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第13课《两汉经济的发展》ppt课件内容摘要:
1、黄河壶口 黄河故道 “ 汉武帝元光三年(公元前 132年),黄河在下游(今河南濮阳附近)决口,泛滥 16个郡, 20多年都没能堵住 西汉后期,水利长期失修黄河又泛滥成灾。 ” 假如你是汉武帝,面对此情此景你将怎样办。 结果:八十多年里,黄河下游没 有发生过大水灾 汉武帝 朕要亲自治黄河,看它还决口不。 王景 是,臣遵旨。 你去修河吧。 结果:被淹没的土地又变成了良田;以后 八百多年里,黄河没有改道。 汉明帝 犁 壁 提高了耕作效率,比欧洲早了一千多年 它大大地加快了播种的速度,提高了播种质量。 耧车 汉代牛耕图 图为二牛一人的犁耕法比当时的耦耕法效率高 一、治理黄河和农业进步 1、黄河的治理: 2、西汉 汉武帝时期 2、农业的进步 农具的进步 农作物的进步 东汉 明帝时期 王景 犁壁 二牛抬杠 耧车 小麦(北方) 水稻(南方) 千亩桑麻 长沙马王堆 1号汉墓女主人 辛追 素纱襌衣 这件纱衣应属于 辛追。 辛追生活在22个世纪之前的汉代,是 长沙 国丞相利苍的妻子,死于公元前 186年,享年 50岁。 1972年出土于长沙市东郊浏阳河旁的马王堆 1号墓。 时逾 2100多年,形体完整,全身润泽,皮肤覆盖完整,毛发尚在,指、趾纹路清晰,肌肉尚有弹性,部分关节可以活动,几乎与新鲜尸体相似,是世界上保存最好的湿尸。 湖南省博物馆曾委托南京云锦研究所复制这件总重 49克的素纱襌衣。 但该研究所复制出来 3、的第一件素纱襌衣的重量超过 80克。 后来,专家共同研究才找到答案,原来现在的蚕宝宝比几千年前的要肥胖许多,吐出来的丝明显要粗、重,所以织成的衣物重量也就重多了。 紧接着专家们着手研究一种特殊的食料喂养蚕,控制蚕宝宝的个头,再采用这些小巧苗条的蚕宝宝吐出的丝复制素纱襌衣,终于织成了一件 一研究竟耗费专家们 13年的心血。 水排(东汉 杜诗 发明) “杜诗,字君公,河内汲(今河南卫辉人也)。 ” “ 公元 31年,迁南阳太守 善于计略,省爱民役。 造作水排,铸为农器,用力少,具功多,百姓便之 ” 后汉书 . 杜诗传 请说出史料中的人物、发明及意义。 二牛抬杠 两汉时期提高生产效率的 三项科技发明 耕犁 4、、耧车、水排 江苏徐州市汉兵马俑博物馆复制的“ 炒钢 ” 盔甲 “ 炒钢 ” 技术 汉代炒钢是怎么回事。 炒钢是西汉中期出现的新技术, 冶炼的方法是先将生铁加热到液 态半液态,然后靠鼓风或加进精矿 粉,降低生铁的含碳量,使其成钢。 因冶炼中不断搅拌,像炒菜一样,因 而得名。 欧洲 18世纪中叶才出现炒钢技术。 铸铜业 长信宫灯 马踏飞燕 玉器制造业 中山靖王 刘胜 的 金缕玉衣 ,用一千多克金丝连缀起 2498大小不等的玉片制成。 二、丝织和冶炼技术的提高 1、丝织 丝织技术 丝织品 提花机 染色 素纱襌衣 2、冶铁技术的提高 杜施发明水排 “炒钢”技术 东汉市集画像砖 农业 手工业 商业 三 5、、商业的繁荣 1、东西二京 长安 洛阳 2、商业区 市 西京 :长安 东京 :洛阳 规模宏大 人口众多 设施完备 市场独立 特点: 东汉集市画像砖 动脑筋 : 两汉时期 ,统治者在城市管理方面有一些规定 :如 ,市场贸易时间有一定限制 ,春夏不得掏鸟的卵 ,不得“弹射飞鸟” ;城内民宅必须种树 ,否则要受罚 你怎么看 ? 这些规定太死了 ,买东西很不方便。 鸟有益鸟,有害鸟,捕杀害鸟是对的。 这些规定很对,有利于市场管理和环境保护。 1、 措施:收回盐铁官营权和铸币权 , 统一铸五铢钱 四、加强中央集权的经济措施 四、加强中央集权的经济措施 2、作用 抑制奸商牟取暴利 增加中央财政收入 实现经济 6、的大一统 两汉经济发展的原因 大一统局面的出现,为社会经济的 发展奠定基础; 统治者实行的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措 施,如重农、兴修水利等,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保障; 科学技术的进步,如:农业、手工 业方面的成就,为商业社会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类别 成就 农业 兴修水利 汉武帝治理黄河 东汉明帝派王景治理黄河 生产工具 安装犁壁 发明播种工具 耧车 耕作技术 二牛抬杠 农作物 南种水稻北种小麦 桑麻广泛种植 手工业 丝织业 使用 提花机 染色技术高超 冶铁业 杜诗发明 水排 商业 东西二京 长安、洛阳 专门商业区 市 1、西汉时期大规模治理黄河是在( ) A、汉高祖时期 B、汉文帝时期 C、汉 7、武帝时期 D、汉景帝时期 2、东汉明帝时主持治理黄河的是( ) 、王景 、史禄 、李冰 、窦固 C A 、耕犁安装便于翻土碎土的犁壁是在( ) 、春秋时期 、战国时期、西汉时期 、东汉时期 、西汉时发明的新兴播种工具是( ) 、犁壁 、筒车 、耧车 、水排 C C 、汉武帝时由中央统一铸造发行的货币是( ) 、五铢钱 、圆形方孔半两钱 、铲形和币 、刀形币 、我国牛耕普遍使用二牛抬杠的耕作方法是在( ) A、春秋时期 B、战国时期 C、秦朝 D、西汉 A D 7、杜诗发明的“水排”是一种( ) A、鼓风冶铁工具 B、灌溉工具 C、播种工具 D、纺织工具 8、我国铁制兵器逐步取代青铜兵器是在 ( ) A、战国时期 B、秦 C、汉代 D、魏晋 C A 9、汉朝时实行的对我国后世的经济发展有深远影响的政策是( ) A、重农抑商政策 B、休养生息政策 C、统一度量衡、货币 D、大力兴修水利 10、与两汉时期人称东、西二京相对应的两个城市分别是今天的( ) A、西安、洛阳 B、长安、洛阳 C、洛阳、西安 D、洛阳、长安 A C。(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第13课《两汉经济的发展》ppt课件
相关推荐
1、大地在我脚下,国计掌于手中, 哪个再敢多说话。 夷平六国是谁,哪个统一称霸, 谁人战绩高过孤家。 高高在上,请君看吧, 看朕之江山美好如画。 登山踏雾、指天笑骂,舍我谁堪夸。 秦是始、人在此,夺了万世潇洒, 顽石刻、存汗青,传诵我如何叱诧。 第十课 “ 秦王扫六合 ” 咸阳 秦 公元前 221年 1、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混战局面; 2、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 3、符合人民的愿望 4
词,力透纸背,雄壮有力,什么叫做震古烁今的伟大绝唱。 就是一部作品产生之后,不管经过了多少个时代,每次读起来都能敲打着你的胸膛,震撼着你的心灵。 这是怎样的宏伟开阔,又是怎样的雄壮有力。 但是就是这样宏伟开阔的历史,雄壮有力的历史,也在时间的长河的不断冲刷之下,消失殆尽。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这句话在文段中起什么作用。 承上启下,也就是说从上阙的写景,过渡到下阙的写人。 好
1、 公元前 221年,秦王嬴政建立了强大的秦帝国,嬴政自称秦始皇。 他妄想自己的帝国千秋万代,但是帝国却仅仅存在了 短短的 15年 ,秦王朝为什么昙花一现、迅速走向灭亡了呢。 材料一:秦朝法律规定,男子 17岁就需要到官府登记户籍,从此开始服徭役,直到 60岁才能免除。 据估计,当时全国人口有 2000万,秦始皇北筑 长城 征调三十万,南戍五岭又五十余万,修建 阿房宫 、 骊山陵 又七十余万
理清情感脉络。 1. 互相交流阅读成果,彼此表述对文章情感的理解。 2. 关键词句的筛选,揣摩潜台词,把握情感脉络。 (此项内容已经要求在阅读时做了准备并且同学之间已经做了初步交流,因此,这里可以集体梳理一下) 关键词 句:(在理出这些词句的同时,需要引导学生对这些词句进行揣摩,能够说出隐含在表像下面的情感,充分挖掘其潜台词,从而把握作者情感及其变化) 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
1、第 16课 昌盛的秦汉文化 (一 ) 汉武帝 沁园春 雪 毛泽东 北国风光, 千里冰封, 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 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 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 原驰蜡象, 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 看红装素裹, 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 , 略输文采; , 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 , 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 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 场景一:汉朝宫廷
1、 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大漠驼铃、黄沙万里 吐鲁番 一、张骞出使西域 两汉时期 ,人们把今天甘肃 玉门关 和阳关以西 , 也就是现在新疆地区和更西的地方 , 称为 西域。 楼 兰 古 迹 两汉时期人们把今天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也就是现在新疆地区和更西的地方称为西域。 西域的地理位置 玉门关 阳关 阳关三叠 渭城曲 渭城朝雨邑轻尘; 客啥青青杨柳新。 劝君更进酒一杯; 西出阳关无故人。 凉州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