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高考生物二轮专题配套ppt课件 5.13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内容摘要:

1、二轮 生物 小专题 13 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 二轮 生物 知识 串联导思 重点 提炼透析 二轮 生物 知识 串联导思 二轮 生物 重点 提炼透析 考点一 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典例引领 生态系统具有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等基本功能。 请回答有关问题 : (1)图甲为某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 ,其中 A、 B、 a 种动物。 请画出图甲中存在的食物链(网 ):。 当生态系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时 ,各生物种群的数量均接近 ;人为因素导致图中 的大量减少 ,则会加剧温室效应。 二轮 生物 【 解题思路 】 (1)对应甲图 ,判断出 A、 B、 费者、分解者 ;b和 致温室效应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二氧 2、化碳是通过生产者的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进入生物群落的 ,若植被减少温室效应会加剧。 答案 :答案 :(1) 环境容纳量 ) A(生产者 ) 二轮 生物 (2)某草原生态系统存在如图乙所示的食物网 ,如将 B =11 调整为 12, 能量传递效率按 10% 计算 ,该生态系统能承载 倍 (精确到百分位 )。 最高营养级的能量去向与其他营养级的区别是。 【 解题思路 】 (2)设当食物比例 AB 为 11 时 ,x,需要的 A(1/2)x 10+(1/2)x 10 10=55x。 设当食物比例 AB 为 12 时 ,y,需要的1/3)y 10+(2/3)y 10 10=70y。 由于两种情况下 ,生 3、产者的数量是一定的 ,所以 55x=70y,则 y 答案 : (2)流向下一营养级 二轮 生物 (3)卷心菜被菜粉蝶幼虫取食后 ,能放出特殊香味吸引菜粉蝶的天敌 ,这体现了生态系统具有 的功能 ,该功能具有 的 作用。 由于某种因素使得图乙中的 一段时间后又恢复到原水平 ,反映出生态系统具有 能力。 【 解题思路 】 (3)卷心菜放出特殊香味物质为化学信息 ,体现了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功能。 生态系统因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而使生态系统中各组分保持相对恒定。 答案 : (3)信息传递 调节种间关系 ,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自我调节 二轮 生物 归纳拓展 (1)判断生产者时要注意是否为自养型生物 ,若 4、为自养型生物 ,则为生产者。 (2)判断消费者时要特别注意异养型、非腐生等关键词 ,植物、微生物都有可能成为消费者。 (3)判断分解者的主要依据是能否把动植物的遗体、残枝败叶等转变成无机物 ,即营腐生生活 ,如蚯蚓。 物网中生物数量变化情况的分析与判断 (1)若食物链中第一营养级生物减少 ,则其他的生物数量都 减少 ,即出现连锁反应 ,因为第一营养级的生物是其他生物直接或间接的食物来源。 (2)若“天敌”减少 ,则被捕食者数量增加 ,随着数量增加 ,种内斗争加剧 ,种群密度还要下降 ,直到趋于稳定 ,但结果比原来的数量要增大。 二轮 生物 (3)若“中间”营养级生物变化 ,则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5、 如图所示食物网中 ,若青蛙减少 :以它为食的蛇也将减少 ;食草昆虫数量增加 ;鹰不只吃蛇一种生物 ,它可依靠其他食物来源来维持其数量基本不变 ,所以鹰就要过多地吃兔和食草鸟 ,从而导致兔、食草鸟减少。 二轮 生物 (1)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三点提醒 能量流动途径是食物链和食物网 ;如果两种生物不构成捕食关系 ,则不存在能量流动。 10% 20%是相邻两个营养级的传递效率 ,不是两个个体之间的传递效率。 能量传递效率可以低于 10%。 (2)最高营养级能量去路的特殊性 最高营养级能量去路只有 3个方面 ,少了传递给下一营养级这一去路。 (3)流经各营养级的总能量 对生产者而言强调关键词“固定”而 6、不能说“照射”。 对各级消费者而言强调关键词“同化”而不能说“摄入”或“储存”。 三种类型 ” 与 “ 三类功能 ” (1)三种类型 :物理信息、化学信息、行为信息 (强调肢体语言 )。 (2)三类功能 : 个体生存所必需 ; 种群繁衍所必需 ; 调节种间关系 ,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 二轮 生物 热点考向 考向一 以基础判断的形式 ,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1.(2015新课标全国理综 ) 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叙述 ,错误的是 ( ) 解析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以及生物成分 ,生态系统相对稳定时 ,仍有能量的输入和散失 ,信息传递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 ,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相 7、对稳定 ,负反馈调节使生态系统达到和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 B 二轮 生物 以简答题的形式 ,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2.(2015新课标全国理综 ) 某生态系统总面积为 250 设该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为甲种植物 乙种动物 丙种动物 ,乙种动物种群的 000头。 回答下列问题 : (1)某次调查发现该生态系统中乙种动物种群数量为 550头 ,则该生态系统中乙种动物的种群密度为 ;当乙种动物的种群密度为 时 ,其种群增长速度最快。 解析 :(1)乙种动物的种群密度为 550 250= 当乙种动物的种群数量为 K/2,即种群密度为 500 250=2(头 ,种群增长速度最快。 答案 : (1)2 2 8、头 2 考向二 二轮 生物 (2)若丙种动物的数量增加 ,则一段时间后 ,甲种植物数量也增加 ,其原因是。 (3)在甲种植物 乙种动物 丙种动物这一食物链中 ,乙种动物同化的能量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丙种动物同化的能量。 解析 :(2)丙种动物的数量增加 ,造成乙种动物被丙种动物捕食增多 ,乙种动物数量减少 ,从而减少了对甲种植物的捕食 ,导致甲种植物数量增加。 (3)由于能量流动具有逐级递减的特点 ,所以处于第二营养级的乙种动物同化的能量要大于丙种动物同化的能量。 答案 :(2)由于乙种动物以甲种植物为食 ,丙种动物的数量增加导致乙种动物的数量减少 ,从而导致甲种植物数量的增 9、加 (3)大于 二轮 生物 以图表分析的形式 ,考查生态系统的能量传递 3.(2015福建理综 )下图为某人工鱼塘食物网及其能量传递示意图 (图中数字为能量数值 ,单位是 Jm -2a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5% 357 Jm -2a 解析 :该食物网中最长的食物链为 :浮游植物 浮游动物 幽蚊幼虫 太阳鱼 鲈鱼 ,最高营养级为第五营养级 ;该食物网中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 (3 780+4 200) 31 920 100%=25%;太阳鱼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流向分解者的能量和未被利用的能量共计 1 483 357(J该食物网中的生物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 ,没有分解者 ,因此 10、不能和无机环境共同构成一个生态系统。 考向三 B 二轮 生物 考点二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环境保护 典例引领 (2014安徽安庆二模 )“ 稻鱼共生系统”中 ,鲤鱼通过冲撞稻秧导致稻飞虱等害虫落入水中并食之 ,同时使清晨水稻叶片露水滴落 ,减轻稻瘟病原孢子产生和菌丝体生长 ;鲤鱼的游动 ,又可使水浑浊 ,抑制水中杂草的生长 ;稻叶在给鲤鱼提供食物的同时 ,还为鲤鱼生长创造良好环境。 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 (1)与水稻单种系统相比 ,稻鱼共生系统取得了明显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主要表现在 : 生态效益 : ; 经济效益 :。 【 解题思路 】 (1)生态效益从环境保护、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等方面 11、考虑 ,经济效益从成本、产量、收入等方面考虑。 答案 :(1) 减少农药使用 ,降低环境污染或充分合理利用资源 ,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稳态 (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 降低生产成本或增加鱼的产出 ,增加农民收入 (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 二轮 生物 (2)“ 亚洲鲤鱼”被引入美国 ,在当地已经构成了生态入侵 ,它与美国的本地物种之间可能存在着 、 的关系 ,导致入侵地 锐减。 (3)科学家通过研究种间的捕食关系 ,构建了捕食者 猎物模型 ,如图所示 (图中箭头所指方向代表曲线变化趋势 )。 仅从该模型分析 ,图中最可能代表猎物和捕食者 和。 其曲线变化趋势反映了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的 调节。 【 解题思路 12、】 (2)入侵生物抢夺当地生物的食物和空间 ,造成其他本地生物的减少和灭绝。 (3)分析该模型不难发现 ,猎物种群数量超过 引起捕食者种群数量增加 ;捕食者种群数量超过 猎物数量即减少 ,两者相互作用使猎物和捕食者的数量在 2水平上保持动态平衡 ,体现了生态系统的负反馈调节。 答案 :(2)竞争 捕食 生物多样性 (3)2 (负 )反馈 二轮 生物 归纳拓展 (1)结构的相对稳定 :体现在各组成成分的相对稳定和生物种间关系的相对稳定。 (2)功能的相对稳定 :生态系统物质和能量的输入与输出达到平衡。 可用下图来表示 : 二轮 生物 (1)保护措施 就地保护、易地保护、利用生物技术对濒危物种的基因保护。 (2)生物多样性的层次 生态系统、物种和遗传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 从分子水平上看 ,生物多样性的直接原因是蛋白质的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的根本原因是 体可表示为 : 从进化角度解释 生物多样性是生物所生存的多种多样的环境对生物进行不同方向的自然选择形成的。 转 录翻 译 子 中 基 因 的 多 样 性 蛋 白 质 的 多 样 性 生 物 性 状 多 样 性( 根 本 原 因 ) ( 直 接 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