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苏教版语文必修四第3专题声声慢内容摘要: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 杜甫 《 登高 》 雁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 雁 归来。 —— 晏殊 《 浣溪沙 》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 字回时,月满西楼。 —— 李清照 《 一剪梅 》 结论:过雁象征思念、离愁 黄花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 李清照 《 醉花阴 》 结论:黄花比喻女子憔悴的容颜、孤苦飘零的晚境 梧桐一叶知秋,是凄凉悲伤的象征。 化用温庭筠 《 更漏子 》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梧桐 细雨绵长,细雨与愁绪相似。 结论:雨是哀伤 ﹑ 愁丝的象征。 雨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 杜牧 《 清明 》 “ 这次第 ,怎一个 愁 字了得”。 淡酒。20xx苏教版语文必修四第3专题声声慢
相关推荐
着兵器 惠王 孟子 民不加多。 (移民移粟) 以五十步笑百步,何如。 不可 无望民之多于邻国。 (巧设圈套) (走进圈套) 孟子比喻说理的妙处 一、热点问题,便于启发 二、避其锋芒,迂回说理 三、作好铺垫,便于析理 施仁政 行王道 不违农时 数罟不入洿池 以时入山林 树之以桑 无失其时 勿夺其时 申之以孝悌之义 保民、富民 养民、教民 (王道之始) (王道之成) 数罟 不入洿池 斧斤 以
迫切需要宣泄。 锦瑟五十弦,音节最为繁复。 听锦瑟之繁弦,联想到年华往事的繁多。 首联( 1)‘无端“是什么意思。 此句传递出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 2)由“五十弦”的锦瑟联想到什么。 此处运用了手法。 本联可以理解为诗人在某一天回首青春往事而引发的一生感慨。 “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 诗人以 “ 锦瑟 ” 喻美好的 “ 华年 ” , 以 “ 思 ” 引发 “ 无端 ” 之问
的原因 就是 (秋风未起时,)繁茂的百草互相争盛,高大的树木青翠茂盛令人愉悦。 但草 被 秋风一 吹 颜色 就 变,树 被 秋风一 碰 叶子就落; 代草木 它们零落衰落的原因,是因为秋气的余威。 夫 秋,刑官也, 于时为 阴; 秋天是刑官行刑的季节,它在时令上属阴 又 兵象 也,于行为金, 是 谓天地之义气 , 常 以 肃杀而为心 秋天又象征着用兵,它在五行中属金。 这就是常说的‘天地之义气’
1、辛丑条约 辛丑条约 标志着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辛亥革命前, 500多个不平等条约中,仅从 南京条约 到 辛丑条约 的 8次主要赔款,就被勒索 19亿多银元,相当于 1901年清政府全年财政收入的 16倍。 人民日报 2001年 10月 9日 500 19 16清政府的新政和预备立宪 预备立宪 为了遏止蓬勃发展的革命形势
、 高远 的天空、 哀鸣 的猿啼、孤零冷落 的小岛、 水落而出 的白沙、 低飞盘旋 的水鸟。 这些都是具有夔州三峡秋季特征的典型景物,捕捉入诗,不但形象鲜明,使人读了如临其境,展示一幅 既雄浑高远,又肃杀凄凉的秋景。 颔联写了萧萧而下的“无边落木(落叶)”、滚滚东流的“不尽长江”两种景物。 这样的景物,对于当时 55岁(逝世前 3年)、飘零流落同时又是一个现实主义诗人
1、第 17课 解放战争 要求: 1、共产党领导的战役 2、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 3、解放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一、内战的爆发 庆谈判和政协会议 抗日战争胜利后, 谁 在竭力争取和平民主呢。 谁 在阴谋发动大规模内战呢。 “和平 民主 团结” 1945年,国共双方签署会谈 纪要,即双十协定 党派名称 人 数 国 民 党 8 共 产 党 7 民主同盟 9 青 年 党 5 无党派人士 9 反动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