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7版高考一轮 4.2《全球气候变化和气候类型的判读》ppt课件内容摘要:
1、考点 1 考点 2 仿真演练 提速提能 考纲展示 第二讲 全球气候变化和气候类型的判读 考点 3 考点 4 全球气候变暖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气候特征类题目答题模板 气候类型的判读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第二讲 全球气候变化和气候类型的判读 一、全球气候变化 时期 时间尺度 变化特点 _时期 距今 1万年前 _相互交替 , 变化周期长短不一。 温暖期较长 , 寒冷期偏短 , 新生代以 _为主 历史时期 一万年以来 全球气候有两次较大的波动,前期 _后期 _ 地质 冷暖干湿 湿润期 温暖 寒冷时期 时间尺度 变化特点 近现代时期 近一两百年来 气温 全球平均地表温度呈 _趋势 降水 2、全球降水量发生显著变化 (热带 、 寒带增加 、 亚热带减少 ) 冰川 雪盖和冰川面积 _ 海洋 全球平均海平面 _ 上升 减少 升高 问题导思 近年来有些地方出现了冷冬天气,有人认为 “ 目前全球气候变暖 ” 的说法是不对的。 你认可这种观点吗。 为什么。 提示: 不认可。 因为全球气候变暖是一种整体大趋势,并不是说地球上任何时间或任何地点温度都在上升。 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气候异常事件多发,某些地方甚至出现冷冬天气,这其实也是全球气候变暖的一种表现。 二、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 1 全球气候变化本身就是 的变化;增加人类开发利用 的难度。 2 全球气候变化加剧了。 3 全球气候变化导致原有 的改变 3、。 4 全球气候变化显著影响 、林业、 、渔业等部门。 5 气候变化通过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扩大某些 的流行,危害。 资源条件 自然资源 自然灾害 生态系统 农业 牧业 疫病 人体健康 问题导思 南极是全球气候变化的一个十分敏感的 “ 预警系统 ” ,卫星航拍表明南极冰盖正在退缩。 如果这种趋势继续下去,将来有一天世界很多沿海城市会成为 “ 失落的文明 ”。 (1) 南极冰盖正在消退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 沿海城市为什么会成为 “ 失落的文明 ”。 提示: 全球变暖。 提示: 冰川融化、海水膨胀,海平面上升会淹没沿海低地城市。 三、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特点 1 热带气候:终年高温多雨热带 4、季风气候:终年高温,旱雨两季分明气候:终年高温,分干湿两季热带沙漠气候:终年炎热干燥2 亚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低温少雨,夏季高温多雨气候: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热带雨林 热带草原 地中海 3 温带气候:冬季温和,夏季凉爽,降水季节分配均匀气候:冬季寒冷,夏季炎热,全年降水很少气候: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4 寒带苔原气候:终年寒冷,降水稀少冰原气候:终年严寒,降水稀少温带海洋性 温带大陆性 温带季风 全球气候变暖 1 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 气温升高是近百年来全球气候变化的显著特点,导致气温升高的主要原因是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具体分析如下: 2 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 ( 1) 对海平面和海 5、岸带的影响: ( 2) 对水循环过程的影响: ( 3) 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 4) 对农业的影响: ( 5) 对工业的影响: ( 6) 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3 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措施 1 ( 2013 江苏高考 ) 2013 年 5 月 2 日中国科学报:据美国夏威夷冒纳罗亚天文台测定的数据,大气二氧化碳 ( 浓度日均值将于今年 5 月初超过 400 p p m。 下图是 ) 与全国温度曲线 ( ) 、黄河流域温度曲线 ( ) 、江苏省温度曲线 ( ) 、喜马拉雅山南麓尼泊尔温度曲线 ( ) 比较图。 读图回答 ( 1) ( 2) 题。 ( 1) 四个地区气温变化与 ( ) A 正比关系 B 6、 正相关关系 C 反比关系 D 负相关关系 ( 2) 各地年平均气温的年际波动不一致说明 ( ) A B 纬度位置是影响各地年平均气温波动的唯一因素 C 海陆位置是影响各地年平均气温波动的唯一因素 D 海拔是影响各地年平均气温波动的唯一因素 解析 2 ( 2014 福建高考 ) 下图示意 1972 201 1 年我国西北地区某流域不同朝向冰川面积的变化 ( 单位:。 读图回答( 1) ( 2) 题。 ( 1) 造成该流域冰川面积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A 气候变暖 B 地壳抬升 C 流水搬运 D 风力侵蚀 ( 2) 若该流域冰川面积变化趋势不变,将导致 ( ) A 冰蚀作用增强 B 绿洲面积 7、增大 C 干旱程度加剧 D 流域面积扩大 解析 3 (2014 广东高考 ) 有研究认为,近几年欧洲西北部 ( 参见下图 )冬季温度偏低可能与全球气候变暖有关。 其合理的解释是 ( ) A 海平面上升导致沿岸上升流减弱 B 冰川融水增加导致沿岸暖流减弱 C 极地东风带北移导致偏北风加强 D 中纬度降水增加导致气温年较差增大 解析 4 (2012 浙江高考 节选 ) 201 1 年 11 月 28 日至 12 月 11 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南非东部海滨城市德班召开,大会重点关注了二氧化碳排放。 20 09 年我国政府提出,到 2020 年单位G D P 二氧化碳排放比 2 005 年下降 40 8、 % 45 %。 下列措施中有助于实现该目标的有 ( ) 推广太阳能、核能 降低非化石能源占一次性能源消费的比重 增加森林面积 提高单位 G 耗 A B C D 解析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气候的形成因素主要包括太阳辐射 ( 纬度位置 ) 、大气环流、海陆位置、地形和洋流等。 具体分析如下: 1 太阳辐射 ( 纬度位置 ) 太阳辐射从赤道向两极递减,决定了气候的热量带和气温的高低分布。 气候带 最冷 (最热 )月均温 热带 最冷月平均气温在 15 以上 亚热带 最冷月平均气温在 0 以上 温带 最冷月平均气温在 0 以下 (温带海洋性气候除外 ) 亚寒带 最热月平均气温略高于 10 寒带 最热月平 9、均气温在 10 以下 2 大气环流 ( 气压带、风带和季风环流 ) 不同的气压带、风带和季风其性质不同,对气候的影响也不同,形成了不同的气候类型。 ( 具体见本书 3 海陆位置 ( 1) 大陆东岸 风向和洋流类型 主要影响降水量的多少。 主要有温带、亚热带和热带季风气候。 ( 2) 大陆西岸 风向和洋流类型 主要影响降水量的多少。 主要有温带海洋性气候、地中海气候和热带沙漠气候。 ( 3) 内陆和沿海 大陆性和海洋性 主要影响降水量的多少。 4 地形地势 ( 1) 山地由于地势的影响,形成了周围气温高、中心气温低的分布特点;盆地因地势中间低周围高,形成了周围气温低、中心气温高的分布特点;高大的山地 10、由于海拔的影响,引起水热的垂直分异,从而形成气候的垂直变化。 ( 2) 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形成雨影区。 ( 3) 山脉的分布影响气候的分布规律和范围。 如南、北美洲西部高大的科迪勒拉山系使得西海岸气候呈现南北狭长延伸而逐步更替的变化特点。 5 洋流 ( 1) 暖流:增温增湿,主要气候类型是温带海洋性气候,部分地区的热带雨林气候。 ( 2) 寒流:降温减湿,主要有热带沙漠气候。 1 造成气温差异的主要因素的判断方法 (1) 如果是相距较远的南北两地,则年均温大小差异 的主 要因素一般考虑纬度因素。 (2) 如果是相距较远的东西两地,则年 ( 日 ) 温差大小的主要因素一般考虑海陆位 11、置 ( 距海远近 ) 因素;如果某地冬温明显偏高,则可能有地形对冬季风起阻挡作用,常考虑地形因素;如果夏温明显偏低,则可能位于海拔较高的山地或高原。 (3) 如果是位于大陆同纬度东西两岸的两地,则气温大小差异一般要考虑洋流因素。 (4) 如果是距离较近的两地,气温大小有明显差异,则一般考虑地形因素。 2 造成两地降水差异的主要因素的判断方法 (1) 首先是根据经纬度、海陆位置等判断两地所处的气压带、 风带位置,即大气环流的不同。 (2) 如果是相距较近的两地,降水有明显差异,一般考虑地形 ( 迎、背风坡 ) 的影响。 (3) 如果是大陆东西两岸的两地,除考虑大气环流因素外,一般还要考虑洋流因素 12、的影响。 典题示例 (2015 天津高考 节选 ) 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T 岛所在国家为发展中国家。 该岛东北部年降水量大于2 000 结合图中所示信息,说明 T 岛东北部年降水量丰富的三条原因。 审答规范培养 从图表中获取信息 答案 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为来自海洋的东北信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受暖流影响,大气增温、增湿。 1 ( 2014 全国卷 节选 ) 下图示意某岛的地理位置。 图示岛屿西南部降水丰沛,主要是因为 ( ) 盛行西风 地形抬升 暖流增湿 反气旋活跃 A B C D 解析: 根据经纬度和海陆轮廓可以判断出图示岛屿为新西兰的南岛,该岛地处西风带内,岛屿的西南部为西风的迎风坡,多 13、地形雨, 正确;由洋流的分布可知,该岛屿附近无暖流分布,如果反气旋活跃则降水不会丰富,故 错误。 答案 : A 2 (2013 上海高考 ) 里斯本、雅典两地气候类型相同,但两地测得的气温和降水量呈现一定的差异。 据此回答 (1) (2) 题。 (1) 两地的夏季温度有差异,其主要原因是里斯本 ( ) A 受夏季盛行风影响 B 受沿岸暖流影响 C 受副热带高压影响 D 受沿岸寒流影响 ( 2) 两地的年降水量有差异,其主要原因是雅典 ( ) A 纬度位置较低 B 受西风影响较弱 C 地势相对较高 D 距地中海较近 解析 3 ( 201 4 天津高考 节选 ) 读图,回答问题。 据图乙分析,与 Q 城相比较, B 城的气候特点有何不同。 形成两地气候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什么。 解析 4 ( 201 3 浙江高考 节选 ) 根据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美国本土年降水量分布及棉花带范围图。 材料二 图中甲、乙两城市气温比较表。 甲 (37 48 N) 乙 (36 54 N)。(人教版)2017版高考一轮 4.2《全球气候变化和气候类型的判读》ppt课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