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高考生物专题复习课件(13)生态系统及生态环境保护(共49张PPT)内容摘要:
1、考点 43 生态系统的结构 考点 44 生态系统的功能 考点 45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态环境保护 理想树出品 考点 46 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 考点 43 生态系统的结构 高考考法突破 考法 1 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判断 考法 2 有关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的分析 应试基础必备 考点 43 生态系统的结构 应试基础必备 1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生态系统:由 生物群落 与它的 无机环境 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生物圈。 生态系统的结构: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及 食物链 (网 )构成的营养结构。 生态系统的功能: 能量流动 、 物质循环 、 信息传递。 考点 43 生态系 2、统的结构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生产者 消费者 分解者 主要组成 非生物的物质 (空气、水、无机盐等 )和能量(阳光、热能 ) 绿色植物 动物 营腐生生活的细菌 和真菌 地位 必要成分 生态系统的基石、主要成分 生态系统最活跃的成分,但非必 要成分 生态系统的必要成 分 作用 各种生物赖以生存和 发展的基础 制造有机物,储存能量,是一切消费者和分解者的物质和能量的来源,为消费者提供栖息场所 保证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通畅进行,有效地控制生产者的数量,使之维持在无机环境可承受的范围内;有助于生产者传粉、受精和种子的传播 分解有机物为无机物,归还给无机环境,供生产者重新利用,保障物质循环的通畅进行 特例 3、生物 光能自养蓝藻和进行化能合成作用的细菌 (如硝化细菌 )等 寄生的微生物和植物,如菟丝子 营腐生生活的动物, 如蚯蚓、蜣螂等 关系 生产者和分解者是联系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的两大桥梁;生产者和各级消费者以捕食关系建立的食物链和食物网是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渠道 应试基础必备 2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1)食物链 概念: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由于 食物关系 而形成的一种联系。 特点: 生产者 为第一营养级,消费者所处营养级不固定,一般不会超过五个营养级。 (2)食物网 概念: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许多 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连接成的复杂的 营养结构。 功能: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 营养结构 ,是 4、生态系统 物质循环、能量流动的渠道。 返回考点目录 考点 43 生态系统的结构 营养级级别 所属成分 生物类型 一 生产者 绿色植物 二 初级消费者 植食性动物 三 次级消费者 肉食性动物 四 三级消费者 肉食性动物 五 四级消费者 肉食性动物 高考考法突破 考法 1 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判断 (1)有关生态系统成分的理解误区与特例分析 角度 1 对生态系统各组成成分的理解与判断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两大部分:生物成分和无机环境。 其中 “生物成分 ”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无机环境 ”是指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四种成分中最主要成分是生产者,物质循环中关键成分是分解者。 注意:温度既非物 5、质又非能量,故不属于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考点 43 生态系统的结构 误区 特例 细菌都是分解者 硝化细菌是自养生物,属于生产者;寄生细菌属于特殊消费者 动物都是消费者 蚯蚓 、 蜣螂 、 秃鹫及某些种类的软体动物是以动植物残体为食的腐生动物 , 属于分解者 生产者 都是绿色植物 蓝藻 、 硝化细菌等自养原核生物也是生产者 , 应该说生产者主要是绿色植物 植物都是生产者 菟丝子等一些寄生植物营寄生生活 , 属于消费者 高考考法突破 (2)生物成分与代谢类型及生活方式的关系 植物:自养型 生产者 (如:各种绿色植物 ) 异养型 消费者 (如:寄生植物菟丝子 ) 动物:异养型、营捕食或寄生生活 消 6、费者 (如:绝大多数动物 ) 异养型、营腐生生活 分解者 (如:蜣螂 ) 微生物:自养型 生产者 (如:硝化细菌 ) 异养型、营寄生或共生生活 消费者 (如:根瘤菌 ) 异养型、营腐生生活 分解者 (如:绝大多数细菌、真菌 ) 角度 2 生态系统各组成成分之间的关系 (1)生态系统中四种成分的图示分析 考点 43 生态系统的结构 高考考法突破 (2)关系图中四种成分的判断方法 如图:先找出双向箭头,确定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和 “生产者 ”,再判断两者中有“3”个指出箭头的 生产者 ”,有 “3”个指入箭头的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最后根据 DAB,确定 考点 43 生态系统的结构 从上 7、图可知: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是生态系统中生物群落的物质和能量的最终来源。 生产者是生态系统中唯一能把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转变成生物体内的物质和能量 (有机物及其贮存的化学能 )的成分,因此,可以说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 从理论上讲,消费者的功能活动不会影响生态系统的根本性质,所以消费者不是生态系统必要的基础成分,但在自然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都是紧密联系,缺一不可的。 分解者在生态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 如果一个生态系统中没有分解者,动植物的遗体残骸就会堆积如山,生态系统就会崩溃,因此,从物质循环角度看,分解者在生态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 返回考法 考点 43 生态系统的结构 高考考法突破 8、 考法 2 有关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的分析 角度 1 食物链 (网 )的相关分析与判断 (1)食物链的构成:一条完整的食物链必须从生产者开始,到最高级消费者为止。 每条食物链的起点总是生产者,终点是不被其他动物所捕食的动物,即最高营养级。 中间的任何停顿都不能算完整的食物链,如成语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食物链中包含 4个营养级,即树 蝉 螳螂 黄雀。 (2)食物链中的成分:只包含生产者 (第一营养级 )和消费者 (第二营养级及之后各营养级生物 ),不包含分解者及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即分解者不占据营养级。 如阳光 草 兔 细菌不是食物链。 (3)食物链 (网 )中生物的种间关系 (主要为竞争和捕食 9、) 同一消费者在不同食物链中,可以占有不同的营养级。 故食物网中两种生物之间的种间关系可出现多种,如狼和狐既是捕食关系,又是竞争关系。 (4)食物链 (网 )中生物的营养级和消费者级别的判断:消费者级别营养级级别 1,第一营养级为生产者。 (5)丰富度与营养结构复杂程度的关系:生物种类越多,丰富度越大,食物链越多,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也越复杂。 考点 43 生态系统的结构 高考考法突破 角度 2 食物链 (网 )中生物的种群数量的变动分析 (1)一条食物链中各营养级生物数量变动情况分析 例:草 羊 狼 处于食物链中第一营养级生物减少的情况:若第一营养级的生物数量减少会导致其他的生物数 10、量都减少,即出现连锁反应,因为第一营养级的生物是其他生物直接或间接的食物来源。 如:草的数量减少,羊和狼的数量均会随之减少。 “天敌 ”减少的情况:若 “天敌 ”减少,则被捕食者数量先增加后减少,最后趋于稳定。 原因是被捕食者随着数量增加,种内斗争加剧,种群密度还要下降,直到趋于稳定,但最终种群数量比原来要多。 如:狼的数量减少,则羊的数量会随之先增加后减少,最后趋于稳定,草的数量也减少。 “中间”营养级生物减少的情况:在食物链中,中间某一营养级的数量减少,导致前一营养级的数量增加、后一营养级的数量减少。 如:羊的数量减少,则草的数量会增加,狼的数量会减少。 考点 43 生态系统的结构 (2)复 11、杂食物网中某种群数量变化引起的连锁反应分析 以中间环节少的途径作为分析依据,考虑方向和顺序为:从高营养级依次到低营养级。 生产者相对稳定,即生产者比消费者稳定得多,所以当某一种群数量发生变化时,一般不需考虑生产者数量的增加或减少。 处于最高营养级的种群有多种食物来源时,若其中一条食物链中断,则该种群可通过多食其他食物而维持其数量基本不变。 同时占有两个营养级的种群数量变化的连锁反应分析:食物链中某一种群的数量变化,会导致另一种群的营养级发生连锁性变化,从能量流动逐级递减的角度分析:当 导致 考点 43 生态系统的结构 考点 43 结束 返回 考点 44 生态系统的功能 高考考法突破 考法 3 12、能量流动的图解分析 考法 4 能量流动及物质循环的特点和应用 考法 5 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作用及特点 应试基础必备 考点 44 生态系统的功能 应试基础必备 生态系统的三大功能: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动力;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基础;信息传递决定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方向和状态。 1能量流动的过程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包括:生态系统中能量的 输入 、传递 、 转化 和 散失。 (1)生态系统能量的输入 源头:太阳能。 起点:从 生产者固定太阳能 开始。 途径: 光合作用。 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 (2)生态系统能量的传递 传递渠道: 食物链和食物网。 传递形式: 有机 13、物中的化学能。 (3)生态系统能量的转化 转化形式:太阳能 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热能。 (4)生态系统能量的散失 途径: 呼吸作用 (包括各个营养级自身的呼吸消耗以及分解者的呼吸作用 )。 形式:以 热能 形式散失。 考点 44 生态系统的功能 应试基础必备 2能量流动的特点 (1)能量流动的两个特点: 单向流动 、 逐级递减。 单向流动 :能量流动只能从第一营养级流向第二营养级,再依次流向后面的各个营养级,不可 逆转 ,也不可 循环流动。 单向流动的原因: 可重复利用。 逐级递减 :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传递效率大约为 10% 20%。 逐级递减的原因: (2)能量金字塔:将单位时间 14、内各个营养级所得到的 能量 数值 由低到高 绘成图,可形成一个金字塔图形 ()() 能量金字塔一定为正金字塔形,而数量金字塔一般也为正金字塔形,但也可能出现倒置的情况,这取决于生物的体型大小,如 “树 昆虫 ”。 3研究能量流动的实践意义 (1)帮助人们科学规划,设计人工生态系统,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 如:生态农业可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能量的利用率(注意:不能叙述为 “提高能量的传递效率” )。 (2)设法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考点 44 生态系统的功能 应试基础必备 4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1)概念理解,如图甲。 循环的对象:组成生物体的 C、 H、 O、 N、 P、 学元素 ,而不是具体 化合物。 循环的过程:从 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再到无机环境。 循环的范围: 生物圈。 (2)特点: 全球性 ; 循环流动、反复利用。 (3)实例 碳循环,如图乙。 5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1)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类型 (主要从信息的来源进行判断 ) 物理信息:如光、声、温度、湿度、磁力等,来源于无机环境或生物。 化学信息:如动物的性外激素、信息素等化学物质,主要由动植物代谢产生。 行为信息:如求偶炫耀、蜜蜂跳舞等,主要来源于生物的行为特征。2016届高考生物专题复习课件(13)生态系统及生态环境保护(共49张PPT)
相关推荐
杆(或在混凝土柱上画出皮数杆)→排砖→架头角→挂墙→砖砌体墙体→做好各种预留管、预留孔洞→工完场清→自检→项目部检查验收 施工准备 A、砖进场时,检查其外观质量、砖出厂合格证、使用许可证等,关取样进行力学试验,合格后方予以使用。 B、砖运输、装卸过程,严禁抛掷和倾倒。 进场后按品种、规格分别堆放整齐, 堆放高度不超过 2m。 C、砌筑前,应提前 1~2d 将砖浇水湿润,砖块含水率控制在
含有脂肪的食物在白纸上会留下油渍。 把肥肉在白纸上压一压,观察现象。 脂肪 压、划 留下油迹 根据平时的观察和前面的研究,将我们经常吃的食物分类写在下面。 含较多脂肪的食物 含较多淀粉的食物 含较多蛋白质的食物 猪肥肉 油类 花生 菜籽 馒头 土豆 玉米 米饭 牛奶 豆腐 虾米 蛋类 辨别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看标签也能知道一些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查资料也是了解食物营养成分的一种方法 食物 名称
1、考点 47 实验基础考点 48 实验题解题规律理想树出品高考考法突破考法 1 教材中生物学经典实验的归纳考点 47 实验基础考点 47 实验基础考法 2 高考中 22个生物学基础实验的常考点归纳高考考法突破考法 1 教材中生物学经典实验的归纳考点 47 实验基础内容 科学家 结论或观点 实验重要细节细胞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生物膜功能上的联系 科学家在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时
1、考点 49 微生物的培养 考点 50 微生物的应用 理想树出品 高考考法突破 考法 1 微生物的培养和分离 应试基础必备 考点 49 微生物的培养 考点 49 微生物的培养 考法 2 微生物的筛选与计数 应试基础必备 1微生物的培养 (1)培养基 概念:人们按照微生物对 营养物质 的不同需求,配制出供其生长繁殖的营养物质。 成分:一般都含有水、碳源、氮源和无机盐,还需满足不同微生物生长对
对废料的控制。 c) 分别设定待处理品库、废品库的会计科目不同,同时可以通过不同库别查询是否可以再利用的信息。 d) 仓库统一由物管处管理,由其专门向财务负责;成品发货,要求有匹配的业务单据,才能发货。 岗位工作: 相关部门: 审批过的杂项领料、入库单流转到物管处 物管处仓管员: 核实库存现有可用量 b) 负责杂项事务处理 c) 负责记录维护库存信息库和库存事务库 库存盘点流程 流程分析:
部首:亻 结构:左右结构 位 组词:每次、每当 部首:母 结构:上下结构 每 组词:升高、上升 部首:十 结构:单一结构 升 组词:内详、内秀 部首:冂 结构:半包围结构 内 组词:黑狗、猎狗 部首:犭 结构:左右结构 狗 四、总结全文。 学了这一课,你学到了什么。 第二课时 尤 其 仙 巨 位 著 形 状 闻 名 景 区 省 部 秀 神 复习上节课学过的生字。 二、新授课文 默读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