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语文版语文选修第5课仁者爱人2内容摘要:

自己学问修养的心得。 他说,我不喜欢人家加到我身上的那些事,我也不想有同样的情形加到别人身上。 譬如有人骂我,我会觉得不高兴,因此我也不骂任何人。 换句话说,别人给我的痛苦、烦恼,我不喜欢,因此我也不愿加给任何一个人痛苦、烦恼。 你说一个人够做到这样的修养,多了不起。 他向孔子报告了自己这个做学问的可贵心得。 “ 子曰:赐也,非尔所及也。 ” 孔子听了便 对 “ 仁 ” 的理解 4子贡曰: “ 如有博 施 ( 给 )于民而 (并且 )能 济 ( 周济 )众( 众人 ), 何如 ( 如何,宾语前置 )。 可谓仁乎。 ” 子曰: “ 何 事( 止 )于仁。 必也 圣 ( 达到圣的境界 )乎。 尧舜( 1) 其 ( 大概 )犹 病 (以为难 )诸( 之乎 )。 夫( 句首发语词 )仁者,己欲 立( 使 立 )而己欲达而 达 ( 使别人想得通 )人。 能近取譬( 2),可谓仁之方( 方法 )也已。 ” “ 仁 ” 的更高程度是 “ 圣 ” ,这是很难做到的。 子贡讲的博施,就是讲社会福利。 广博,无条件的把东西送给人家,救济大家,让大家都得到帮助。 在孔  子学生中,只有子贡敢讲这句话,因为他的钱很多,所以他敢吹这个牛,假如我博施、济众,老师,怎么样。 可以算得是你所标傍的仁慈吧。 孔子对子贡这个问题的答复很妙,他说,你说的这件事,太伟大了,岂止是对仁来说,实在是永远做不到,做不尽的大事业,我也做不到,就是古代圣帝明王如尧舜一样当权的人,也做不到。 问题是在于一个人想做好事,绝对大公,很难很难,是做不到的。 儒家是讲保留适度的自私,慢慢扩充到为公。 我们大家要注意,三民主义的思想,就是从儒家这个思想来的。 儒家的推己及人,我有饭吃,才想分给他,我们三个有饭吃, 再分点给。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