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必修三《诗词三首》ppt课件(44页)内容摘要:

1、2016/11/28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了解到,古人写诗填词,都有一个非常明确的目的,那就是“诗言志”。 所谓“在心为志,发言为诗”,诗人往往会运用各种手法把自己内心的情感表达出来,像仕途失意、朋友送别、感物伤怀、儿女情长等等,都能在诗词中寻觅到它们的影子。 今天我们学习三首不同风格的诗词,看看诗人抒发了那时那地怎样的情怀,又是通过怎样的手法来抒发的。 2016/11/28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1/28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 1/28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重点: 诗词表达的思想感情。 难点:背诵课文2016/11/28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1/28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煜(93 2、7978),字重光,南唐最后一个国君,习称李后主,在位十五年。 公元975年宋军攻破南唐首都金陵(今南京),他被俘北上,囚居汴京(今河南开封)三年,后被宋太祖赵匡胤毒死。 作者2016/11/28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晓音律,诗、词、文皆通,以词的成就最为突出,是 唐五代成就最高 的 词人。 他的词大多表现伤今怀旧之情,善于用 白描的手法 抒写自己的感情,善于用 贴切的比喻 将抽象的情感形象化,抒情率真自然,语言明净优美,凄婉动人,在词史上有重要地位。 2016/11/28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虞美人 李煜的绝命词,表达了作者对故国的深切怀念,是他的代表作。 由君主沦落为阶下囚,个人的生活、地位都一落 3、千丈,人格尊严和人身自由也荡然无存,这一残酷的现实,使他 “ 日夕以泪洗面 ”。 故国之思、人生之痛,亡国之恨,在词中不加掩饰地流露出来。 2016/11/28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答下列问题: “春花秋月 ” 本是美好事物,作者为什么希望它结束呢。 讨论:“往事知多少”中的“往事”具体指什么。 换句话说,李煜到底在怀念什么。 “小楼昨夜又东风 ” 中的 “ 又 ” 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讨论:为什么词中两次提到 “ 月 ” 这个意象。 联系我们读过的诗歌, “ 月亮 ” 这个意象有什物特殊涵义吗。 欣赏品味: “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 2016/11/28 该课件由【语文 4、公社】“春花秋月 ” 本是美好事物,作者为什么希望它结束呢。 李煜降宋后被封为违命侯,过着囚徒般的生活,他对人生已经绝望,所以见了春花秋月的无尽无休反而觉得太厌烦。 奇语劈空而下,问得很奇,却又在情理之中。 2016/11/28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讨论:“往事知多少”中的“知”是什么意思。 换句话说,李煜到底在“知”什么。 “ 知 ” 是知道、明白之意,含有 反省 的味道。 李煜在位时,日日纵情声色,欢歌宴舞,不理朝政,大臣潘佑、李平曾直言进谏,竟被杀害。 因朝政荒废,国势日衰,以至国破家亡,身陷囹圄。 回过头来看这一步步走向深渊的历程,虽有自悔之意,但已经回天乏力,只能徒添悲愁。 2016/11/28 该 5、课件由【语文公社】“小楼昨夜又东风 ” 中的 “ 又 ”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又 ” 表明多次, “ 东风 ” 是指春风,春风又吹,一是说又一个春天到来,时光在不断流逝,囚徒的生活已经多年;二是说在这小楼上,他常常在春风的吹拂中彻夜难寝,思念故国。 故国在明月之下,恐怕已经残破得不堪回首,怎不教人悲愁万分呢。 与开头句照应。 季节的变化引起他的无限感慨,感慨人的生命随着花谢月残而长逝不返,感慨复国之梦随着花开月圆而逐步破灭。 2016/11/28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讨论:为什么词中两次提到 “ 月 ” 这个意象。 联系我们读过的诗歌, “ 月亮 ”这个意象有什物特殊涵义吗。 “ 举头望明月 6、,低头思故乡 ”“ 月是故乡明 ”“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 我寄愁心与明月 ” 等名句。 诗中的 “ 月 ” 可表现怀念故乡、怀念亲人的主题。 2016/11/28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欣赏品味: “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 这是 以水喻愁 的名句,显示出愁思如春水汪洋恣肆,一泻千里;又如春水之不舍昼夜,长流不断,无穷无尽。 这 9个字,确实把感情在升腾流动中的深度和力度表达出来了,并 赋予无形的愁以质感和形象。 人生啊人生,不就意味着无穷无尽的愁苦吧。 一个处于刀俎之上的亡国之恨,是史所罕见的。 这两句充满悲恨凄楚的感情色彩,其感情之深厚强烈 7、,真如滔滔江水,大有不顾一切、冲决而出之势。 诗人这种纯真深挚感情的全心倾注,让他为此付出了生命,但也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这样的不朽篇章。 2016/11/28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问人 问自己,一唱三叹2016/11/28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抒写一个亡国之君的无限愁怨故国的思恋现实的思考今昔对比2016/11/28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 李煜后期的词发自内心,写的是从未有人写过的作为亡国之君的故国之思,而词中流露的,又主要是 追惜年华、感慨人事变迁无情、哀叹命运 等容易引起普通人共鸣的情绪,因此艺术感染力大大加强;更由于他采用了唐五代词人少用的 白描手法 ,以 清新的语言 写情,因而形成了他 8、独特的风格,使他成为我国词史上一流的大家。 2016/11/28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 虞美人 一词,选出对该词分析不当的一项 ( ) 问起,以答结,以高亢快速的调子,刻画词人悲恨相续的心理活动。 B.“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 一句完全以一个失国之君的口吻,直抒亡国之恨。 复对比宇宙之永恒不变与人生短暂无常,富有哲理意味。 示出愁思如春水的绵绵细长,时断时续。 1/28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1/28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11251210),字务观,自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陆游是南宋的伟大爱国诗人,他一生坚持抗金主张,屡遭当权的议和派打击和排斥,虽然历任多种官职,但始终无法实现他恢复中原 9、的宏图壮志。 晚年在山阴闲居,直至终老,都不忘复国大业。 2016/11/28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300多首,内容覆盖了南宋前期社会生活的所有方面。 陆游诗 特征之一,是气吞山河的英雄气概和万死不辞的牺牲精神。 这在他一生的诗作中都有充分的反映,直到 82岁,他还高唱 “ 一闻战鼓意气生,犹能为国平燕赵 ” 的诗句。 陆诗 第二个特征是,对投降派尖锐的讽刺和坚决的斗争。 另外,他也有壮志未酬的感叹和对理想境界的寄托,如 书愤 、 秋思 、 枕上偶成 、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等。 此外,他还有不少象“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 ( 游山西村 )和 “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 ( 临 10、安春雨初霁 )等歌唱美好生活的诗句。 2016/11/28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本特征是现实主义。 在表现手法上,他一般不直接对客观事物做具体刻画,而是抒写个人的主观感受,因此,他的诗概括性、抒情性强。 陆诗在现实主义基础上,还极富浪漫主义情调。 这主要表现在诗人对复国理想追求时的瑰丽想象上。 他的想象主要是对抗金战争的想象,包括战斗的阵势、敌军的溃败及朝廷的中兴。 夸张也是构成陆诗浪漫主义特征的一个因素。 如 “ 逆胡未灭心未平,孤剑床头铿有声 ” ( 三月十七日夜醉中作 ), “ 起倾斗酒歌出塞,弹压胸中十万兵 ” ( 弋阳道中遇大雪 )等诗句,与表现陆诗悲壮、奔放的风格特征极有关联。 陆诗语言不尚 11、粉饰、奇险,追求明白如话,自然而精炼。 2016/11/28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 书愤 作于宋孝宗淳熙十三年( 1186)春天,作者闲居山阴故乡期间。 其时陆游从江西抚州被罢官归家,已经五年,是一个六十二岁的老人了,但他积愤难平,爱国之心不减,他追怀壮年意气,痛惜壮志不酬,愤而作诗,表达了老而弥坚,立誓报国的壮烈情怀。 2016/11/28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发了作者内心慷慨激愤、报国之志难酬的抑郁之情,激昂中透着悲怆。 诗文大意是:年轻时不知道世事艰难,满怀兵定中原之干云豪气。 雪夜驾战船巡视瓜州渡,秋风驭铁马勒缰大散关。 胸中自有万里长城,自认可以保疆卫国,恨不能仿效诸葛卧龙,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12、可惜白发照镜,国未复、民流离,壮志难酬。 2016/11/28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书 愤这两句既含有自己不谙世事,爱国之志被亵渎的辛酸不平,也隐讽妥协投降的宋王朝。 这两句通过追述早年抗金杀敌的英雄事迹,烘托出作者 “ 气如山 ” 的气魄,同时也是对自己年迈之际杀敌报国情怀的一种激励,表现了一种高昂的战斗情绪。 前两联叙事,追忆青壮年时期的豪情壮举,刻画了一个横刀跃马,浩气如山的奇男子形象。 2016/11/28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年轻时以 “ 塞上长城 ” 自许的豪气,和现今虽然年老而壮志犹存的爱国情怀, 13、都归结为一个 “ 空 ” 字,即一切成空,是多么令人无奈和悲痛。 作者借用历史典故,暗讽宋统治者是“ 阿斗 ” ,朝中又没有诸葛亮。 如此,北伐复国自然是一句空话。 诗句含蓄、委婉而又见悲愤和不满。 后四句感慨当前的处境和时局,昂扬的情调转入深沉的忧愤。 书 愤2016/11/28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书 愤“ 书 ”早年恢复中原 之志。 “ 书 ”曾经历的两次抗金胜利 之役。 “ 书 ”年事已高、壮志未酬 之情。 “ 书 ”敬仰诸葛亮、渴望建功立业 之愿。 早年抱负壮志未酬愤2016/11/28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这首诗从立志报国的早岁写到衰鬓先斑的暮年,抒发了当年的抱负和今日的感慨, 前四句慷慨奋发,后四句幽愤哀伤,情绪有起有伏,充满苍凉沉郁的情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