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语文)必修1课件 4.13 兰亭集序内容摘要:
1、亭集序首 页 其三 ) 东晋 王羲之 三春启群品 , 寄畅在所因。 仰视碧天际 , 俯磐渌水滨。 寥朗无崖观 , 寓目理自陈。 大矣造化工 , 万殊莫不均。 群籁虽参差 , 适我无非新。 赏析 本诗的诗意可与兰亭集序中的 “ 仰观宇宙之大 , 俯察品类之盛 , 所以游目骋怀 , 足以极视听之娱 , 信可乐也 ” 等内容相照应。 “ 寓目理自陈 ”“ 群籁 ”“ 适我 ” , 分别是 “ 极视听之娱 ” 的 “ 视 ” 与“ 听 ”。 另外 , “ 三春启群品 , 寄 畅在所因 ” 与兰亭集序中的 “ 暮春之初 , 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 群贤毕至 , 少长咸集 ”“ 引以为流觞曲水 , 列坐 2、其次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 一觞一咏 , 亦足以畅叙幽情 ”等句照应。 全篇诗意清新 , 简洁有味。 比如 , 从情感流露来说 , 此诗通篇洋溢着欢乐和喜悦 , 而兰亭集序除了喜悦 , 还有感慨和悲叹 , 交织着多种情感。 再比如 , 本诗虽寥寥数语 , 却蕴含着对人生的感悟。 虽无法像散文兰亭集序那样具体阐述 , 却也能让人回味出来。 首 页 关链接 知识梳理兰亭 , 是东晋时期会稽郡山阴 ( 今浙江绍兴 ) 城西南郊名胜。 这里山清水秀 , 风景幽雅 , 是当时名流雅士时常集会的地方。 东晋穆帝永和九年 ( 3 5 3 ) 上巳节 ( 三月初三 ), 王羲之和谢安、孙绰、支遁等名士共四十一人在兰亭 3、集会 , 举行禊礼 , 饮酒赋诗 , 事后将作品结为一集 ,由王羲之写了这篇序总述其事。 首 页 关链接 知识梳理1 . 王羲之 ( 3 2 1 3 7 9 ) , 字逸少 , 东晋琅玡临沂 ( 今属山东 ) 人。 东晋书法家、文学家 , 被后世誉为 “ 书圣 ”。 2 . 序 : 文体名 , 有书序 ( 介绍作品主旨、写作经过等 ) 、赠序 ( 临别赠言 ) 、寿序 ( 祝寿的文字 ) 等不同类别。 3 . 宴集序 : 书序的一种 , 古人宴集时 , 常一同赋诗 , 诗成后公推一人作序。 首 页 关链接 知识梳理1 . 注字音 加点字 读音 加点字 读音 癸丑 趣舍 会稽 i 形 骸h i 4、修 禊事 嗟悼 流 觞s h n g 齐彭 殇s h n g 2 . 识通假 亦 由今之视昔 ( 通 “ 犹 ” ) 首 页 关链接 知识梳理3 . 解多义 ( 1 ) 一 俯仰一世 ( 数词 , 一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 动词 , 把 看作一样 )( 2 ) 修乃重修岳阳楼 , 增其旧制 ( 动词 , 修建、修理 )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 ( 动词 , 治理、整治 )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 ( 动词 , 修订、修改 )邹忌修八尺有余 ( 形容词 , 高 )修短随化 ( 形容词 , 长 )首 页 关链接 知识梳理( 3 ) 期会天大雨 , 道不通 , 度已失期 ( 名词 , 期限 )期年之 5、后 , 虽欲言 , 无可进者 ( 名词 , 读音为 , 一周年 )况修短随化 , 终期于尽 ( 动词 , 会合 )( 4 ) 致所以兴怀 , 其致一也 ( 名词 , 情趣 )假舆马者 , 非利足也 , 而致千里 ( 动词 , 到达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 动词 , 获得、得到 )首 页 关链接 知识梳理( 5 ) 临未尝不临文嗟悼 , 不能喻之于怀 ( 动词 , 面对 )居高临下 ( 动词 , 从高处往低处看 )先帝知臣谨慎 ,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 副词 , 将 要 )( 6 ) 次列坐其次 ( 名词 , 近旁 , 旁边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 ( 动词 , 编次 )师退 , 次于召陵 ( 6、动词 , 临时驻扎 )首 页 关链接 知识梳理4 . 辨活用 ( 1 ) 足以 极视听之娱 ( 穷尽 , 尽享 , 名词用作动词 ) ( 2 ) 群 贤毕至 , 少长 咸集 ( 贤 , 贤士。 少 , 年轻的人。 长 , 年长的人。 都为形容词用作名词 ) ( 3 ) 固知 一死生为虚诞 一样 , 相同。 这里用作动词 , 以 为一 ( 把 看作一样 ) ( 4 ) 齐彭殇为妄作 ( 同等 , 相同 , 这里用作动词 , 以 为齐 ) 首 页 关链接 知识梳理5 . 分古今 ( 1 ) 引 以为 流觞曲水 古义 : 文中是 “ 以 ( 之 ) 为 ”。 今义 : 认为。 ( 2 ) 向之所欣 古 7、义 : 过去 , 以前。 今义 : 介词 , 表示动作的方向。 ( 3 ) 亦将有感于 斯文 古义 : 这篇文章。 今义 : 文雅。 ( 4 ) 列坐 其次 古义 : 它的旁边 , 此处指曲水旁边。 今义 : 次第较后 , 表列举时为第二 ; 次要的地位。 首 页 关链接 知识梳理6 . 明句式 ( 1 ) 死生亦大矣 ( 判断句 ) ( 2 ) 一死生为虚诞 ( 判断句 ) ( 3 ) 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 介宾短语后置句 ) ( 4 ) 仰观宇宙之大 , 俯察品类之盛 ( 定语后置句 ) 7 . 积名句 ( 1 ) 群贤毕至 , 少长咸集。 ( 2 ) 是日也 , 天朗气清 , 8、惠风和畅。 仰观宇宙之大 , 俯察品类之盛。 ( 3 )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 一觞一咏 , 亦足以 畅叙幽情。 ( 4 ) 仰观宇宙之大 , 俯察品类之盛 , 所以游目骋怀 , 足以极视听之娱 , 信可乐也。 ( 5 ) 或取诸怀抱 , 晤言一室之内 ; 或因寄所托 , 放浪形骸之外。 ( 6 )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 齐彭殇为妄作。 首 页 维探究 文脉图解 技法鉴赏 文白对照目标一 体会本文情景交融、叙议结合的写作手法及行文的巧妙 1 . 第一段文字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 提示 : 写景抒情 ,叙议结合。 如叙说 “ 此地有崇山峻岭 ,茂林修竹 列坐其次 ” , 下面紧接着引申而论 “ 9、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亦足以畅叙幽情 ” ; 下面也同样是叙议结合 :“ 是日也 ,天朗气清 ,惠风和畅。 ” 由良辰、美 景、赏心、乐事得出这样的结论 : “ 仰观宇宙之大 , 俯察品类之盛 , 所以游目骋怀 ,足以极视听之娱 , 信可乐也。 ” 2 . 第二段中作者是围绕什么主题展开议论的 ? 是如何逐步展开的 ? 提示 : 作者承上文的 “ 乐 ” 字 , 由乐而忧 , 由生而死 , 围绕人生重大问题抒发感慨。 首 页 维探究 文脉图解 技法鉴赏 文白对照3 . 结尾部分从 “ 临文嗟悼 ” 说到 “ 一死生为虚诞 , 齐彭殇为妄作 ” ,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提示 : 这段议论 10、中饱含感情 , 写出了阅读昔人兴感之作时内心苦闷伤感与古人产生共鸣。 作者接上文 “ 死生亦大矣 ” 提出 “ 一死生为虚诞 , 齐彭殇为妄作 ” 的观点 , 认为 “ 有生就有死 ” , 对于生死说得如此 痛切 , 虽有悲观消极情绪 , 但在当时是难能可贵的 ,批判了老庄哲学中的虚无主义世界观。 首 页 维探究 文脉图解 技法鉴赏 文白对照目标二 体会文章精练优美、自然清新的语言 1 . 崇山峻岭 , 茂林修竹 , 又有清流激湍 , 映带左右。 提示 : 作者用简洁雅净、铿锵有致的语言 , 写出了宴集之地优美的自然风光。 “ 崇山峻岭 ,气势高峻 ; 茂林修竹 ,幽深静谧 ; 清澈溪流 ,洁净 11、明朗 ; 湍急的流水 , 飞花溅玉 ” , 这些景物清澈明朗 , 而又生机盎然。 2 . 是日也 , 天朗气清 , 惠风和畅。 提示 : 这句是对天气的描写 ,在文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承上而言 ,上文“ 暮春之初 ” 交代了聚会的时间 , “ 天朗气清 , 惠风和畅 ” 正是对 “ 暮春之初 ” 天气的具体描写。 还有 ,上文所写人们的聚会 ,如果缺少了 “ 天朗气清 ,惠风和畅 ”这样的好天气 ,便不会尽显欢快的气氛。 就启下而言 ,由 “ 天 ”“ 气 ” 而及下文的“ 宇宙 ” ,又由 “ 仰观宇宙之大 ,俯察品类之盛 ” 而及 “ 俯仰一世 ”。 这些地方都可见作者行文勾连过渡之绵密。 3 12、 . 及其所之既倦 , 情随事迁 , 感慨系之矣。 提示 : 人生就是这样永无止境地追求满足而又不断地厌倦 , 既充满了快乐也充满了无尽的烦恼 , 怎能不感慨万分。 首 页 维探究 文脉图解 技法鉴赏 文白对照1 . 兰亭集序中表达的思想和老庄的思想一致吗 ? 提示 : 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描述了生命 的不同状态 , 抒发了自己高旷的宇宙情怀。 但是 , 他的生命观不同于老庄的道家思想。 在王羲之看来 ,对生的执着、对死的排斥是人所共有的感情 ,是客观存在的 , “ 一死生为虚诞 ,齐彭殇为妄作 ” , 这就彻底否定了老庄的对生死的虚无主义的观点 , 而树立了自己的生命意识 “ 死生亦大矣 ”。 首 页 维探究 文脉图解 技法鉴赏 文白对照2 . 有人说 , 文中 “ 信可乐也 ” 可以改成 “ 信可乐矣 ” , 你怎么看待这种观点 ? 提示 : 观点1 可以改 首段中作者首先用铿锵有致的语言 , 写出了宴集之地优美的自然风光。 然后写他们诗兴大发 , 纷纷临流赋诗 , 令人仿佛看到了这些雅士儒雅的风度和诗意的人生。 最后写自己 纵展目力 , 开畅胸怀 ,要把大自然的美景尽收眼底 , 使自己的感官得到最大的享受 , 尽享人生的快。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语文)必修1课件 4.13 兰亭集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