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高考生物二轮专题配套ppt课件 3.7遗传的基本规律和伴性遗传内容摘要:

1、二轮 生物 小专题 7 遗传的基本规律和伴性遗传 二轮 生物 知识 串联导思 重点 提炼透析 二轮 生物 知识 串联导思 二轮 生物 重点 提炼透析 考点一 孟德尔定律及其变式应用 典例引领 现有 4个小麦纯合品种 ,即抗锈病无芒、抗锈病有芒、感锈病无芒和感锈病有芒。 已知抗锈病对感锈病为显性 ,无芒对有芒为显性 ,且这两对相对性状各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若用上述 4个品种组成两个杂交组合 ,使其 且这两个杂交组合的 答问题 : (1)为实现上述目的 ,理论上 ,必须满足的条件有 :在亲本中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两对等位基因必须位于 上 ,在形成配子时非等位基因要 ,在受精时雌雄配子要 ,而且每种合 2、子(受精卵 )的存活率也要。 那么 ,这两个杂交组合分别是 和。 二轮 生物 【 解题思路 】 (1)题干中没有告诉控制性状的每对基因的表示方法 ,首先假设抗锈病与感锈病、无芒与有芒分别受 A/a、 B/b 这两对等位基因控制 ,这样方便分析 ;再根据题干信息可知 4个纯合亲本的基因型可分别表示为 要使两个杂交组合产生的 2均相同 ,就要分析如何进行亲本两两组合 ;若 锈病无芒 ) 锈病有芒 )、 锈病有芒 ) 锈病无芒 ),得到的 锈病无芒 );依据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这两对等位基因须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同时受精时雌雄配子要随机结合 ,形成的受精 3、卵的存活率也要相同 ,在这样的条件下两组杂交的 2才会完全一致。 答案 :(1)非同源染色体 自由组合 随机结合 相等 抗锈病无芒 感锈病有芒 抗锈病有芒 感锈病无芒 二轮 生物 (2)上述两个杂交组合的全部 3种子 ,1个 3种子种在一起 ,长成的植株称为 1个 论上 ,在所有 只表现出一对性状分离的株系有 4种 ,那么在这 4种株系中 ,每种株系植株的表现型及数量比分别是 , , 和。 答案 : (2)抗锈病无芒 抗锈病有芒 =31 抗锈病无芒 感锈病无芒 =31 感锈病无芒 感锈病有芒 =31 抗锈病有芒 感锈病有芒 =31 【 解题思路 】 (2)根据上面的分析可知 ,2植株将出现 4、9种不同的基因型 :见把 3株系共 9个。 其中 ,基因型为 自交后代不会发生性状分离 ;基因型为 自交后代会发生两对性状分离 ,不符合题目要求 ;基因型 自交后该对基因决定的性状会发生性状分离 ,符合题目要求 ,自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依次是抗锈病无芒 感锈病无芒 =31 、抗锈病无芒 抗锈病有芒 =31 、抗锈病有芒 感锈病有芒 =31 、感锈病无芒 感锈病有芒 =31。 二轮 生物 归纳拓展 (1)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实质与验证 实质 :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开而分离。 时间 :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验证方法 :自交 (子代分离比 31); 测交 (子代分离比为 11)。 (2)基因的自由组 5、合定律的实质与验证 实质 :减数分裂过程中 ,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 分离的同时 ,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时间 :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验证方法 :自交子代分离比 (31) n;测交 分离比为 (11) n。 二轮 生物 二轮 生物 合子鉴定 (1)自交法 (对植物最简便 ): (2)测交法 (更适于动物 ): 二轮 生物 (3)花粉鉴别法 : (4)用花粉离体培养形成单倍体植株并用秋水仙素处理后获得的植株为纯合子 ,根据植株性状来判断待测个体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 (1)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杂合子自交子代性状分离比 21 说明显性纯合致死。 121 说明不完全显性或共显性 ( 6、即。 二轮 生物 (2)巧用 “ 合并同类项 ” 推自由组合特殊比值 (基因互作 ) 9619(3+3)1 1231(9+3)31 9439(3+1)3 151(9+3+3)1 979(3+3+1) 133(9+3+1)3 上述各特殊分离比的共性是总组合数为 “ 16”,其基因型比例不变 ,即 A B (9)A )(3), 只是性状分离比改变 ,倘若 15”则表明有 1/16的比例 “ 致死 ”。 二轮 生物 热点考向 考向一 以基础判断的形式 ,考查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 1.(2013新课标全国理综 ) 若用玉米为实验材料验证孟德尔分离定律 ,下列因素对得出正确实验结论影响最小的是 7、( ) 解析 :验证孟德尔分离定律一般用测交的方法 ,即杂合子与隐性个体杂交。 若如题中选项 可用杂交再测交得出子二代 11 的性状分离比 ,这样也能验证孟德尔的分离定律 ,即所选实验材料是否为纯合子都不影响验证结果 ,故 对分离定律进行验证的实验要求所选相对性状有明显的显性隐性区分 ,否则容易导致统计错误而影响实验结果 ;验证实验中所选的相对性状一定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这样才符合分离定律的适用范围 ;实验中要严格遵守实验操作流程和统计分析方法 ,否则会导致实验误差。 A 二轮 生物 以简答题的形式 ,考查对孟德尔定律实质的理解和验证方法 2.(2014新课标全国理综 ) 现有两个纯合的某作物 8、品种 :抗病高秆 (易倒伏 )和感病矮秆 (抗倒伏 )品种。 已知抗病对感病为显性 ,高秆对矮秆为显性 ,但对于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所知甚少。 回答下列问题 : (1)在育种实践中 ,若利用这两个品种进行杂交育种 ,一般来说 ,育种目的是获得具有 优良性状的新品种。 解析 :(1)杂交育种的目的是获得集多种优良性状于一身的纯合新品种 ,从题意知 ,抗病与矮秆 (抗倒伏 )为优良性状。 考向二 答案 : (1)抗病矮秆 二轮 生物 (2)杂交育种前 ,为了确定 需要正确预测杂交结果。 若按照孟德尔遗传定律来预测杂交结果 ,需要满足 3个条件 :条件之一是抗病与感病这对相对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 9、且符合分离定律 ;其余两个条件是。 (3)为了确定控制上述这两对性状的基因是否满足上述 3个条件 ,可用测交实验来进行检验。 请简要写出该测交实验的过程。 解析 : (2)孟德尔遗传定律研究的是真核生物细胞核基因的遗传特点 ,故控制相对性状的等位基因应位于细胞核。 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3)测交是指用杂合子和隐性纯合子杂交 ,而题干无杂合子 ,故应先杂交得到杂合子 ,然后再进行测交实验。 答案 : (2)高秆与矮秆这对相对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且符合分离定律 ;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 (3)将纯合抗病高秆与感病矮秆植株杂交 ,产 10、生 二轮 生物 通过多对等位基因的遗传 ,考查对遗传定律的理解与运用 3.(2013新课标全国理综 ) 一对相对性状可受多对等位基因控制 ,如某种植物花的紫色 (显性 )和白色 (隐性 )这对相对性状就受多对等位基因控制。 科学家已从该种植物的一个紫花品系中选育出了 5个基因型不同的白花品系 ,且这 5个白花品系与该紫花品系都只有一对等位基因存在差异。 某同学在大量种植该紫花品系时 ,偶然发现了 1株白花植株 ,将其自交 ,后代均表现为白花。 回答下列问题 : (1)假设上述植物花的紫色 (显性 )和白色 (隐性 )这对相对性状受 8对等位基因控制 ,显性基因分别用 A、 B、 C、 D、 E、 F 11、、 G、 则紫花品系的基因型为 ;上述 5个白花品系之一的基因型可能为 (写出其中一种基因型即可 )。 解析 : (1)由题中信息可知 ,紫花为显性 ,若紫花品系受 8对等位基因控制 ,且在大量种植该紫花品系时 ,偶然发现了 1株白花植株 ,可推知该紫花品系的基因型为纯合体 样 ,题中给出信息 ,紫花品系中选育出的 5个白花品系与该紫花品系都只有一对等位基因存在差异 ,这一差异可能存在于 8对等位基因中的任何一对 ,如 考向三 答案 : (1) 轮 生物 (2)假设该白花植株与紫花品系也只有一对等位基因存在差异 ,若要通过杂交实验来确定该白花植株是一个新等位基因突变造成的 ,还是属于上述 5个 12、白花品系中的一个 ,则 : 该实验的思路 :。 预期实验结果和结论 :。 解析 : (2)题中已经假设该白花植株与紫花品系也只有一对等位基因存在差异 ,若是一个新基因的突变 ,则该白花植株及自交后代与原有的白花品系具有不同的隐性基因 ,例如 ,原有的 5个白花品系基因型分别是白花植株及自交后代基因型可能为 该白花植株的后代与任意一个白花品系杂交 ,后代都将开紫花 ;若该白花植株属于5个白花品系之一 ,如 1个杂交组合子代为白花 ,其余 4个杂交组合的子代均为紫花。 答案 : (2) 用该白花植株的后代分别与 5个白花品系杂交 ,观察子代花色 在 5个杂交组合中 ,如果子代全部为紫花 ,说明该白花植株是新等位基因突变造成的 ;在 5个杂交组合中 ,如果 4个组合的子代为紫花 ,1个组合的子代为白花 ,说明该白花植株属于这 5个白花品系之一 二轮 生物 结合遗传实验 ,考查性状分离比 9331 的变式及应用 4.(2015福建理综 )鳟鱼的眼球颜色和体表颜色分别由两对等位基因 A、 以红眼黄。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