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第17课《解放战争》同课异构课件(1)内容摘要:
1、第 17课 解放战争 要求: 1、共产党领导的战役 2、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 3、解放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一、内战的爆发 庆谈判和政协会议 抗日战争胜利后, 谁 在竭力争取和平民主呢。 谁 在阴谋发动大规模内战呢。 “和平 民主 团结” 1945年,国共双方签署会谈 纪要,即双十协定 党派名称 人 数 国 民 党 8 共 产 党 7 民主同盟 9 青 年 党 5 无党派人士 9 反动力量 人民力量 中间力量 政协代表人数统计表 1946年 6月, 全面内战爆发 一、内战的爆发 庆谈判和政协会议 1946年国民党军队进攻中原解放区 内战初期 力量对比 军队 国 共 人口 3 亿 多 1亿多 控 2、制地区 大城市及主要交通线 中小 城市 及 农村 装备 现代化武器装备到牙齿 小米 加 步枪 外援 美 国 援 助 自力 更生 万 430 130 万 敌 强 我 弱 时间 地区 重点战役 结果 粉碎敌人全面进攻 粉碎敌人重点进攻 1946年 夏 中原 华东 晋冀鲁豫 晋绥 莱芜战役 新开岭战役 三下江南 四保临江 歼敌 70多 万人 1947年春 陕北 山东 青化砭 羊马河 蟠龙镇 沙家店 孟良崮 收复和解放了 150多座城市 重 点 武汉 南京 我军战略反攻的重点应该放在哪里。 一、内战的爆发 二、战略反攻和三大战役 庆谈判和政协会议 1946年国民党军队进攻中原解放区 1947年刘邓大军 3、千里跃进大别山 内线作战: 外线作战: 指解放区军民在解放区打击国民党军队的进犯,属于战略防御性质的作战 指人民解放军主力部队从解放区转向国民党统治区的进攻,属于战略进攻性质的作战 军队数量 装备及战斗力 群众基础 共产党 迅速增加, 280万人 建立了炮兵和工兵,战斗力提高 完成土改农民支持 国民党 迅速下降,365万人 士气低落,战斗力不强 人民反对,处境孤立 一、内战的爆发 二、战略反攻和三大战役 庆谈判和政协会议 1946年国民党军队进攻中原解放区 1947年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 大战役 经济上:当时东北是全国产粮最多的地区 , 其中大豆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 60%以上 , 工业产值占 4、全国的80%。 铁路 占全国的 50%以上 , 公路占全国的 50%, 另外还有广阔的航运网 , 许多优良的港湾。 战略上:如控制了东北就可以使东北和华北各解放区连成一片 , 并有一个兵源充足 , 物资雄厚的后方 ,摆脱长期以来被国民党分割包围的局面。 军事上 , 中共在东北的力量强于国民党。 中共进行战略决战,为什么首选东北战场。 战略 决战 (长 春 沈阳 营口 锦州 三大战役简况 战役名称 辽沈战役 作战部队和指挥员 东北解放军 林彪 罗荣桓 战役 时间 1948年 9月 歼灭和改 编敌人数 47万多人 解放地区 东北全境 歼灭或俘获 敌指挥官 范汉杰 廖耀湘 战略 决战 ( - 5、碾庄 双堆集 徐州 陈官庄 肢解敌人 各个击破 三大战役简况 战役名称 辽沈战役 作战部队和指挥员 东北解放军 林彪 罗荣桓 战役 时间 1948年 9月 歼灭和改 编敌人数 47万多人 解放地区 东北全境 歼灭或俘获 敌指挥官 范汉杰 廖耀湘 淮海战役 中原解放军和华东解放军 刘伯承 邓小平 陈毅 粟裕 谭震林 1948年11月 月 55万多人 长江以北 中下游地 区 杜聿明 黄百韬 黄维等 战略 决战 大同 石家庄 张家口 新保安 北平 天津 塘沽 (1949、 1、 31 分割包围 先打两头 后取中间 三大战役简况 战役名称 辽沈战役 作战部队和指挥员 东北解放军 林彪 罗荣桓 战役 时 6、间 1948年 9月 歼灭和改 编敌人数 47万多人 解放地区 东北全境 歼灭或俘获 敌指挥官 范汉杰 廖耀湘 淮海战役 中原解放军和华东解放军 刘伯承 邓小平 陈毅 粟裕 谭震林 1948年11月 月 55万多人 长江以北 中下游地 区 杜聿明 黄百韬 黄维等 平津战役 东北解放军和华北解放军 林彪 罗荣桓 聂荣臻 1948年11月 月 52万多人 华北全境 陈长捷等 一、内战的爆发 二、战略反攻和三大战役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庆谈判和政协会议 1946年国民党军队进攻中原解放区 1947年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 大战役 1949年 元旦 毛泽东:“将革命进行到底 ” 蒋介石:“求 7、和”声明 毛泽东为什么 又要提出和谈。 迅速结束战争 实现国内和平 减少人民苦难 蒋介石为何下野 李宗仁为何愿意 和谈。 企图与共产党 划江而治 国共北平和谈的结果怎样。 说明了什么问题。 一、内战的爆发 二、战略反攻和三大战役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庆谈判和政协会议 1946年国民党军队进攻中原解放区 1947年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 大战役 渡江战役 江阴 湖口 南京解放 国民党 发动内战 危机四伏 统治结束 重庆谈判 政协会议 共产党 争取和平 粉碎进攻 准备内战 全面进攻 重点进攻 战略反攻 刘邓大军 陈谢兵团 陈粟部队 战略决战 渡江战役 中国人民政协 辽沈战役 淮海战役 平津战役 一、内战的爆发 二、战略反攻和三大战役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庆谈判和政协会议 1946年国民党军队进攻中原解放区 1947年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 大战役。(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第17课《解放战争》同课异构课件(1)
相关推荐
、 高远 的天空、 哀鸣 的猿啼、孤零冷落 的小岛、 水落而出 的白沙、 低飞盘旋 的水鸟。 这些都是具有夔州三峡秋季特征的典型景物,捕捉入诗,不但形象鲜明,使人读了如临其境,展示一幅 既雄浑高远,又肃杀凄凉的秋景。 颔联写了萧萧而下的“无边落木(落叶)”、滚滚东流的“不尽长江”两种景物。 这样的景物,对于当时 55岁(逝世前 3年)、飘零流落同时又是一个现实主义诗人
1、辛丑条约 辛丑条约 标志着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辛亥革命前, 500多个不平等条约中,仅从 南京条约 到 辛丑条约 的 8次主要赔款,就被勒索 19亿多银元,相当于 1901年清政府全年财政收入的 16倍。 人民日报 2001年 10月 9日 500 19 16清政府的新政和预备立宪 预备立宪 为了遏止蓬勃发展的革命形势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 杜甫 《 登高 》 雁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 雁 归来。 —— 晏殊 《 浣溪沙 》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 字回时,月满西楼。 —— 李清照 《 一剪梅 》 结论:过雁象征思念、离愁 黄花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 李清照 《 醉花阴 》 结论:黄花比喻女子憔悴的容颜、孤苦飘零的晚境 梧桐一叶知秋
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的关爱,就是罗素活着的全部内容。 [苏必修五] 我们头上的灿烂星空。 充满激情 渊博而有创造性 富有同情心 罗素是一个具有崇高的人格 和博大的情怀之人。 4.罗素为什么渴望爱情。 有三个理由: 爱情给作者带来狂喜; 给作者解除孤寂; 令作者看到圣徒和诗人们所想象的天堂景象的神秘缩影。 [苏必修五] 我们头上的灿烂星空 整体感知
赞其功 颂其德 1 2 73 8 9 理清文章脉络 (起始句、过渡句、总结句 ) 小 结 文本探究 一 刻骨铭心 永志不忘 万分悲痛 讳饰(说话时遇到有犯忌的事物,不直说这种事物,而用别的话来回避掩盖或装饰美化的修辞):含蓄委婉地表达了痛惜崇敬之情 流露出未能在马克思临终时陪伴在他身边的无限惋惜和遗憾的感情。 3月 14日下午两点三刻,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
1、第 15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 你知道中国共产党人从国民大革命的失败中获得最惨痛的教训是什么吗。 教训:工人阶级应该坚持对于革命、尤其是革命武装的领导权。 这是一支正义之师 ,这是一支威武之师,那么 我们这支人民的军队是怎么建立起来的呢 ? 一、南昌起义( 1927、 8、 1) 1、背景: ( 1 )中共认识到掌握武装力量的重要性 (中共为什么要进行武装起义。 )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