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7超重和失重力学单位(2)内容摘要:

0- H500 m=2 500 m后速度减为零 . 减速阶段的初速度为 v=a1t=240 m/s 12由运动学规律 h=v2/2a2,得 a2= 对人进行受力分析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FN- mg=ma2 由以上各式得 FN= 由牛顿第三定律得,人对座椅的压力为其重力的 . 答案: (1)3 000 m (2) 2v2h1.(双选 )下面关于超重与失重的判断正确的是 ( ) ,必处于超重或失重状态 ,必处于失重状态 ,处于完全失重状态 ,处于失重状态 【 解析 】 选 C、 ,就是看物体有没有竖直方向上的加速度 .若物体的加速度向下,则处于失重状态 .若物体的加速度向上,则处于超重状态 .A、B两项均未指明加速度方向,无法判定是否发生超重和失重现象 .D项物体的加速度斜向下,有竖直向下的分量,故处于失重状态, C项中 a=g,且加速度方向向下,故处于完全失重状态 .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m/s2,是由 m、 s两个基本单位组合而成的 B.加速度的单位是 m/s2,由公式 a= 可知它是由 m/s和 s两个基本单位组合而成的 C.加速度的单位是 m/s2,由公式 a=F/m可知.它是由 N、 kg两个基本单位组合而成的 D.以上说法都是正确的 vt【 解析 】 选 、时间、质量的单位为基本单位,而 m/s、 N都是导出单位 ,所以 B、 C错误.本题选A. 2 N的力作用下,产生 10 cm/s2的加速度,求物体的质量 .对这道题,以下计算中单位的运用正确、简洁而又规范的是 ( ) A. m= kg= kg B. m= C. m= D. m= =20 kg F2=a 10222F 2 N kg m /s= =20 =20 kga m /s m /sF2= =20 kga F2= kga 【 解析 】 选 .在进行数量运算的同时,也要把单位带进运算,带单位运算时,每一个数据均要带上单位,且单位换算要准确,也可以把题中的已知量的单位都用国际单位表示,计算的结果就用国际单位表示,这样在统一已知量的单位后,就不必一一写出各个量的单位,只在数字后面写出正确单位即可 .在备选的四个选项中 A, C均错, B项解题过程正确,但不简洁,只有 D项运算正确,且简洁而又规范 . 4.(2020 连云港高一检测 )(双选 )关于超重和失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是指物体的重力增大了 ,是指物体的“视重”减小了 ,对支持它的支承面压力为零 ,地球对它的引力消失了 【 解析 】 选 B、 C.(1)所谓 “ 超重 ” 和 “ 失重 ” ,并非是指物体在同一位置的重力变大或变小,而是物体的 “ 视重 ”变大或变小了,所谓 “ 视重 ” 是指人由弹簧测力计等量具上看到的读数,实际上物体所受的万有引力、重力并未改变 . (2)“ 完全失重 ” 是一种视重等于零的现象,物体处于完全失重时,对水平支承面的压力或对竖直悬绳的拉力等于零 . (3)物体处于超重状态时, “ 视重 ” 大于实重 (即物体的重力 );处于失重状态时, “ 视重 ” 小于实重,处于完全失重状态时, “ 视重 ” 等于零 . 5. (2020 合肥高一检测 )如图所示 , 水平放置的传送带以速度 v=200 cm/s 向右运行 ,现将一小物体轻轻地放在 传送带 A端 ,物体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 μ =0. 2,若 A端与B端相距 400 cm,求物体由 A到 B的时间和物体到 B端时的速度大小 .(g取 10 m/s2) 【 解析 】 小物体放在 A端时初速度为零 ,且相对于传送带 向后运。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