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高考生物专题复习课件(1)细胞的分子组成(共42张PPT)内容摘要:

1、考点 1 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 考点 2 蛋白质、核酸和功能 考点 3 糖类、脂质的种类和作用 理想树出品 考点 1 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 高考考法突破 考法 1 细胞中元素的含量、作用与细胞代谢 考法 2 水分的存在形式和含量与代谢强度的相互推导 考法 3 无机盐的种类及生理作用 考法 4 (实验)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应试基础必备 考点 1 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 考点 1 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 应试基础必备 (2)来源: 生物体有选择地从 无机自然界 中获得。 (3)存在形式: 大多数以 化合物 的形式存在。 (4)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和差异性: 统一性是指构成 2、生物体的每一种化学元素都可以在无机自然界找到,没有一种元素是生物界特有的;其差异性表现在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生物体内和在无机自然界中的含量相差很大。 ( 1)分类 应试基础必备 水 无机盐 存在形式 自由水、结合水 主要以离子形式存在 主要功能 结合水:组成细胞的成分 自由水: 良好的溶剂; 各种化学反应的媒介; 参与生化反应; 物质运输 细胞的组成成分; 构成复杂的化合物; 维持酸碱平衡和渗透压平衡 ( 1)分类 细胞鲜重含量最多的化合物: 水 细胞鲜重含量最多的有机物: 蛋白质占细胞干重最多的化合物: 蛋白质 ( 2)化合物含量 专题 1 细胞的分子组成 返回考点目录 考点 1 组成细 3、胞的元素和化合物 高考考法突破 考法 1 细胞中元素的含量、作用与细胞代谢 角度 2 从元素组成角度分析化合物代谢 (1)糖类、脂质和蛋白质都含有 C、 H、 O,故代谢产物都含有水和二氧化碳;蛋白质含有 N,其代谢产物含有尿素。 (2)脂肪的含氢量多于糖类,因此等质量的脂肪和糖类彻底氧化分解时,脂肪所消耗的氧气较多,所释放的能量也较多。 角度 1 判断细胞中元素与化合物的含量 (1)在组成细胞的元素中,占鲜重百分比前四位的依次是 O、 C、 H、 N;占细胞干重前四位的依次是 C、 O、 N、 H。 (2)动物与植物干重相比,植物体中含 物体中含 N、 考点 1 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 返 4、回考法 考点 1 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 高考考法突破 考法 2 水分的存在形式和含量与代谢强度的相互推导 角度 1 水的含量、存在形式及细胞代谢的判断 (1)自由水和结合水的比值与新陈代谢、生物的抗逆性 (如抗旱、抗寒 )有关:自由水含量越高,生物新陈代谢越旺盛,但其抗逆性越小。 (2)自由水与结合水的相互转化:自由水和结合水的转化受代谢强度和温度的影响,细胞内代谢越强,细胞所处的温度越高,则会有较多的结合水转化为自由水。 (3)不同种类的生物、同一生物的不同器官及不同生长发育时期,细胞的含水量不同。 考点 1 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 高考考法突破 角度 2 生物体中水的产生和利用 结构 生 5、理过程 水的产生 叶绿体基质 暗反应过程产生水 线粒体内膜 有氧呼吸第三阶段产生水 核糖体 氨基酸脱水缩合产生水 高尔基体 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形成新的细胞壁时产生水 细胞核 水的利用 叶绿体类囊体薄膜 光反应消耗水 线粒体基质 有氧呼吸第二阶段消耗水 肝脏 糖原分解过程中消耗水 组织细胞 消化道 淀粉 、 蛋白质等消化水解时消耗水 考点 1 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 返回考法 考点 1 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 高考考法突破 考法 3 无机盐的种类及生理作用 角度 1 常考元素对生命活动的影响 功能 举例 细胞的结构成分 是叶绿素分子的必需成分 是血红蛋白的主要成分 钙元素是动物和人体牙齿 、 骨骼 6、的重要成分 对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 哺乳动物的血液中 浓度过低 , 会出现抽搐症状;浓度过高 , 会出现肌无力现象 维 持 生 物 体内 的 生 理 平衡 渗透压 平衡 、 对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起决定作用 K 对维持细胞内液渗透压起决定作用 酸碱平衡 血液中存在 2 调节机体的酸碱平衡 考点 1 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 高考考法突破 角度 2 无机盐与跨膜运输 (1)植物细胞对矿质元素的吸收为主动运输。 (2)高等动物神经冲动传导过程中,极化阶段钠离子进入细胞属于被动运输。 2对照组 植物完全培养液 正常生长 【 说明 】 实验中应保证实验材料的统一性,即材料的种类、生长状况 7、等。 实验组加入 实验组前后形成对照,以增强说服力。 角度 3 无机盐生理功能的验证方法 1实验组 考点 1 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 返回考法 考点 1 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 高考考法突破 考法 4 (实验)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1还原糖的检测 (1)实验原理:还原糖斐林试剂 (水浴加热 )砖红色沉淀。 (2)实验步骤:选材 制备组织样液 加斐林试剂 水浴加热 出现砖红色沉淀。 2脂肪的检测 (1)实验原理:脂肪苏丹 ( 或苏丹 ) 染液 橘黄色 (或红色 )。 (2)实验步骤:选材 制片 加苏丹 ( 或苏丹 ) 染液染色 漂洗 镜检呈橘黄色 (或红色 )。 3生物组织中蛋白质 8、的鉴定 (1)原理: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呈现特有的紫色。 (2)实验步骤:选材 制备样液 (豆浆或新鲜肝脏研磨液 )加双缩脲试剂 摇匀 加双缩脲试剂 摇匀 观察颜色 (呈紫色 )。 【 注意 】 若用大豆作实验材料,必须提前浸泡;若用蛋清作材料,必须稀释,防止其粘在试管壁上不易刷洗;且实验应保留部分组织样液作对照。 角度 1 原理及操作步骤 考点 1 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 高考考法突破 角度 2 斐林试剂和双缩脲试剂使用过程的比较 1相同点: 都有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铜溶液; 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相同,都是 0.1 g/ 2不同点: 硫酸铜溶液的浓度不同 操作程序不同 条件不同 (1) 选取实 9、验材料时应尽可能选取白色或无色的,避免材料本身的颜色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2)还原糖鉴定时,不能用自身有颜色的材料,以避免材料本身的颜色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3)非还原糖 (如蔗糖 )遇斐林试剂后,溶液不是无色而是浅蓝色。 角度 3 颜色反应中实验材料选择 考点 1 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 高考考法突破 角度 4 根据实验条件判断物质 (1)需要加热 (2)需要显微镜 (3)需要分别加入 (4)需要先混合后加入 考点 1 结束 返回 考点 1 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 考点 2 蛋白质、核酸的结构和功能 高考考法突破 考法 5 有关蛋白质的形成过程、结构和功能 考法 6 与蛋白质相关的计算 考法 10、7 有关核酸的组成、结构及生物遗传物质的判断 考法 8 (实验)观察 应试基础必备 考点 2 蛋白质、核酸的结构和功能 应试基础必备 (2)氨基酸的结构通式: (3)氨基酸的结构特点: (1)氨基酸的种类 :生物体中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约有 20种。 (1)蛋白质的形成过程 脱水缩合 至少有 一个 氨基 和一个 羧基 连接同一个 碳 原子上。 考点 2 蛋白质、核酸的结构和功能 应试基础必备 3核酸的结构和功能 (2)蛋白质的功能 结构物质 功能物质 (3)蛋白质的理化性质 蛋白质遇到高温、强碱、强酸等会发生变性,导致结构发生改变,失去相应的功能,且这种变性是不可逆的。 (1)种类 : 2种 11、。 (2)存在: 在真核生物中,主要存在于细胞核 中, 线粒体 、 叶绿体 中也有少量。 在原核生物中存在于 拟核和质粒中。 (3)核酸的结构层次 考点 2 蛋白质、核酸的结构和功能 (4)核酸分子的多样性和特异性 构成 种脱氧核苷酸,但脱氧核苷酸的 排列顺序 是多种多样的,因此 每个 种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是 特定 的,其特定的脱氧核苷酸排列顺序代表特定的遗传信息。 病毒只含 核苷酸排列顺序也具有多样性和特异性。 (5)核酸的功能 核酸是细胞内 遗传信息 的携带者。 在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白质多样性与生物多样性的关系: 4蛋白质和核酸 考点 2 蛋白质、核 12、酸的结构和功能 蛋白质多样性 生物 多样性 返回考点目录 应试基础必备 高考考法突破 考点 2 蛋白质、核酸的结构和功能 考法 5 有关蛋白质的形成过程、结构和功能 利用 般不考虑终止密码子,所求出的氨基酸数为其最大值。 角度 1 蛋白质的形成过程与基因表达的综合 1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过程:蛋白质是在基因的指导下,经过转录和翻译形成的。 2. 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的有关计算 3分泌蛋白的形成过程 分泌蛋白在核糖体上合成多肽链,进入内质网后要通过蛋白酶处理,切掉部分肽链,该过程需要蛋白酶的参与。 然后进入高尔基体继续加工,最后通过囊泡分泌到细胞外。 高考考法突破 角度 2 一些功能物质本质的判断 13、(1)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 (2)激素中,有些是蛋白质。 (3)抗体和载体的本质都是蛋白质,但结构各不相同。 (4)维生素的化学成分因种类不同而不同。 各种物质的关系如图所示。 考点 2 蛋白质、核酸的结构和功能 角度 3 辨析蛋白质、核酸的功能关系 (1)核酸对生物性状的控制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合成实现的。 (2)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同一个体的不同体细胞的核 (3)核酸是生命活动的控制者,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体现者,生物多样性的根本原因是 返回考法 考点 2 蛋白质、核酸的结构和功能 高考考法突破 考法 6 与蛋白质相关的计算 1有关分子、原子数的计算 (1)脱水数肽键数氨基酸数肽链数。 (2)氧原子的个数肽链数氨基酸数 (3)氮原子的个数氨基酸数 (4)碳原子的个数氨基酸数 2 2有关基团数的计算 (1)游离氨基数 (或羧基数 )肽链数 或羧基数 )各氨基酸中氨基 (或羧基 )总数肽键数。 (2)至少含有的游离氨基数 (或羧基数 )肽链数。 3有关相对分子质量或减少量的计算 (1)氨基酸经脱水缩合形成蛋白质分子后减少的质量 18。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