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第13课《辛亥革命》同课异构课件(2)内容摘要:

1、辛丑条约 辛丑条约 标志着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辛亥革命前, 500多个不平等条约中,仅从 南京条约 到 辛丑条约 的 8次主要赔款,就被勒索 19亿多银元,相当于 1901年清政府全年财政收入的 16倍。 人民日报 2001年 10月 9日 500 19 16清政府的新政和预备立宪 预备立宪 为了遏止蓬勃发展的革命形势;维护风雨飘摇的封建统治 过程 1905年 ,清政府派五大臣出洋考察宪政 1906年 ,清政府下诏 “ 预备仿行立宪 ” 1908年 ,颁布 钦定宪法大纲 (立宪派 ) 1911年 ,裁撤军机处 ,设立责任内阁 影响 本质的落后 2、性:预备立宪是个骗局,使得立宪派分化,统治集团分裂,清政府陷入空前孤立的境地 客观上看具有进步性,促进中国近代化 目的 新政 内容:派遣留学生、编练新军、奖励实业 结果:没有使清政府摆脱内外困境 失败 “中国现今正处在一次伟大民族运动的前方,只要星星之火就能在政治上造成燎原之势”。 孙中山 为什么 20世纪初,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要掀起一场旨在推翻清政府、建立民国的辛亥革命。 第 13课 辛亥革命 一、武昌起义 (一 )、历史背景 1) 中国各种社会矛盾激化。 (根本 ) 2)直接 ) 1)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民族资产阶级力量不断壮大。 (经济、阶级基础 ) 时 间 投资人 3、 分 布 代 表 企 业 影 响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官僚、地主、商人 上海、广东、天津等沿海地区 上海发昌机器厂 广东南海继昌隆缫丝厂 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等 中国资本主义工业的兴起 中国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 ,诞生了民族资产阶级。 甲午中日战争后 , 帝国主义国家争相向中国输出资本 , 包括修筑铁路 、 开采矿山和建立工厂 , 使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进一步遭到破坏 , 再加上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 百日维新 、 清末新政以及 20世纪初中国人民收回利权的斗争 , 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2) (思想基础 ) 传播 :人物、中心、基本主张 指导思想形成 : 民报 发刊词阐发为 4、三民主义。 3) (组织基础 ) 章炳麟 章炳麟的手札 陈天华 邹容 革命派与保皇派的论战 革命派 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 立宪派 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改良派 内容 1、要不要以暴力推翻清政府统治 2、要不要实行民主政治 3、要不要改革封建土地制度 保路运动 起因 :“铁路国有” 侵吞股银、出卖主权 四川保路运动 组织 口号 方式 结果 保路同志会 “路存与存 路亡与亡 ” 由和平请愿到武装斗争 为武昌首义创造了条件 实质 : 卖国政策 清 政府的工具 原因 (1).“成都血案” (2)吴永珊 荣县革命政府 龙鸣剑 保路同志军 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 创立民国 平均地权 民族主义 民权 5、主义 民生主义 核心 推翻清政府统治 推翻君主制 建立 资产阶级共和国 解决土地问题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 是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它提出要推翻清皇朝专制统治,建立像美利坚合众国那样的共和国。 它标志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兴起。 名称 时间 地点 创建人 性质 纲领 刊物 意义 中 国 同 盟 会 1905 日 本 东 京 孙中山 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政党 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 创立民国 平均地权 标志着中国的民主革命进入了新阶段,大大推动了全国革命运动的发展。 民报 中国同盟会的成立 4)动了一系列武装起义。 (革命实践 ) 1906年刘道一等 6、领导的萍浏醴起义 秋瑾、徐锡麟领导的浙皖起义 孙中山、黄兴领导的镇南关起义 19世纪末 20世纪初各地反清起义 1911年 4月 黄兴领导的黄花岗起义 1911年 10月 10日 ): 武昌新军起义 武汉三镇光复 全国各地响应 同盟会领导 武昌起义 概况: 结果: 影响: 时间: 1911年 10月 10日 地点:武昌 人物:熊秉坤、金兆龙 成立湖北军政府 定国号为“中华民国” 推举黎元洪为都督 政体为“五族共和” 震撼了清王朝的统治, 全国十几个省宣布独立,响应武昌革命运动。 清王朝在全国的统治土崩瓦解 19世纪末 20世纪初各地反清起义简表 时间 地点 领导 结果 1895年 广州 兴中会( 7、孙中山) 计划泄露遭破坏 1898年 皖、赣、湘、鄂等地 自立军(唐才常) 领导人被捕杀而失败 1900年 惠州 兴中会(郑士良) 弹尽援绝,被迫解散 1904年 长沙 华兴会 计划泄露遭破坏 黄花岗72烈士墓 黄花岗起义是中国资产阶级革命党人不危强权,勇于为国捐躯的武装起义,参加起义的革命党人平均年龄29岁,大都是留洋学生。 后来,烈士的遗骸被收殓葬于黄花岗,史称“ 黄花岗 72烈士 ”。 知识链接: 狭义上的辛亥革命指 1911年武昌起义。 广义上的辛亥革命指以孙中山为首革命党人为推翻清王朝、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而进行一系列的努力。 武昌首义取得成功的原因 : 民族资产阶级力量不断壮大 ,出 8、现知识分子群 ,成为革命党的骨干。 人民的反抗怒潮不断高涨 ,为武昌起义准备了群众基础。 深入湖北新军做了大量的宣传、组织工作。 最主要 ) 二、中国民主进程的丰碑 1912年元旦 南京 孙中山 1. 中华民国成立 内容:主权在民;民族平等;民享公 权;三权分立;责任内阁。 2.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912. 3 临时大总统 国旗 时间 副总统 国都 纪年 纪元 1912年 1月 1日 孙中山 黎元洪 南京 五色旗 公历纪年 民国纪元 性质资产阶级革命派为主体的政府 中华民国的成立 职位 姓名 基本情况 职位 姓名 基本情况 外交部长 王宠惠 同盟会员 教育总长 蔡元培 同盟会员 陆军部长 9、黄兴 同盟会员 实业部长 张謇 立宪派 海军部长 黄钟英 旧官僚 交通部长 汤寿潜 立宪派 内务部长 程德全 旧官僚 参谋部长 黄兴 同盟会员 财政总长 陈锦涛 旧官僚 法制局长 宋教仁 同盟会员 司法总长 伍廷芳 旧官僚 印铸局长 黄复兴 同盟会员 秘书长 胡汉民 同盟会员 所有各部次长 几乎同盟会员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主要成员情况表 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汉 满 蒙 回 藏 例题:南洋兄弟烟草公司 民国四年资本额增为一百万 元 随后又于 1918年增加资本为五百万元,一时变成了中国卷烟业的巨子。 回答:“民国四年”为公历哪一年。 “ 1918年”为民国哪一年。 1915年 民国七年 10、民国与公历换算( Y=民国某年; X=公历某年) 公式: Y=X 1912+1 X=Y+1912 1 临时参议院具有立法权 ,是立法机构 ,议员有 43人 ,其中同盟会成员占 33人 ,表明是以资产阶级革命派为主体的。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第一章的主权归属有何特点。 与中国古代社会人们的认识有何不同。 (2)第二章中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哪些观念 ? (3)第三、四、五、六章中的权力分工体现了什么思想 ? 第一章 “ 总纲 ” ,规定: “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 ; 第二章 “ 人民 ” ,规定: “ 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 ” ; “ 人民有保有财产 11、及营业之自由 ” ;人民得享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通信、信仰等自由。 第三章 “ 参议院 ” ,规定: “ 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 ” ; 第四章 “ 临时大总统副总统 ” , 规定: “ 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 ” ; 第五章 “ 国务员 ” ,规定: “ 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 ” ; “ 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 ” ; 第六章 “ 法院 ” ,规定: “ 法官独立审判,不受上级官厅之干涉。 ” 主权在民 自由平等 三权分立 责任内阁 *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912年 3月 11日(时间),孙 12、中山(人物)在南京(地点)颁布了参议院(机构)制定的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主要内容: 1)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2)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国民有人身、居住 等自由;国民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3)确立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制度; 4)特别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内阁总理由议会的多数党产生。 总理对总统要办的事项如不同意,可以驳回;总统颁布命令须由内阁总理副署才能生效。 其进步意义在于否定了君主专制,体现了主权在民原则 这些规定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 这些表明确立的政体是议会制(或内阁制)的民主共和制,可限制总统独揽大权 颁布的目的:用 临时约法 来限制袁世凯独裁,维护共和制度 13、 性质和意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革命阵营的危机与压力 施压 进攻汉口和汉阳 政治讹诈 军事威胁 外交孤立 经封济锁 革命党人 立宪派和旧官僚 帝国主义列强 袁世凯 革命阵营 清政府 三、辛亥革命的失败 南北议和 举荐袁世凯 清帝退位 让位袁世凯 袁世凯在北京就职 1)、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妥协性(内因) 2)、帝国主义的公开支持:军事威胁、外交孤立、经济封锁 3)、立宪派和旧官僚的乘机进攻 4)、袁世凯大耍两面派手段 1)、 纲领问题:没有一个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 2)、农民问题:没有发动农民群众,没有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 ; 3)、 政党问题:缺乏一个组织严密,坚强有力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4)、 军队问题:资产阶级没有建立自己的武装 1)、 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 2)、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没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