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7超重和失重力学单位(2)内容摘要:
0- H500 m=2 500 m后速度减为零 . 减速阶段的初速度为 v=a1t=240 m/s 12由运动学规律 h=v2/2a2,得 a2= 对人进行受力分析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FN- mg=ma2 由以上各式得 FN= 由牛顿第三定律得,人对座椅的压力为其重力的 . 答案: (1)3 000 m (2) 2v2h1.(双选 )下面关于超重与失重的判断正确的是 ( ) ,必处于超重或失重状态 ,必处于失重状态 ,处于完全失重状态 ,处于失重状态 【 解析 】 选 C、 ,就是看物体有没有竖直方向上的加速度 .若物体的加速度向下,则处于失重状态 .若物体的加速度向上,则处于超重状态 .A、B两项均未指明加速度方向,无法判定是否发生超重和失重现象 .D项物体的加速度斜向下,有竖直向下的分量,故处于失重状态, C项中 a=g,且加速度方向向下,故处于完全失重状态 .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m/s2,是由 m、 s两个基本单位组合而成的 B.加速度的单位是 m/s2,由公式 a= 可知它是由 m/s和 s两个基本单位组合而成的 C.加速度的单位是 m/s2,由公式 a=F/m可知.它是由 N、 kg两个基本单位组合而成的 D.以上说法都是正确的 vt【 解析 】 选 、时间、质量的单位为基本单位,而 m/s、 N都是导出单位 ,所以 B、 C错误.本题选A. 2 N的力作用下,产生 10 cm/s2的加速度,求物体的质量 .对这道题,以下计算中单位的运用正确、简洁而又规范的是 ( ) A. m= kg= kg B. m= C. m= D. m= =20 kg F2=a 10222F 2 N kg m /s= =20 =20 kga m /s m /sF2= =20 kga F2= kga 【 解析 】 选 .在进行数量运算的同时,也要把单位带进运算,带单位运算时,每一个数据均要带上单位,且单位换算要准确,也可以把题中的已知量的单位都用国际单位表示,计算的结果就用国际单位表示,这样在统一已知量的单位后,就不必一一写出各个量的单位,只在数字后面写出正确单位即可 .在备选的四个选项中 A, C均错, B项解题过程正确,但不简洁,只有 D项运算正确,且简洁而又规范 . 4.(2020 连云港高一检测 )(双选 )关于超重和失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是指物体的重力增大了 ,是指物体的“视重”减小了 ,对支持它的支承面压力为零 ,地球对它的引力消失了 【 解析 】 选 B、 C.(1)所谓 “ 超重 ” 和 “ 失重 ” ,并非是指物体在同一位置的重力变大或变小,而是物体的 “ 视重 ”变大或变小了,所谓 “ 视重 ” 是指人由弹簧测力计等量具上看到的读数,实际上物体所受的万有引力、重力并未改变 . (2)“ 完全失重 ” 是一种视重等于零的现象,物体处于完全失重时,对水平支承面的压力或对竖直悬绳的拉力等于零 . (3)物体处于超重状态时, “ 视重 ” 大于实重 (即物体的重力 );处于失重状态时, “ 视重 ” 小于实重,处于完全失重状态时, “ 视重 ” 等于零 . 5. (2020 合肥高一检测 )如图所示 , 水平放置的传送带以速度 v=200 cm/s 向右运行 ,现将一小物体轻轻地放在 传送带 A端 ,物体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 μ =0. 2,若 A端与B端相距 400 cm,求物体由 A到 B的时间和物体到 B端时的速度大小 .(g取 10 m/s2) 【 解析 】 小物体放在 A端时初速度为零 ,且相对于传送带 向后运。46、7超重和失重力学单位(2)
相关推荐
有机物中的氢、氧元素按水的比例脱去。 吸收现成的水 反应生成水 在试管中 放入一块铜片, 加热。 用湿润 的品红试纸检 验放出的气体, 把反应后的溶 液倒在水中稀 释。 实验 48 现象 : 加热能反应,产生的气 体能使湿润的品红试纸褪色, 溶液稀释后呈蓝色。 反应 : Cu + 2H2SO4(浓 ) = CuSO4 + SO2 + 2H2O 结论: 浓硫酸有 氧化性 △ 分析 Cu +
1:xyyxqyxp 必要不充分条件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充分不必要条件 1.已知: ,则 p是 q的( ) 32:,50: xqxp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既充分又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A2.已知: ,则 p是 q的( ) cbqcabap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既充
1、请欣赏高塔的图片导入新课高塔高塔东方明珠电视塔中央广播电视塔深圳电视塔石家庄电视塔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1、积累词语,掌握“瞻望、攫取、增益、臆测、馈赠、乐此不疲”等词的词义并学会运用。 2、探究作者的创作意图,表达什么意念,肯定或赞扬什么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习说理的写法,深入探究作者的写作意图。 培养学生的整体感知能力, 思考如何选择自己的人生。 过程与方法目标:1
1、2016/11/28该课件由【语文公社】1/28该课件由【语文公社】么是说明文。 2、说明文与其他文体的区别。 3、说明文的分类。 4、什么是事理说明文。 5、事物说明文与事理说明文的区别。 6、事理说明文与议论文的区别。 2016/11/28该课件由【语文公社】说明文是以 “ 说明 ” 为主要表达方式,用来介绍或解释事物的状态,性质,构造,功用,制作方法,发展过程以及内在事理的一种实用文体
1、2016/11/28该课件由【语文公社】1/28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1/28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通过归纳整理,提高对诗词的认读理解能力,进而能对诗歌分析综合。 能够结合诗词,用恰当的语言鉴赏评价诗词的表达技巧和艺术形象。 掌握一定的解题技巧和思路。 2016/11/28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朱庆余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眉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