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教版高一上3-c牛顿第三定律07内容摘要:
第三章 C 作用与反作用 牛顿第三定律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作用于相互作用的两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且同时产生、同时消失。 第三章 C 作用与反作用 牛顿第三定律 牛顿第三定律: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特点: (1)大小相等( 等大 ),方向相反( 反向 ),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共线 ),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异体 )。 (2)力的性质相同( 同性 )。 (3)同时产生,同时存在,同时消失( 同时 )。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 A对B、B对A的关系 实例分析 通过实例分析得到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和 平衡力 的区别与联系。 例 1:如图所示,粗糙水平面 C上放有一木块,手通过绳子 B用水平力拉木块 A,木块仍静止不动。 平衡力。 反作用力。 第三章 C 作用与反作用 牛顿第三定律 : T(B对 A)和 f(C对 A); N(C对 A) 和 G(地球对 A) : T(B对 A) 和 T’(A对 B); N(C对 A)和 N’(A对 C); f(C对 A)和 f’(A对 C); G(地球对 A)和 G’(A对地球 )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一对平衡力 相同点 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不同点 作用在 两个物体上 ,施力体是对方 作用在 同一物体上 ,施力体是另外两物体 力的性质 一定相同 力的性质 不一定相同 力 同时 产生、变化和消失 一个力的产生、变化和消失 不。上教版高一上3-c牛顿第三定律07
相关推荐
1、2016/11/28该课件由【语文公社】小精悍,能很好地贴近现实生活,尽管国别不同,但都含蓄地展示了当今社会中的一些现象,委婉地表达了作者关注人生,关注社会的思想。 其多取材于生活中的小片段,以近似速写的笔法勾勒人物轮廓,情节简单、人物集中、主题单一,以小见大,发人深思。 多以结构巧妙,结尾新颖取胜。 2016/11/28该课件由【语文公社】1/28该课件由【语文公社】解微型小说的定义;2
1、在进古时代,有一场惊天地、泣鬼神的大战。 为了天下安定,黄帝携炎帝不蚩尤大战于涿鹿,这场大战杀得天昏地暗,异常惨烈。 最终黄帝胜利,成为天下的共主。 作为中华儿女,作为炎黄子孙,让我们走迚课文,去了解这位中华民族的始祖。 黄帝:姓公孙,生于轩辕之丘,故称为轩辕氏。 姬水成以土德王天下,土色黄,故称黄帝。 建国于有熊,亦称为有熊氏。 历史身份:中华民族人文始祖,中国远古时期部落联盟首领
1、11/28/2016该课件由【语文公社】 宋词四首11/28/2016该课件由【语文公社】、 了解并体会四首作品中词人所呈现的内心情感。 2、 鉴赏词人表情达意的不同手法及其巧妙之处。 11/28/2016该课件由【语文公社】重点: 充分利用课本信息(文本、注释),引导学生发现这四篇作品各自的形意兼备之美。 难点: 让学生了解这四篇作品所表达的感伤主题的源头和价值
1、2016/11/28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了解到,古人写诗填词,都有一个非常明确的目的,那就是“诗言志”。 所谓“在心为志,发言为诗”,诗人往往会运用各种手法把自己内心的情感表达出来,像仕途失意、朋友送别、感物伤怀、儿女情长等等,都能在诗词中寻觅到它们的影子。 今天我们学习三首不同风格的诗词,看看诗人抒发了那时那地怎样的情怀,又是通过怎样的手法来抒发的。
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牛顿第二定律 mFa 1:瞬时性:加速度和力的关系是瞬时对应, a与 F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 2:矢量性:加速度的方向总与合外力方向相同; 3:独立性(或相对性):当物体受到几个力的作用时,可把物体的加速度看成是各个力单独作用时所产生的分加速度的合成; 4:牛顿运动定律的适应范围:是对宏观、低速物体而言; 牛顿第二定律的性质: 实例
改变,即质量大的物体惯性大,从而得出 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 例如:船大调头难。 小个子运动员特别灵活。 ( 1)一人向上抛出小球,抛出后,小球还受到人对球沿抛出方向的力吗。 •球离开手,就只有重力产生的加速度。 2F1F2a1a( 2)如图是光滑平面的俯视图,物体在 A位置时受到向前的作用力,其加速度向什么方向。 在 B位置,作用力改成水平向右,此时物体的加速度方向如何。 若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