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语文拓展模块寡人之于国也1内容摘要:
】 我听说过:无论是有国的诸侯或者有家(封地)的大夫,不必担心财富不多,只需担心财富不均;不必担心人民太少,只需担心不安定。 若是财富平均,便没有贫穷;和平相处,便不会人少;安定,便不会倾危。 做到这样,远方的人还不归服,便发扬文治教化招致他们。 他们来了,就得使他们安心。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既来之, 则安之。 ( 《 论语 》 ) 第一部分 ( 1) 提出民不加多的疑问; 第二部分 ( 24) 分析民不加多的原因; 第三部分 ( 57) 阐述民可加多的措施。 梁惠王先是自诩治国尽力,接着表白赈灾移民,然后比较治国胜过邻国的情势,诸多铺垫之后,向孟子提出 “ 民不加多 ”的疑问。 梁惠王的自矜,为下文孟子的设喻说理打下了 “ 五十步笑百步 ” 的埋伏。 孟子正是利用梁惠王这种希望更多民众归附心理,来宣传仁政思想,并想引导他实行王道政治。 第一部分 ,梁王问难。 孟子并不直接回答 “ 民不加多 ” 的问题,用梁惠王热衷的打仗设喻,诱使对方反思自己 “ 以五十步笑百步 ” 的荒唐:移民移粟,搞的是小动作,跟邻国诸侯的治国不尽心,只是数量上的多少而已,没有本质的区别。 孟子借以暗示着梁惠王小恩小惠并不能使民加多,而要使民加多,就必须施仁政、行王道。 第二部分 ,孟子析因。 施仁政、行王道是使民加多的根本措施。 第 5段,阐释 “ 王道之始 ”。 孟子认为,依时发展生产,使百姓生死无憾,是仁政的开始。 第 6段,阐释 “ 王道之成 ”。 孟子进一步提出“ 使民加多 ” 的根本措施,也是教养百姓的仁政蓝图:住宅 “ 五亩 ” ,农田 “ 百亩 ” ,以为百姓教养的物质基础;由是教民以行 “ 孝悌 ”大义,则 “ 王道可成 ”。 末了,孟子不失时机地指出治国者造成了社会的分配不公。 要革除虐政,施行王道,使百姓住有其宅,耕有其田,吃穿有其用,居处有其礼义,最终百姓归服。 第三部分 ,孟子释政。 战国时期,各国诸侯对外争城掠地,相互攻伐, “ 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 ”。 对内残酷剥削,税役繁重,各国劳力不足,兵员匮乏,争夺户口人力,就成为。中职语文拓展模块寡人之于国也1
相关推荐
动中有静 ——— 巴黎太热闹、太旷 (我像小儿安睡在摇篮里) 布置匀调 ——— 巴黎还差点儿 ( 既不挤得慌,又不太僻静 ) 物产丰富 ——— 美国包着纸的橘子 (北平的带霜儿的玉李) 接近自然 ——— 伦敦冒烟的工厂 (北平能有好多自己产生的花、菜、水果) 特点 艺术手法 巴黎 北平 历史都城 太 热 闹 ——— 也有热闹,但动中有静 太 空 旷 ——— 复杂而有个边际 寂苦 、疲乏 ———
担负。 ★ 遥岑 ” 即远山。 举目远眺,那层层叠叠的远山,有的很像美人头上插戴的玉簪,有的很象美人头上螺旋形的发髻,词人心中有愁有恨,虽见壮美的远山,但愁却有增无减,仿佛是远山在 “ 献愁供恨 ”。 磊落的 那么词人的愁恨为何,又何因而至。 词中没有正面交代,但结合登临时地情景,可以意会得到。 北望是江淮前线,效力无由;再远即中原旧疆,收复无日。 南望则山河虽好,无奈仅存半壁;朝廷主和
3、 B 和点 E,点 C 和点 F 是对应顶点; C 和 C 和 对应边;,B 和E,C 和 F 是对应角三、应用举例例 1如图,D6 D5 长分析:由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知,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找出对应边即可解: C. D5 C51(四、巩固练习教材练习第 1 题教材习题 1 题补充题
2、 G 进行计算时,首先要明确公式中各物理量的于质量分布均匀的球体, 然题目所给的距离是不符合要求的,两球心间的距离应为 r .0 m两球间的引力为 F G ,代入数0 11 宇宙发展演化的理论中,有一种学说叫“宇宙膨胀说” ,就是天体的距离在不断增大,根据这一理论,在很久很久以前,太阳系中地球的公转情况与现在相比()A公转半径较大 B公转周期较小C公转周期较大
3、项 A 正确4教师在黑板上画圆,圆规脚之间的距离是 25 保持这个距离不变,让粉笔在黑板上匀速的画了一个圆,粉笔的线速度是 2.5 m/下列说法:角速度是 0.1 s;角速度是 10 s;周期是 10 s;周期是 s;频率是 10 频率是 z;转速小于 2 r/s;转速大于 2 r/)A BC D答案C解析由 v r 得: 10 s,又由 T 得: Ts, f 1nr/s
敏捷度和表达的 清晰度。 ② 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更好的沟通和了解。 ③ 通过不同立场与观点的交锋,使真理越辩越 明。 二 ﹒ 分类与原则 ﹛ 日常辩论 学术辩论 决策辩论 法庭辩论 模拟辩论 实事求是:尊重事实,服从真理