以是拉力 , 方向不一定沿杆; 弹簧产生的压力或拉力沿轴线方向 .(3)胡克定律: F 度系数 , 由弹簧自身性质决定 ,与 x:形变量 力的合成与分解 ( )(1)法则: 平行四边形定则 . 三角形定则 .(2)合力与分力的关系:合力可能大于 、 小于或等于分力 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 ( )(1)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称为平衡状态 ,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平衡的条件是作用在该物体上的合力为零 (2)共点力平衡问题的处理方法: 合成法:物体受三个力作用处于平衡状态 , 其中任意两个力的合力必与第三个力等大反向 , 可通过两个力的合力求出第 4、三个力 三角形法:物体受三个力作用处于平衡状态 , 平移三个力构成一个三角形 , 可由正弦定理 、 余弦定理及三角形的知识求解 分解法:共点力合力为零时 , 各力在 x、 即 0, 考点 8 牛顿运动定律及其应用 ()(1)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 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 (2)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等大 、 反向 , 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 作用在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上 (3)牛顿第二定律 F F与 即 F与 同时变化 , 同时消失; F与 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乙两质点同时沿同一直线运动 ,速度 随时间变化的 v 所示 质点的运动情况 , 下列说法 正确的 是 ( )考点热身精 5、练图 2A.在 t 0时 , 甲 、 乙的加速度先增大后 减小1 2 3 4 2 乙从同一位置出发 , 则 t 0时 , 甲的速度为正 , 乙的速度为负 , 说明甲 、乙的运动方向相反 错误;根据斜率表示加速度 , 可知在 0 乙的加速度逐渐减小 , 故 2 3 4 5根据图象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 , 在时间轴上方的位移为正 , 下方的位移为负 , 则知在 0 2 乙的位移小于甲的位移 , 则乙的平均速度小于甲的平均速度 , 故 甲 、 乙从同一位置出发 , 甲一直沿正向运动 , 乙先沿负向运动 , 两者距离增大 , 后沿正向 , 在 两者间距增大 , 两者间距减小 , 所以 故 答案 6、3 4 所示 , 用质量为 将一张质量为 某同学沿着黑板面 ,用 水平向右的恒力 白纸未移动 , 则此时 黑板对白纸的摩擦力的大小为 ( ) 图 31 2 3 4 5A . F B . C. F 2 2 D. F 2 2 解析 对白纸受力分析如图所示1 2 3 4 5F f F 2 2 答案 所示 , 一劲度系数为 弹簧 、 地面水平 A、 )图 41 2 3 4 51 2 3 4 54.(多选 )如图 5甲所示 , 一物体悬挂 在细 绳下端 , 由静止开始沿竖直方向 运动 , 运动过程中物体的机械能 体 通过路程 ,其中 0 图象为直线 (忽略空气阻力 ) )图 51 2 3 4 也可能做匀 7、减速直线运动1 2 3 4 5解析 E 在 0 故在 0 由 题图乙可知 0 绳子拉力做正功 , 物体向上运动 , 绳子拉力做负功 , 物体向下运动 , 在 初始时刻速度为零 ,1 2 3 4 5 故物体所受拉力保持不变 , 物体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或匀加速直线运动 , 所以 C、 答案 3 4 所示 , 直线 甲 、 乙两辆汽车原来停在 A、 A、 5 m, 现甲车先开始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 加速度 2.5 m/甲车运动 6 乙车立即开始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 加速度 5 m/求两辆汽车相遇处距 图 61 2 3 4 5将上式代入数据并展开整理得: 12t 32 0解得: 4 s, 8 甲车运动 6 s 的位移为: x 0 12 a 1 t 20 45 m 尚未追上乙车,设此后用时间 t 与乙车相遇,则有:12a 1 ( t t 0 )212a 2 85 m 1 2 3 4 51 2 3 4 5。(全国通用)高考物理应考策略专题点睛 (1)力与物体的直线运动
相关推荐
“不夭不贱,天之祺兮” —— 早年春风得意,平步青云( 20岁到 34岁走上仕途,参加政治革新时期) “重屯累厄,数之奇兮” —— 中年四处漂泊,频繁贬谪( 35岁到 57岁,历时 23年的贬谪时期) 3 、天与所长,不使施兮” —— “ 晚年不甘沉沦,抱恨洛阳( 57岁到71岁去世,晚年时期) 围绕铭文,课文回顾了传主仕途的三个阶段,让我们探讨 传主刘禹锡“祺”在何处,
1、专题 2 细研评分细则,临场再练答题规范(20分 )(2015天津理综 12)现代科学仪器常利用电场 、 磁场控制带电粒子的运动 7所示的多层紧密相邻的匀强电场和匀强磁场 , 电场与磁场的宽度均为 , 方向水平向右;磁感应强度为 B, 方向垂直纸面向里;电场 、 磁场的边界互相平行且与电场方向垂直 m、电荷量为 层电场左侧边界某处由静止 释四、电学计算题题型示例放 , 粒子始终在电场 、
1、成才之路 数学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人教 选修 2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第三章章末归纳总结第三章典例探究学案2自主预习学案1自主预习学案1 复数代数形式 z a a、 b 必须先化成代数形式 2 复数表示各类数的条件 , 其前提必须是代数形式 z a bi(a, b R), a 0且 b0, 注意虚数与纯虚数的区别 3 复数运算的法则 , 不要死记硬背 , 加减可类比合并同类项 ,
1、1 2 排列与组合1 列第 1课时 排列与排列数公式 自 主 预 习 学习目标 列数的定义;掌握排列数公式及推导方法2能用 “ 树形图 ” 写出一个排列问题的所有的排列,并能运用排列数公式进行计算3通过实例分析过程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和发展,总结数学规律,培养学习兴趣 点是排列、排列数的概念2难点是排列数公式的推导 排列的概念 (1) 一般地,从 n 个不同元素中取出 m ( m n )
为无法比较而受到怀疑,长期不可验证,最终还是受到委屈。 况且士人未能施展才华,一直没有获得声誉,如果对他没有深入了解,那么他就与荔枝没有区别。 于是大力推介荔枝,写作这篇赋。 问题1、本段为“序”的部分,意在表明写作此赋的缘由,并简单概括了赋的基本内容。 那么本文的写作缘由是什么。 “况士有未效之用,而身在无誉之间,苟无深知,与彼亦何以异也。 ”即为不被人发现赏识,不能施展才华的文人士子鸣不平。
1、2 3 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均值与方差2 散型随机变量的均值 自 主 预 习 学习目标 计算简单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均值2理解离散型随机变量均值的性质3掌握两点分布、二项分布的均值4会利用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均值,反映离散型随机变量取值水平,解决一些相关的实际问题 点是离散型随机变量均值的概念与计算方法2难点是离散型随机变量均值的性质及应用 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均值或数学期望 一般地,若离散型随机变量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