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第22课《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二)》课件内容摘要:
1、东汉 魏 蜀 吴 西晋 十六国 东晋 北魏 东魏 西魏 北齐 北周 隋 宋 齐 梁 陈 南朝 北朝 称 谓 人 物 朝 代 主 要 成 就 祖冲之 郦道元 贾思勰 数 学 家 天文学家 南朝 在数学领域求得比较精确的 圆周率 : 先世界近 1000年。 农学家 北朝 著 齐民要术 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在世界农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地理学家 北魏 著 水经注 是一部综合性的地理专著。 魏晋南北朝科学成就简表 第 22课 承上启下的 魏晋南北朝文化(二) 项 目 人 物 朝 代 代 表 作 品 书 法 东 晋 绘 画 顾 恺 之 雕 塑 南 北 朝 王羲之 东 晋 兰 亭 序 2、女史箴图 洛神赋图 山西大同:云冈石窟 河南洛阳:龙门石窟 魏晋南北朝的艺术成就 金文 铭文 大篆 小篆 隶书 楷书 行书 草书 甲骨文 文字的演变 书法成为一门艺术: 东汉末年 ( 1) _朝时期的人们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 _,有文字可考的历史由此开始。 ( 2分) ( 2)西周青铜器毛公鼎内刻有近 500个文字,这种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又叫做 “ _”。 ( 1分) ( 3)秦统一后, _(人物)下令把 _作为全国规范文字。 后又推行笔画更为简单的隶书。 ( 2分) ( 4)东汉末年,书法逐渐成为一种艺术。 魏晋时期,楷书草书行书流行,东晋王羲之的 _ ,被称为 “ 天下第一行书 ”。 3、唐朝颜真卿、 _,分别创立 “ 颜体 ” 、 “ 柳体 ”。 ( 2分) ( 5)谈谈你对汉字或书法艺术的认识。 ( 1分) 31( 8分) ( 1)商(殷)( 1分);甲骨文( 1分) ( 2)金文(铭文)( 1分) ( 3)秦始皇 (嬴政)( 1分);小篆( 1分) ( 4)兰亭序( 1分);柳公权( 1分) ( 5)汉字:历史悠久;由繁到简;有利于文化传承与发展;有利于国家统一 书法:实用功能;审美功能 (任答一点,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得分)( 1分) 东晋王羲之: 大书法家;博采众长,书风独特;集书法之大成,写出的字,有 “ 天下第一行书 ” 的美誉。 被后人称为 “ 书圣 ”。 代表 4、作 兰亭序 被誉为 “ 天下第一行书 ”。 大放 光彩 的书画艺术 “书圣 ” 王羲之 书成换白鹅 题扇桥 欣赏 兰 亭 天下第一行书 兰亭序 (摹本) 天下第一行书 兰亭序 全帖 28行共三百二十四字,其中 “ 之 ” 有二十一个每个 “ 之 ”的写法各不相同 清风出袖,明月入怀。 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欣赏与临摹: 从王羲之的 兰亭序 中二十一个不同写法的“之”字,你能体会出王羲之的书法艺术特点吗。 “三绝 ” : 才绝 画绝 痴绝 “春蚕吐丝,流水行地, 以形写神,皆出自然 ” 女史箴图 洛神赋图 顾恺之 洛神赋图 长卷 江南春 千 里 莺 啼 绿 映 红, 水 村 山 郭 酒 旗 风 5、。 南 朝 四 百 八 十 寺, 多 少 楼 台 烟 雨 中。 杜牧 四 百 八 十 寺 佛教的盛行和范缜的 神灭论 神灭论 揭露了统治阶级利用佛教欺骗人民的事实,系统的阐述了 无神论思想。 是我国古代思想史上的宝贵遗产。 北朝最著名的石窟有哪些 ?建在何地 ? 云冈石窟 山西大同 龙门石窟 河南洛阳 为什么建于这两个地方 ? 三、石窟艺术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石窟艺术,继承了秦汉以来我国的艺术传统,也吸收了外来佛教艺术的特点,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云冈石窟 位于山西大同市西郊,现存 53窟,佛像 5万余尊。 其中第 20窟的露天大佛,高 像造型雄伟,面部丰满而柔和,两肩宽厚,是云冈石窟的 6、代表作品。 云冈石窟 是中国三大石窟艺术宝库之一,从 北魏孝文帝 迁都洛阳前后开始动工开凿,历经东魏、西魏、北齐、隋、唐、宋诸朝,雕凿不绝。 据统计,东西两山现存窟龛 2345个,碑刻题记 2800余块。 共有近 11万尊大小佛像,虽经一千多年的风化和上世纪 30年代外国掠夺者的盗窃破坏,仍然保持了相当可观的面貌。 龙门石窟 位于今河南洛阳市南的龙门山。 龙门石窟 请你说出北朝时开凿的两大著名石窟是什么。 石窟中的佛像有什么特点。 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 科学技术 数学家 祖冲之 农学家 贾思勰 郦道元 地理学家 艺术 书法 王羲之 兰亭序 绘画 顾恺之 女史箴图 洛神赋图 云冈石窟 龙门石窟 7、石窟艺术 山西大同 河南洛阳 圆周率 齐民要术 水经注 1、 东晋有 “ 书圣 ” 之美誉的是著名书法家 , 代表作为。 2、 东晋时期最为出色的画家是 , 代表作有 和。 3、 山西大同的 和河南洛阳的 ,都是我国古代雕塑中石窟艺术的宝库。 王羲之 兰亭序 顾恺之 女史箴图 洛神赋图 云冈石窟 龙门石窟 1、书法逐渐成为一种艺术是在( ) A、东汉末年 B、三国时期 C、西晋时期 D、东晋时期 2、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的作品是( ) A、 兰亭序 B、 桃花源记 C、 孔侍中贴 D、 快雨时晴贴 3、“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这是唐朝诗人杜牧的名句,此诗最能说明 ( ) A南朝的寺庙在历史上最多 B南朝的雨水最大 C南北朝时期佛教盛行 D南朝的寺庙都笼罩在烟雨中 4、下列关于石窟艺术,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体现了田园诗意境 B吸收了佛教艺术的优点 C继承了秦汉造型艺术的风格 D佛教盛行的结果 C A 分析材料: 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晋书 请回答: 1、这是人们对谁的书法作品的赞誉。 这位书法家生活在哪个朝代。 2、这位书法家的代表作是什么。 这部作品有什么美誉。 后人怎样评价他。 王羲之 东晋 兰亭序 天下第一行书 书圣 帝后礼佛图 北魏 动脑筋 左边是龙门石窟中的北魏 帝后礼佛图 部分 ,它反映了当时生活中的什么问题。(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第22课《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二)》课件
相关推荐
也就越突出,罪过也就更加深重。 至入人栏厩,取人马牛者,其不义又甚攘人犬豕鸡豚。 此何故也 ?以其亏人愈多。 明确: 至于进入别人牛栏马厩,偷取别人马、牛的,他的不仁不义又比偷取别人的 狗猪鸡的更严重。 这是什么缘故呢。 因为他损害别人 (的利益 )更大。 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罪益厚。 明确: 假若损害别人 (的利益 )越多,他的不仁不义也就更突出,罪过也就更加深重。 至杀不辜人也,拖其衣裘
日没夜地站在那儿从你没有出生一直站到这个世界上又没了你的时候; 譬如 暴雨骤临园中,激起一阵阵灼烈而清纯的草木和泥土的气味,让人想起无数个夏天的事件; 譬如 秋风忽至,再有 一 场早霜,落叶或飘摇歌舞或坦然安卧,满园中播散着熨帖而微苦的味道。 味道是最说不清楚的。 味道不能写只能闻,要你身临其境去闻才能明了。 味道甚至是难于记忆的,只有你又闻到它你才能记起它的全部情感和意蕴。
1、秦朝的疆域 东到大海 西到陇西 北到长城一带 南到南海 冒顿统一蒙古草原 冒顿单于 冒顿单于(。 前174),匈奴部落联盟首领,姓挛氏,在位时间约为前209至前174年。 初质于月氏。 其父头曼单于攻月氏,冒顿盗月氏善马逃归,头曼以为勇,命统率万骑。 前209年杀父自立为单于,其时正值秦末,中原连年战乱不息。 冒顿单于在东边击败东胡,西边赶走月氏后,乘虚攻占河南地(今内蒙河套)。
1、请阅读课文导读部分和第一段 后回答一下问题: ( 1)你认识的 三国演义 里面的人物有哪些。 ( 2)请简述一下 东汉末年 的混战情况。 东汉王朝的崩溃 东汉前期,皇帝很注意防止外戚干政,严格限制他们的政治权力不让他们权力过大。 皇帝死后,和帝十岁即位。 以后继位皇帝多是小儿,太后则是少年寡妇。 太后临朝听政,实际上是依靠娘家的父兄掌权,因此形成庞大的外戚权力集团,左右朝政。
结 ”关系不大。 作者 把 仅仅只是表现为对家的思念的乡土情结逐渐 上升到 爱国情怀的高度,是乡土情结新的时代内涵。 的潮流,并赞颂他们不忘桑梓之情,慷慨奉献,与祖国休戚相关。 请你结合乡土情结,分析这样写的作用和好处。 (第六节) 把 乡土情结 提高到 民族凝聚力 的高度来认识, 丰富并升华了 乡土情结的内涵, 既 照应了前文, 也 使本文的主题得到深化; 具体说明
1、第 21课 承上启下的 魏晋南北朝文化(一) 一个朝代名称的复合词。 魏指的是三国里的曹魏。 晋主要指的是司马氏所建立的西晋与 东晋 (此时北方是五胡十六国时代 )。 南北朝则指当时南北对峙的几个朝代, 南方包括宋、齐、梁、陈四朝,北方则有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 魏晋南北朝 唐尧虞舜夏商周 ,春秋战国乱悠悠。 秦汉 三国晋统一 ,南朝北朝 是对头。 隋唐五代又十国 ,宋元明清帝王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