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届新高考复习 1.3《宇宙中的地球 地球的圈层结构》ppt课件内容摘要:

1、第 3 讲 宇宙中的 地球 地球的 圈层结构 考纲点击: 1. 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2 地球是 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3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4 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考点 1 地球的宇宙环境 教材回顾 1 多层次的天体系统 (1) 天体系统: 和天体的永恒运动维系着天体之间的关系,组成了多层次的天体系统。 (2) 天体系统的层次 万有引力 天体系统示意图 总星系 A 表示 , D 表示。 小行星所属的天体系统是 图, “ 水的行星 ”所在的最低一级天体系统是 图, B 图的主体部分的直径约为。 仙女座河外星系的级别与 图相同。 按照天体系统的层次,完成方框中的 2、内容。 地月系 C D 8 万光年 B 2 普通而特殊的行星 地球 (1) 八颗行星的分类及运动特征 八颗行星分类类地行星: A 水星 、 B 金星、 C 地球 、 D 火星巨行星: E 木星 、 F 土星远日行星: G 天王星 、 H 海王星运动特征同向性:绕日公转方向都是 自西向东近圆 性:绕日公转的轨道形状近似圆形共面 性:轨道面几乎在同一平面上( 2) 地球的特殊性 存在生命 自身条件适宜的 温度适合生物呼吸的 大气液态水 的存在 外部条件安全的 宇宙 环境稳定的 光照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及分析思路 ( 名师点拨要点 ) 1 存在生命的条件 (1) 外部条件 “ 安全 ” 和 “ 稳定 3、 ” “ 安全 ” 安全的宇宙环境:太阳系中,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 “ 稳定 ” 稳定的太阳光照 :亿万年以来,太阳光照条件没有明显的变化。 (2) 自身条件 三个适中 2 生命存在问题的分析思路 在分析某行星是否有生命物质存在时 可从 “ 四看 ” 入手分析: 一看:该行星所处的宇宙环境是否安全稳定,有没有稳定的恒星光照。 二看:该行星是否有 适宜的温度。 从距恒星的距离远近、自转和公转周期长短、大气层等方面分析该行星是否有适宜的温度。 三看:该行星周围有无 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 从该行星的体积、质量和大气演化等方面分析该行星是否具有适宜生物呼吸的大气。 四看:该行星是否有 液态的水 4、。 从温度高低和水体运动方面分析该行星是否有液态的水。 对点演练 2015 年 7 月,美国 “ 新视野 ” 号探测器近距离飞掠冥王星,传回清晰的冥王星照片,之后马 不停蹄地飞向柯伊伯带。 据此完成 1 3 题。 1 “ 新视野 ” 号在发射后的飞行过程中 ( ) A 穿越密集的小行星带后与太阳系最大的行星相遇 B 沿途先后穿越了类地行星、远日行星、巨行星这些行星轨道面 C 共观测到六次太阳耀斑的周期性活动变化 D 观测到太阳系八颗行星的自转方向全部相同 2 题目新闻消息发布时,描述 “ 新视野 ” 号所处位置最合适的应该是在 ( ) A 地月系 B 太阳系 C 银河系 D 河外星系 3 “ 新 5、视野 ” 号若在今后的飞行中发现一颗适合生命存在的行星,可推断该行星 ( ) A 自转周期与地球 相同 B 可能存在液态的水 C 大气成分以氮、氧为主 D 表面有肥沃的土壤 解析: 第 1 题,小行星带位于火星、木星之间,穿越小行星带后与木星相遇;八颗行星依次为类地行星、巨行星、远日行星;太阳耀斑的周期为 11 年,因而不可能观测到六次;八颗行星的自转方向并不相同。 第 2题,冥王星位于太阳系,因此当时 “ 新视野 ” 号仍在太阳系内。 第 3 题,液态水的存在是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之一。 答案 : 考点 2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电磁波 教材回顾 1 太阳辐射与地球 (1) 太阳辐射概述 概念 太阳以 6、 的形式向宇宙空间放射的能量 波长范围 4 m 分为 、可见光、红外光 能量分布 太阳辐射能主要集中在 波段 紫外光 可见光 光、热资源 能源 (2) 太阳辐射的三大影响 对地球:直接提供。 对地表: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命活动。 对人类:为人类生活、生产提供。 2 太阳活动与地球 太阳外部结构示意图 (1) 太阳大气层的结构及主要太阳活动 A 层是 层,此层的太阳活动是 ;B 层是 层,此层的太阳活动是 ; C 层是 层。 太阳活动的平均周期是 年。 太阳活动中, 可以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 是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 光球 黑子 色球 耀斑 日冕 11 黑子 耀斑 电磁 7、波 (2)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主要影响 耀斑爆发时,发出的 会扰乱地球上空的 层,对 电话及传呼机等通讯造成不同程度的干扰和破坏,而太阳大气抛出的带电粒子流使地球磁场受到扰动,产生 “ ” 现象。 北美洲受太阳黑子影响最严重的国家是 ,这个国家的人们可看到壮观的 现象。 电离 无线 磁暴 加拿大 极光 D 根据所学知识,你认为下列除哪个部门外都应当加强对太阳活动的研究和预报 ( ) A 通信部门 B 航天部门 C 气候研究部门 D 冶金工业部门 太阳辐射的影响因素及空间分布 ( 师生共研要点 ) 1 影响太阳辐射的主要因素 2 全球年太阳辐射量 (1) 总体特征 在不考虑其他影响因素的情况下,全 8、球年太阳辐射量从低纬向高纬递减 ( 如图所示 )。 因为纬度越高, ,获得的太阳辐射越少。 北半球大气上界太阳辐射的分布 正午太 阳高度角越小 (2) 全球太阳辐射量极值分析。 撒哈拉沙漠 3 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的空间分布 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的分布,从总体上看,大致。 高值中心在青藏高原,低值中心在。 具体分布如图所示: 中国多年平均太阳辐射总量空间分布 ( 亿焦耳 / 米2) 从东部沿海向西部内陆逐渐增强 四川盆地 注意 太阳辐射强的地方,热量不一定丰富,如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水汽、尘埃少,晴天多,太阳辐射强,光照充足;但由于空气稀薄,大气吸收的地面长波辐射很少,大气的保温作用弱,成 9、为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区。 对点演练 (2016 青岛模拟 ) 下表为北半球年总辐射随纬度的分布表 ( 可能总辐射:考虑了受大气减弱之后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有效总辐射:考虑了受大气和云的减弱之后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 )。 据表完成 1 2 题。 纬度 ( N ) 64 50 40 30 20 0 可能总辐射 ( W / 有效总辐射 ( W / 1. 影响可能总辐射量的主导因素是 ( ) A 纬度 B 地形 C 大气环流 D 洋流 2 导致表中最大有效总辐射量形成的主要原因 ( ) 纬度低,太阳高度角大,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 多晴天,云层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 纬度高,白昼时间长,到达 10、地面的太阳辐射多 云层厚,保温效应 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 A B C D 答案 : 1. A 2. D 解析: 第 1 题,表中数据显示,可能总辐射量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则主导因素为纬度。 第 2 题,表中最大有效总辐射量在 20 N ,此处纬度低,太阳高度角较大,辐射强;同时该纬度气候干旱,多晴天,太阳辐射受云层削弱作用较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 (2016 福州模拟 ) 下图示意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日照时数逐月变化。 读图完成 3 4 题。 3 图中 所代表的省级行政区依次为 ( ) A 青海、陕西、新疆 B 新疆、陕西、青海 C 新疆、青海、陕西 D 陕西、青海、新疆 4 影响 省 ( 11、 区 ) 日照时数逐月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 海陆位置 B 海拔 C 天气状况 D 昼夜长短 答案 : 3. C 4. D 解析: 第 3 题,陕西降水最多, 1 月份日照时数最少,故 为陕西;新疆纬度高,气候干旱,夏季日照时数最大。 第 4 题,新疆全年降水都很少,各月天气阴晴变化较小,海拔和海陆位置不会逐月变化,则影响日照时数的主要因素是昼夜长短,夏半年昼长较长而日照时数长。 考点 3 地球的结构 1 地球的内部圈层 横波 莫霍界面 (1) 地震波: E , F。 (2) 不连续界面: A , B。 (3) 圈层: D , C。 (4) 地震波在经过 B 界面时传播速度的变化:。 12、 纵波 古登堡界面 地壳 外核 纵波的传播速度突然下降,横波完全消失 2 地球的外部圈层 岩 石圈 (1) 填圈层名称: A , B , C。 (2) 地球外部圈层中最活跃的是 ,其分布在大气圈的 、岩石圈的 , 的全部。 (3)2015 年 7 月,印尼拉翁火山和加马拉马火山爆发,这两次火山活动发生在 岩石 圈,火山喷发物质来自 ,由此引发的次生灾害主要发生在 圈。 大气圈 水圈 生物圈 底部 上部 水圈 软流层 大气 (2016 长沙模拟 ) 如图是地球圈层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 读图回答第 1 题。 1 图中序号依次是 ( ) A 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 B 岩石圈、大气圈、生物圈、水圈 C 水圈、岩石圈、生物圈、大气圈 D 生物圈、水圈、岩石圈、大气圈 解析: 从图中所给的四组词就基本上可以得出答案。 降水是大气降水,只能来自于大气圈,所以 是大气圈;供水一般是指地表水供水,所以 应该是水圈。 渗透是地表水变成地下水的过程,供氧是植物光合作用的结果,所以 是岩石圈, 是生物圈。 答案 : 选 C (2016 天津联考 ) 分析地震波波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