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习俗 重阳登高ppt课件(25页)内容摘要:

1、2016/11/28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玉亮2016/11/28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传统的重阳节。 因为古老的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古人认为是个值得庆贺的吉利日子,并且从很早就开始过此节日。 屈原曾写过“集重阳入帝宫兮”的诗句,说明在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代已形成风俗。 2016/11/28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1/28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重阳节的起源,最早可以推到春秋战国时期。 屈原的远游诗中,就有“集重阳入帝官兮”之句。 战国时代,重阳已受到人们重视,但只是在帝宫中进行的活动。 到了汉代。 过重阳节的习俗渐渐流行。 相传汉高祖刘邦的 2、妃子戚夫人遭到吕后的谋害,其身前一位侍女贾氏被逐出宫,嫁与贫民为妻。 贾氏便把重阳的活动带到了民间。 贾氏对人说:在皇宫中,每年九月初九日,都要佩茱萸、食篷饵、饮菊花酒,以求长寿。 从此重阳的风俗便在民间传开了。 晋代文人陶渊明在九日闲居诗序文中说:“余闲居,爱重九之名。 秋菊盈园,而持醪靡由,空服九华,寄怀于言”。 这里同时提到菊花和酒。 大概在魏晋时期,重阳日已有了饮酒、赏菊的做法。 到了唐代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 到明代,九月重阳,皇宫上下要一起吃花糕以庆贺,皇帝要亲自到万岁山登高,以畅秋志,此风俗一直流传到清代。 2016/11/28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高2016/11/28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 3、】1/28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1/28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2016/11/28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席他乡送客杯。 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2016/11/28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1/28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1/28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1/28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有孤丛色白霜。 还似今朝歌舞席,白头翁入少年场。 2016/11/28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江涵秋影雁初飞, 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 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 不作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 牛山何必独沾衣。 九日齐山 4、登高杜牧2016/11/28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1/28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1/28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茱萸做成绳佩戴在臂膀上,喝菊花酒就可以避祸。 这种心理,这种祈求是跟季节有关系的,重阳节已经到了秋冬相交的转折点。 阴阳转化的时候,按照古人的想法就是邪气容易乘虚入侵,这个时候特别需要保护自己。 重阳的时候,古人最看重有保健作用的植物有两个,一个是茱萸,还有就是菊花。 2016/11/28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着文明的发展,祈求增寿的主题越来越突出了。 “九”与“久”同声,“阳”与“寿”共俦,无疑也构成了“九九”与“重阳”共祝老人高寿的含义。 登高的“高”跟糕点的“糕”同音,就像中秋节月饼是圆的, 5、象征着团圆,重阳节的“糕”就象征着高,人的高寿,步步高。 2016/11/28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九九重阳,因为与“久久”同音,九在数字中又是最大数,有长久长寿的含义,中华民族素有尊老敬老传统美德。 1989年,我国重阳节正式定名为老人节。 尊老、爱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 让我们一起努力老人们渡过一个温馨、祥和、健康快乐的晚年。 2016/11/28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苍远树低。 人烟湖草裹,山翠县楼西。 九月九日望遥空,秋水秋天生夕风。 寒雁一向南飞远,游人几度菊花丛。 双喜临门,佳期欣逢佳日 ;三阳播彩,小阳春叠重阳。 三三令节春时松更高 九九芳辰重阳鹤添寿。 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 何当载 6、酒来 ?共醉重阳节。 2016/11/28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如果说上巳、寒食是人们渡过漫长冬季后出室畅游的春节,那么重阳大约是在秋寒新至、人民即将隐居时的具有仪式意义的秋游,所以民俗有上巳“踏青”,重阳“辞青”。 重阳节俗就围绕着人们的这一时季感受展开。 2016/11/28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 不朽的文化荣耀 年年岁岁节相似,岁岁节节人不同。 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曹丕曰:“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 ”不觉间,重阳节又到了。 在中国,重阳节不仅是一种深沉博大的传统节日积淀,更是一种质朴精深的情感阐释寄托。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不经意间,清新敦厚的诗篇跨越了千年时光隧道,将这个国度暗淡疏 7、远却似曾相识的有关重阳的记忆扯起抖落。 祖先们曾经不遗余力为重阳营造创设了一个个深沉肃杀的“悲秋”语境 从“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的时令背景中走来,驻足于“秋上连波,波上寒烟翠”的季节视域里。 古道西风,小桥流水,总是激荡氤氲着天涯游子“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的惆怅哭泣;浊酒一杯,仰天长啸,却也挥洒泼墨了异乡断肠人眷恋桑梓、叶落归根的别样美丽。 重阳啊,您使炎黄子孙的原乡故国情结如此翻江倒海、大气磅礴。 聚首重阳节,一种“望乡”情结在你我的心底发颤:你在他乡还好吗。 常回家看看。 2016/11/28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情”。 一股感恩回报、大爱无言的气息扑面而来,在龙的传 8、人心头缠绕。 “哀我父母,生我劬劳”、“父母在,不远游”的思绪理念让古往今来无数人们魂牵梦萦、黯然神伤;“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精魂力道足以使一种淳朴博大的尊老爱老情怀浩浩汤汤、万古流芳。 重阳啊,您使我们联想到源远流长、根深叶茂的常识真谛。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斗转星移,父母为儿女倾注付出了无私的世间真情;岁月如梭,老人们辛苦操劳了一辈子渐渐挨到了风烛残年。 相会重阳节,奔波忙碌于“老龄社会”中的我们此时此刻表达阐述共同的心声:愿父母安康。 愿天下老人平安度春秋。 2016/11/28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相逢在天凉好个秋的重阳节,品尝 9、一下这甜美可口的重阳糕吧。 让登高望远的习俗成为永恒,使“芝麻开花节节高”的夙愿心想事成。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重阳,您总是对“蕊寒香冷蝶难来”的菊花情有独钟,因为其象征的吉祥如意内涵精神正借助历史车轮承传奔涌。 相聚九九,共饮一碗酒。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齐一”的文化智慧,让你我共同描绘谱写一幅幅殊途同归的魅力图景:九九归一,天长地久。 中国有重阳,国民不朽的文化荣耀。 当凝聚在“重阳”里的情感诉求和人文遗产们不再以节日风俗、成语典故作为其唯一的载体形式,而承传存续为我们民族的生活常态和时尚流行的时候,它的财富力道才会大行其道,这个民族终会天荒地老。 2016/11/28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