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1课件 1.1 沁园春 长沙内容摘要:
1、代诗歌序 题 目 作 者 学 习 目 标 1 沁园春 长沙 毛泽东 1 . 了解诗歌的意象 , 把握诗歌的形象。 2 . 感受并领悟诗人的理想抱负和精神境界。 2 诗两首 雨 巷 戴望舒 1 . 赏析雨巷中的形象。 2 . 体会再别康桥的情感。 3 . 了解现代诗歌的 “ 音乐美 ”“ 绘画美 ”“ 建筑美 ”。 再别康桥 徐志摩 3 大堰河 我的保姆 艾 青 1 . 鉴赏大堰河的艺术形象。 2 . 鉴赏诗歌运用对比、反复、排比等表现手法的抒情艺术。 重在诵读。 诵读的目的不仅是熟记诗歌内容 ,更在体会诗歌语言的音韵美。 诗歌尤其讲究语言的运用 ,其艺术形象的塑造、意境的营建以及情感的传达 ,都 2、要借助语言实现。 都是通过意象来营造氛围、塑造形象、表达情感的。 学习诗歌 ,首先要了解意象 ,通过对作者选用的意象的分析揣摩 ,体会诗歌的意境 ,进而把握诗歌的主旨 ,领悟作者的情感。 可以采用模仿练习的方式。 “羡鱼 ”不如 “结网 ”,模仿诗人的手法技巧 ,尝试写写诗歌 ,这是最好的学习。 也可以举行诗歌朗诵比赛 ,通过朗诵加深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园春 长沙咏梅 毛泽东 读陆游咏梅词 , 反其意而用之。 风雨送春归 , 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 , 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 , 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 , 她在丛中笑。 1 9 6 1 年 12 月 赏析 这首词的小序表明了作者的创作契机 3、。 词的起句 “ 风雨 ”“ 飞雪 ” 点出了季节的变化 ,以健笔凌云之势 , 表现了廓大的胸襟与气度 , 气势昂扬。 词的上阕重点写背景 , 以背景反衬形象 , 使梅花具有铮铮铁骨和挑战精神 ; 下阕则浓墨重彩写形象 ,突出梅花甘愿隐于百花之中的情操 , 使梅花具有明媚开朗、至刚无欲的品格。 一个 “ 俏 ” 字 , 成为过渡的桥梁 , 使词的境界浑然天成。 识链接 基础梳理沁园春 长沙写于 1925年秋天。 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 ,毛泽东离开韶山前往当时革命活动的中心广州 ,路过长沙时所写。 毛泽东从 1911年到 1925年 ,曾数度在长沙学习、工作和从事革命活动。 在这段岁月里 ,他曾和蔡和森、 4、何叔衡等正值青春年少、立志救国的知识青年一起 ,意气风发、热情奔放地投身到时代的洪流中 ,指点江山 ,激扬文字 ,抨击黑暗 ,宣扬真理 ;并且在学习之余 ,登岳麓山 ,游湘江水 ,览橘子洲。 这首词就是这一段斗争生活的真实反映 ,表现了青年时期的毛泽东和其战友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概。 识链接 18931976),字润之 ,笔名子任。 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 ,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 ,政治家 ,军事家 ,诗人 ,书法家。 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 形成于 唐代 而极盛于宋代。 从篇幅长短角度分为小令、中调、长调三类 :58字以内为小令 ,59至90字为中调 ,91 5、字以上为长调 ,又叫 “慢词 ”。 词牌名。 相传东汉明帝女儿有沁水公主园林 ,后来被外戚窦宪仗势夺取 ,有人作诗咏其事 ,此词牌由此得名。 该词属长调 ,上下两阕 ,114字。 识链接 读音 加点字 读音 湘江 x i n g 橘子洲 百 舸苍茫 c n g 寥廓 o 携x 峥嵘 z h n g 挥斥方 遒q 看 观 看k n 尽 尽然 j n 看护 k n 尽快 识链接 易错字 词语 易错字 雄 y n g 鹰 寥 k u 廓 义愤填 y n g 膺 广 k u 阔 y n 品 赝 制 遏 c h u 怅 惆 竭 c h u 密 稠 j n g 争 竞 未雨 c h u 缪 绸 究 j n g 竟 6、 识链接 )寥廓 :高远空旷 ,文中指宇宙的广阔。 (2)峥嵘 :这里是不平凡、不寻常的意思。 (3)激扬文字 :写出激浊扬清的文章。 (4)风华正茂 :风采才华正盛。 (5)中流 :江心水深流急的地方。 识链接 )意气 义气辨析 :“意气 ”: 意志和气概。 “书生意气 ”采用的就是这个意思。 志趣和性格。 如 “意气相投 ”。 由于主观和偏激而产生的情绪。 如 “闹意气 ”“意气用事 ”。 “义气 ”: 指由于私人关系而甘于承担风险或牺牲自己利益的气概。 如 “讲义气 ”。 有这种气概或情感。 如 “你看他多么慷慨 ,多么义气 ”。 例句 : 日前 ,有新闻报道 ,八旬老汉 意气 用事 ,数十万现金被剪成纸屑 7、。 现实生活中 ,讲 义气 固然重要 ,但不能不分是非 ,更不能触犯法律。 识链接 基础梳理(2)指点江山 指天画地辨析 :两个成语都有 “指点 ”“评说 ”的意思 ,但感情色彩和含义并不相同。 “指点江山 ”,是 “指点评论国家大事 ”的意思 ,是褒义词 ,形容志向气概很大 ;而 “指天画地 ”,形容说话无所顾忌、忘乎所以的样子 ,亦指发誓赌咒 ,是贬义词。 例句 : 许多仁人志士年轻时就有雄伟的志向 ,他们著书立说 ,指点江山 ,引领一代潮流。 有些所谓的 “大师 ”,指天画地 、口若悬河 ,其实是胸无点墨的莽夫。 识链接 )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 (2011天津高考 )(2 8、)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 ,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 ,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 ,激扬文字 ,粪土当年万户侯。 标二问题导思 多维探究 文脉图解【目标一】 把握内容 ,下阕抒情 ,这首词符合这一特点吗 ?请简要说明。 参考答案 :符合。 上阕描绘湘江绚丽多彩的秋色图 ;下阕抒发凌云壮志的革命豪情。 独立寒秋 ,湘江北去 ,橘子洲头 ”有什么作用 ?哪个词点明季节 ?参考答案 :开头三句交代了时间、地点和人物 诗人自己。 “寒秋 ”点明季节。 “看 ”具有领起下文的作用 ,领起哪几句 ?下阕中哪个字也具有这样的作用 ?领起哪几句 ?参考答案 :上阕中的 “看 ”字 ,领起 “万山红遍 9、”至 “万类霜天竞自由 ”七句 ;下阕中的 “怡 ”也具有这样的作用 ,领起下文七句。 标二问题导思 多维探究 这些景物有怎样的特点 ?请根据提示填空。 作者视角 景物 特点 远眺 万山红遍 , 层林尽染 近观 动景 仰视 鹰击长空 俯瞰 鱼翔浅底 静景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动景动景标二问题导思 多维探究 文脉图解标二问题导思 多维探究 文脉图解【目标二】 理清思路 ,立 ”“看 ”“问 ”三个动词贯串 ,下阕由哪几个动词贯串 ?下阕的内容是什么 ?参考答案 :下阕由 “忆 ”和 “记 ”两个动词贯串 ,回忆了往昔的峥嵘岁月和壮志豪情。 2.“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的意思是什么 ?有什么 10、作用 ?参考答案 :这两句的大意是 :就在这橘子洲上 ,曾经和许多革命战友聚会、游览 ,度过了许多不平凡而有意义的岁月。 作用 :从上阕独往旧地重游 ,过渡到对往昔生活的回忆。 标二问题导思 多维探究 文脉图解3.“恰同学少年 ”至 “浪遏飞舟 ”数句 ,塑造了怎样的青年革命家形象 ?参考答案 :塑造了意气风发、挥斥方遒、激扬文字、指点江山的同学少年形象 ,表现了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派、改造旧世界的革命豪情。 维探究 提示 :结构上的特点 ,可结合上下阕的具体内容分析 ,如上阕主要是写景 ,下阕主要是抒情 ;上阕提出问题 ,下阕回答问题。 参考答案 :这首词上阕描绘了一幅多姿多彩、 11、生机勃勃的 “湘江秋景 ”图 ,通过寒秋、霜天、万山、层林、湘江、百舸、飞鹰、游鱼等意象 ,形象地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对当时革命形势的深切感受 ,并即景抒情 ,提出了苍茫大地由谁来主宰的问题。 下阕回忆了往昔峥嵘岁月 ,表现了诗人与战友们改造旧中国的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和壮志豪情 ,形象含蓄地回答了 “谁主沉浮 ”的问题。 维探究 湘江的秋是 “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流光溢彩、生机勃勃的 ,全无衰微肃杀之气。 但诗人为什么从 “寒 ”字起笔 ?谈谈你的理解。 提示 :可以从虚实结合的手法和当时的社会环境等角度分析。 参考答案 :观点一 “ 寒 ” 是当时节气的实写 , 因为时令已到秋天 , 万物染霜 ,人们已经觉察到了寒意。 观点二 “ 寒 ” 是虚写 , 是为下文的抒情做铺垫 , 正是因为 “ 寒 ”“ 独 ”等字的渲染 , 才让诗人 “ 怅 ”“ 问 ”“ 忆 ” , 进而抒发革命豪情。 观点三 “ 寒 ” 暗喻时局的艰危 , 虽然革命蓬勃发展 , 但军阀对进步人士的搜捕并未停止。 有资料记载 , 此时军阀赵恒惕正在搜捕毛。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1课件 1.1 沁园春 长沙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